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教学计划

初三数学(中考复习)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中考复习)计划邳州市加口中学王登飞一、指导思想: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所以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分析: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几何的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

配套练习以《中考新航标----数学》为主,共计38课时系统讲授上述12个单元知识。

三、教学措施:根据复习时间和具体内容,安排三轮进行总复习。

第一轮,以教材(中考新航标)章节顺序做系统全面的复习;第二轮进行专题复习以提高综合知识能力,训练思维,探求中考命题的规律,把握命题方向;第三轮梳理冲刺,综合模拟强化提高。

四、具体安排:1、时间利用安排:2月17日------3月10日新课结束。

3月14日-----5月12日第一轮复习,5月16日---5月31日第二轮复习,6月1日----6月17日第三轮模拟训练2、教授内容:(1)新课部分:第七章:锐角三角函数课标要求:1、通过实例认识锐角三角函数。

2、知道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3、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的函数值求锐角,由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4、能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八章:统计的简单应用课标要求: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分析的过程,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2、体会样本与总体的关系,知道可以用样本的平均数、方差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方差。

3、了解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九章:概率的简单应用课标要求: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断发展随机观念,初步形成随机观念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

(2)第一轮复习:第1课时有理数中考课标要求 3.14理解数轴、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2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会求近似数与有效数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意义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知识点有理数的意义:数轴,相反数,倒数,绝对值,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有理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科学记数法第二课时实数 3.15中考课标要求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会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会进行实数的有关运算。

知识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乘方的意义,整数指数幂的意义第三课时整式 3.16中考课标要求了解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概念,会根据题意列代数式并求代数式的值。

会进行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及乘方运算。

掌握平方差公式,两数和或两数差的平方公式,会进行对多项式因式分解。

知识点.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去、添括号.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多项式乘以单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方法: 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第四课时 分式 3.17 中考课标要求了解分式的概念,注意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分式的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式的有关运算(运算不超过三步)知识点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分式的混合运算 第五课时 二次根式 3.18 中考课标要求了解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 立方根的概念,会求非负数的平方根及某些实数的立方根,会使用计算器,会估算实数的大小(可以用计算器)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问题。

理解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意义,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a a =2理解()()0,00,0,.>≥=≥≥•=•b a babab a b a b a 的意义,会进行二次根式的简单四则运算能进行简单的分母有理化,理解a a =2的意义知识点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a a =2,()()0,00,0,.>≥=≥≥•=•b a bab a b a b a b a a a =2第六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组) 3.21 中考课标要求了解等式和方程的基本概念,和等式的两条性质,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能正确解一元一次方程(组),会对方程(组)的解进行检验,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利用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22 中考课标要求能根据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并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给,会用数轴确定解集,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知识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八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 3.23 中考课标要求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并能运用它解相应问题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会解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九课时 分式方程 3.24 中考课标要求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了解二次增根的概念,并会对分式方程验根,能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分式方程的解法,增根的意义,会对分式方程验根,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课时 直角坐标系和函数概念 中考课标要求 3.25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理解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并达到初步掌握,了解函数概念,理解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会求自变量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象限,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 第十一课时 一次函数 3.28 中考课标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利用 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画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像,通过图像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能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根据一次函数图像求二元一次议程组的近似解。

知识点一次函数意义(正比例函数意义);一次函数图象;一次函数性质; 一次函数应用:待定系数法,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第十二课时 反比例函数 3.29 中考课标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通过图像理解其性质,能用反比例函数解 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知识点1.反比例函数意义;2.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图象;3.反比例函数性质;4.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第十三课时 二次函数 3.30 中考课标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会画二次函数的图像,通过图像理解其性质,能用二次函数解 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确定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与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利用二次函数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知识点1.二次函数的意义;2.二次函数的图象;3.二次函数的性质⎧⎪⎪⎨⎪⎪⎩顶点对称轴开口方向增减性顶点式:y=a(x-h)2+k(a≠0) 4.二次函数 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 一般式:y=ax 2+bx+c(a≠0)两根式:y=a(x-x 1)(x-x 2)(a≠0)5.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6.抛物线y=ax 2+bx+c 的图象与a 、b 、c 之间的关系。

第十四课时 函数的综合应用1 3.31 中考课标要求能熟练应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能综合应用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十五课时 函数的综合应用2 4.1 中考课标要求能熟练应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能综合应用三角形,四边形,圆,函数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六课时 统计-数据的集中程度 4.4 中考课标要求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意义 ,理解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了解数据的扇形,条形,折线统计图的意义,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已的观点,理解频数,频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频率分布表,会画分布图,并林中得出合理的结论知识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统计的基本要素;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表示⎧⎫⎪⎪⎨⎬⎪⎪⎭⎩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数据的整理、分析, 数据的分析⎧⎫⎪⎪⎨⎬⎪⎪⎭⎩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分布规律 第十七课时 统计-数据的离散程度 4.5 中考课标要求理解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已的观点知识点⎪⎭⎪⎬⎫标准差方差极差描述数据的离散程 ()()()[]2222121n x x x x x x ns -+•••+-+-=第十八课时 认识概率 3.26 中考课标要求了解概率,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意义,理解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可以用重复实验的办法估计概率。

也可以通过逻辑分析的办法计算概率。

会用列表法,树状图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发生的概率。

知识点概率,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意义,会用列表,树状图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发生的概率第十九课时概率的应用 4.6中考课标要求会判断某个游戏是否公平,评判的依据是概率的大小,也就是要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概率知识点会用列表法,树状图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发生的概率,会判断某个游戏是否公平第二十课时统计与概率的综合运用 4.7中考课标要求掌握统计知识综合应用,掌握概率知识综合应用第二十一课时命题与证明 4.8了解命题,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真命题,假命题,逆命题,定义,公理,定理,逆定理的意义,会利用反例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掌握几何证明的一般步骤和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知识点命题,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真命题,假命题,逆命题,定义,公理,定理,逆定理的意义,第二十一课时相交线与平行线 4.11中考课标要求掌握一些基本事实,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并能用解决一些计算和证明,会计算角度的和,差,倍,分并会进行度分秒的换算。

知识点线段的定义、中点,线段公理,垂线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判定,角的和、差,角平分线,角的比较、度量,互余、互补性质第二十二课时三角形 4.12中考课标要求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会画三角形的三线,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了解三角形的分类和有关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有其应用,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30度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和判定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和判定定理并能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