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题(二)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检测题(二)

高一地理第二单元检测题(二)下为“地球各圈层间的水分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下渗C.降水D.径流2.下列关于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生长参与了玄武岩的形成过程B.水循环是围绕生物圈进行的C.重力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D.季风环流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下为水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①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表径流B.蒸发C.水汽输送D.降水4.大量砍伐树木给该区域带来的影响是A.水力发电量增加B.三角洲面积萎缩C.河流水位变化减小D.地下径流量减少下为“水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5~7题。

5.水循环由多个环节组成。

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①环节的是A.长江东流B.海水倒灌C.台风登陆D.黄河凌汛6.⑥环节不畅通可能导致A.洪涝灾害B.海平面上升C.暴雨灾害D.土地荒漠化7.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A.使水呈三态变化B.使海平面上升C.不断更新陆地水D.加速冰川融化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河网调蓄B.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D.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8.近年来图中河流含沙量变小,最可能原因是A.修建水库B.植被覆盖率下降C.降水强度增大D.上游河道采砂下为“人类活动与水循环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a、b、c、d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A.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B.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C.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下渗11.影响水循环的人类活动中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是A.提高入海污水量比例B.增加农业灌溉用水C.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D.加强水资源循环再利用下为某河流一水文站测得的某次降雨后流量过程线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降雨停止多少小时以后,测站附近才开始出现洪水A.4B.8C.7D.913.如果洪峰滞延期变长,可能的原因有A.测站下游植被覆盖率提高B.测站上游建了水库C.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D.测站上游大规模农业开发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下面左图所示,右图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4~16题。

14.左图获取淡水过程中,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①风力②地球重力③太阳能④温室效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A.日出前后B.正午前后C.日落前后D.午夜前后16.推测目前此方法没有被世界各地用以建设海水淡化工厂的原因是( )A.效率低B.破坏环境C.成本高D.技术不成熟城市绿化离不开树木,但树木落叶又会影响环境卫生。

图a和图b分别为樟树和白桦树落叶景观图。

据此完成17~18题。

17.樟树与白桦树落叶最多的季节是( )A.二者都以秋季为主B.二者都以夏季为主C.樟树以春季为主,白桦树以秋冬季为主D.樟树以秋季为主,白桦树以冬春季为主18.下列地区中,樟树分布最为普遍的是( )A.台湾山脉B.长白山C.乞力马扎罗山D.阿尔卑斯山下图示意8月大西洋表层温度、密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19~20题。

19.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A.密度、温度、盐度B.温度、盐度、密度C.温度、密度、盐度D.密度、盐度、温度20.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该处海水的A.温度约为8°CB.纬度约为5°SC.盐度约为34.5‰D.密度约为1021.7kg/m3海洋中上下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作海水温差能,或称海洋热能。

利用海水表层(热源)和深层(冷源)之间的温度差发电的电站,叫海水温差发电站,可以连续性输出电力且伴生淡水。

下为海洋水温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21~23题。

21.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推测影响曲线②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海水密度B.海水比热容C.大气运动D.太阳辐射22.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C.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D.大陆架海区的海水温度变化最小23.下列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温差发电的是A.大西洋西岸B.寒暖流交汇处C.地中海沿岸D.20°S—20°N的海洋洋面2018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

据此完成24~25题。

24.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25.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C.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下面四幅照片是台湾省四种原生树木的树叶照片,这四种树木的天然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

据此完成26~27题。

26.能够指示台湾山地高寒环境的是A.甲B.乙C.丙D.丁27.导致台湾省这四种树木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海拔B.坡度C.纬度D.雨量近日,《瞭望》杂志报道称,2000年以来,世界上输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

据此完成28~29题。

28.黄河水质变清的原因可能有①黄土高原植树造林、植被覆盖率提高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③气候变暖,降水量增加④退耕还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9.黄河水质变清产生的影响可能有A.加剧华北平原土壤的盐碱化B.入海口有可能出现咸潮C.河口滩地面积减少D.旱涝灾害发生频率增加现在有很多手机软件,只要对着植物拍摄,就能立即辨认出植物,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使用该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

据此完成30~31题。

30.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A.武夷山区B.太行山区C.长白山区D.昆仑山区31.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分享着阳光雨露,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由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③②①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为“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

(1)图示水循环各个环节中,目前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____。

(2)若上图中植被被大面积破坏,该地的地表径流季节变化会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地下径流会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3)③处海域海水盐度与同纬度其它海域相比_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___的影响。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流对全球水热平衡起到重要作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产生重要影响。

(1)图中洋流①按成因属于___________,其对沿岸气候起到____________作用;洋流①对西欧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___________。

洋流②按水温的相对高低属于___________,其加剧了非洲北部西海岸的___________化。

(2)图中渔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________在该海域交汇,导致海水发生搅动,下层的_________被翻到表层,有利于_____的生长,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了大批鱼群。

(3)早期欧洲航海家横跨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

但是令后来的航海者感到奇怪的是,相对于航线B,航线A的路程更短,用时却更长。

这主要是航线A受西风带和__________影响,航行逆风逆水。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开展“水之云南”主题游学活动。

某同学在考察报告中写道:云南省河川纵横,湖泊众多。

很多世界遗产与水有关。

如三江并流、丽江古城、元阳梯田。

案例一:“三江并流”位于横断山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如下图)。

景区内包括高山雪峰,峡谷险滩,珍稀动植物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等。

案例二:元阳梯田由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

江河水蒸发升空,到高山区凝聚为云雾、雨水洒落在森林中,化为山泉瀑布,又流入大沟,分流入田,村寨在上,梯田在下,借沟水冲肥,层层梯田成为水的通道,构成了“江河—森林—村寨—梯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如下图)。

案例三:丽江古镇的“三眼井”,利用地下涌泉,依照地势高差修建成三级水潭。

当地居民对每个水潭的功能与用途进行严格区分,并约定俗成,必须在指定水潭取饮用水、淘米洗菜和洗衣等。

(如下图)。

(1)“三江并流”地区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属于_________,“三江”水的主要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2)元阳梯田描述涉及的水循环环节依次有蒸发、_________、降水和_________。

(3)“三眼井”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推测淘米洗菜用水取自_________潭(填序号)。

与河水比较,“三眼井”的水体特征包括更新速度_________、水位变化较_________。

(4)在案例二和案例三中任选其一,从水资源利用角度谈谈案例带来的启示。

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若从人体感知的舒适度考虑,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交会地带符合人类“宜居”要求。

这里海拔1200-2300米,气候宜人,动植物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下为“宜居”地带位置略图。

(1)从气温角度看,图中“宜居”地带冬季_________,夏季_________。

(2))从气候和地形角度,简析“宜居”地带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高一地理第二单元检测题(二)参考答案1.C2.D3.C4.D5.C6.A7.C8.D9.A 10.C 11.D 12.A 13.B 14.B 15.B 16.A17.C 18.A【解析】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一年四季叶子都在生长、脱落,在春天时新陈代谢得快,新叶长出得多,落叶也多。

白桦树是温带地区的树种,是落叶树,秋季落叶最多。

19.B 20.C 21.D 22.C 23.D【解析】23.读“海洋水温变化曲线图”可知在赤道到20°之间海洋水体的温度差异最大,因此可知在全球范围内20°S——20°N的海域最有利于利用海水温差发电,可知ABC错误,故D正确。

24.D 25.B 26.D 27.A 28.A 29.C30.A 31.D【解析】30.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判断,图片中有山茶花,属于亚热带植物,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陵山区,A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