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青铜器鉴赏.
该面具在额部正中有一以补铸法安装的夔龙形额饰,眼、耳采用镶铸法铸造。其双 眼眼球呈柱状外凸,向前伸出约10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该面具出土时 尚见眼、眉描黛,口唇涂朱。整个造型意象神秘,风格雄奇华美。
青铜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和神灵
铜人面具
脸方正。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耳垂穿孔。蒜头鼻,高 鼻梁直达额中两眉间。阔口,闭唇,颐方圆。眉梢末端各有一方 孔。
大小均与人头像相同。
金面铜人头像
青铜兽面
商代商代晚期 高20.5厘米,宽26.6厘米 1986年于四川 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兽面呈方形。头上的莲花状剑锋已 变成叉状剑锋,剑锋较窄。兽眼圆睁,鼻长 而直,嘴大而宽,嘴角 下钩,口中有两排整齐的牙齿,粗眉向外侧伸展,与外卷的 双角相 连。兽面下颌处有两夔相对将兽面拱起。
青铜鸟爪人身像
铜太阳形器
这种近似车轮的青铜器经研究认为是古蜀太阳崇拜的象征物。该 器在圆凸中心及晕圈上各有一小孔作固定使用,估计是常设在 宗庙的神器,钉挂在某种物体上以供祭祀者膜拜。
轮形铜器应该是一种盾的装饰物?
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
分铜喇叭座和跪坐顶尊人像两部分,人像上身裸露,乳头突出,下 身着裙,腰间系带,带两端结纽于胸前,纽中插物。人像双手上举 捧护圈足尊腹部。表现了巫师跪在神山顶上顶尊献祭神天的情景。 从人像的造型特征看,可能表现的是古蜀国的女巫形象。
保存较好,充分说明其防盗设施的完备。
三星堆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被史学界誉为“世界第九大奇 迹”。然而虽经70多年的发掘、研究,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 文物的许多重大学术问题,至今仍是难以破译的千古之谜。 虽然专家学者对其中“七大千古之谜”争论不休,但终因无 确凿证据而成为悬案。 第一谜,三星堆文明源于何方?土著文化与外来文化 第二谜,三星堆遗址居民的族属为何?氐羌说、濮人说、巴 人说、东夷说、越人说 第三谜,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性质及宗教形态如何? 第四谜,三星堆青铜器群高超的青铜器冶炼技术及青铜文化 是如何产生的? 第五谜,三星堆古蜀国何以产生、持续多久,又何以突然消 亡?水患说、战争说、适徒说 第六谜,出土上千件文物的两个坑属何年代及什么性质? 第七谜,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谜“巴蜀图语”。金杖上的鱼、 箭头图案。蜀王本纪》认为古蜀人“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华阳国志》则说蜀人“多斑彩文章”。
青铜树枝头及人面鸟身像 商代晚期 高1高12厘米 1986年于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 出土 此像是二号祭祀坑出土的 小神树残件部分,由树枝头及人 面鸟身像组成。枝头 上有花果, 在果上站立一“人面鸟”。“人 面鸟”头顶平,戴面罩,额部的 饰件已脱落。方面,大凸眼,高 鼻,大耳,耳尖向外展出,耳垂 穿孔,粗颈。 人面鸟身短硕, 宽翅羽,羽尖上下呈双钩状分开 且向内卷,靠下侧羽翅上有二圆 形 穿孔。凤尾,尾羽残断,上 下分开,呈孔雀开屏状。
铜兽面
兽面头顶圭状剑锋,兽眼圆睁,细长直鼻,倒山子形鼻 头,嘴大而宽,口露方齿。兽面颐下铸有两条夔龙, 头部相对,承托兽面。
东方的扶桑 西方的若木 中央的建木
《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上有扶桑, 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居水中,有大木, 九日居下枝,一日 居上枝” 《山海经.在荒东经》: “汤谷上有扶木, 一日方至,一日方出, 皆载于乌“
三星堆遗址文化距今4800~2800年,延续时间近2000年, 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这把四川的历史向前 推进了1000多年,同时,三星堆文化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三星堆遗址
1号祭祀坑全貌
二号祭祀坑
现场发掘二号坑
两坑出土的青铜器,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 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种类和造型都具有极为 强烈的本地特征,它们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商代中晚期 蜀国青铜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独具一格的面貌。
大立人青铜像的头顶花冠的正中,有一 个圆形的代表太阳的标志。
太阳神的化身,太阳崇拜
政教合一的宗教领袖,主持祭祀的人
《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其墓葬称为“纵目人冢”。缺碘,甲亢病?
青铜纵目面具
耳、眼采用嵌铸法铸造。方颐,倒八字形刀眉,眼球呈圆筒 状向前伸出约16厘米。鹰钩鼻,鼻翼呈旋涡状,阔口,口缝 深长,舌尖外露,下颌略向前伸。大兽耳向两侧展开。在额 正中及耳前上下各有一錾凿形成的方孔。眉、眼描黑色,口 缝涂有朱砂。
铜跪坐人像
该像宽脸方颐,耳垂穿孔,呲牙咧嘴,神态严肃。上身穿右衽交领长袖 短衫,腰间系带两周。下身着犊鼻裤,脚上套袜,手腕带鐲,双手扶膝, 坐姿。祭祀祈祷者
铜鸡
昂首引颈,尾羽丰满。造型生动,写实性强, 铸造工艺精美。它可能即是古代神话中呼唤 日出的”天鸡”的象征物.
铜虎
一面扁平,满身饰虎斑纹,嵌绿松石小方块碎片;另一面 凸起高浮雕。巨头长尾,张口露齿,若咆哮状。昂首怒目, 双耳竖立,呈行进的动势。造型以简驭繁,气韵生动,张 力毕出。
铜兽首冠人像
平顶,头发在脑正中编结 成辫,辫上端用宽带套束。 面部较瘦削,粗眉,立眼, 直鼻,阔口,方颐,下颌 宽,颈直,颈下端呈倒三 角形,前短后长,金面罩 用金皮捶拓而成,上齐额, 下包颐,两侧过耳,双眉、 双眼及耳垂穿孔,镂空。 面罩两耳尖及左耳后下颌 处残缺。
金面铜人头像
由铜头像和金面罩两 部分组成。人头像为 圆头顶,面部带着面 罩至头顶,面罩上又 鑄出和金面罩相同的 轮廓线。倒八字长眉, 杏核状丹凤眼,蒜头 鼻,鼻梁较短,阔口, 闭唇,宽方颐,长条 形耳廓,耳垂有一穿 孔。青铜人头像与金 面罩紧密闭合。造型、
该铜尊颈上有三周 弦纹,肩上有以高 浮雕铸成的游龙。 器腹部主纹是高浮 雕的上虎下人合构 的图像:虎躯向两 侧展开,尾下垂; 人在虎颈下,手臂 曲举齐肩,两腿分 开下蹲,臀部下垂 与脚平齐。
铜龙虎尊
一种观点认为,金杖是蜀王的 权杖。一种观点认为,金杖是 古蜀神权政治领袖集王权、神 权、财富垄断权为一体的标志, 象征古蜀王至高无上的权力。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金杖与神 树同义,均为古蜀人的神树崇 拜。
青铜神树 商代商代晚期 树干高384
厘米,通高396厘米 19 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 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青铜神树 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 树座略呈圆锥状,底座呈圆 环形,上饰云 气纹,底座之 上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 云气纹。树干接铸于山顶正 中,干直,树 根外露。树干 上有三层树枝,每层为三枝 桠,枝桠端部长有果实,一 果枝上扬,果 上站立一鸟, 两果枝下垂。在树桠和果托 下分别铸有火轮。在树的一 侧,有一条龙 援树而下,龙 身呈辫索状马面头,剑状羽 翅。
铜鸟头
器物横断面呈椭圆形。矮冠末端上卷,大眼,钩喙,如鹰头。 钩喙口缝及眼珠周围10.8厘米 198
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出 土时,人像裙上及鸟身纹饰上涂有朱砂。 高8人像上半身及鸟的尾端无存。人像 为鸟爪、 人身,鸟爪与鸟头接铸在一起。下身着紧身包 裙,裙较短,长不及膝,裙 前后中间开缝,裙 上饰两层几何形云雷纹,裙裙边宽厚,上有竖 形条纹。胫部饰阴 刻花纹,花纹中填以黑彩, 可能表示纹身。 高8人像之鸟脚站立于二鸟头上。鸟极为抽 象, 巨眼,大鹰钩喙,身细长,分尾,尾上翘。鸟 身内外两侧有两列云雷纹,上端 说有一组云雷 纹,腹部有列长扉直达尾尖,扉上两面饰有羽 纹。
铜人头像 平头顶,头上似戴有头盔。人像造型优美,神完气足。
铜人头像
圆头顶,头上似戴有头盔。脑后用补铸发铸有发饰,似戴 蝴蝶形花笄,中间用宽带扎束。人像造型优美,神完气足。
人像下身残缺,面部、 右耳、下颌部有多处铸 造孔。兽耳冠右耳下部 为补缺,左耳边缘上有 三处裂纹,兽首吻部上 缘有一长约12厘米的 补铸形成的裂缝延伸至 左耳根部。兽颈部前面 右侧有多处铸造孔。人 像左腋下有一道铸造形 成的缺口,人像脑后冠 下部有一敲击形成的凹 洞。兽鼻顶端有一处铸 造不佳形成的孔洞。
九连墩战国古墓群正在发掘之中
▲一号墓全景
一 号 墓 出 土 的 青 铜 器
九连墩战国古墓车马坑
一 国重
带故要 蔡
城的 国
(
今 上 蔡 县
诸 侯 国 , 蔡
是 西 周 时 期
一座国内罕见的积石积沙墓。这是古人防止墓葬被盗的一种手段。 该墓18米深的墓穴中,其中10米都是细沙,其中还混杂了数千块大小 不一、石质纷杂的石块。石块最重的有150多公斤,小的也有几公斤 重。墓道的底部距椁底还有5米距离。椁室以上和周围积石积沙,一 旦有人进入,石块和细沙将会把进入墓穴的人埋住,由此可见造墓人 的良苦用心。据专家介解,此墓从汉朝至今已被盗掘过12次,但依然
鸟纹盛行,各种立鸟, 具有神的使者、太阳 负载者和氏族图腾等 多方面的文化内涵。 古蜀第二代王:鱼凫
青铜神树枝头花蕾及铜鸟 商商代晚期 高7.8厘米,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此为一青铜神树的残枝。在树枝的花蕾上站立一鸟,大头,头上有三支 冠羽向 上耸立,羽尖呈桃形,中有一小穿孔。钩喙,喙中穿“8”字形 铜丝。粗颈,尾上 翘,尾羽上下各为三支上下分开,呈孔雀开屏状,羽 尖也为桃形,下部尾羽穿孔中 亦有铜丝作成“8”字形环钮。
青铜龙夔柱形器
高4高41.1厘米,宽15.56厘米 1986年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一 号祭祀坑出土 器身呈圆柱形,上 大下小。器顶平,下端四周有半圆 形小缺口。器上有一龙昂 首立于 器顶,下身垂贴于器壁,两后爪紧 抱器壁两侧,尾上卷。龙口大张, 露齿, 作啸吼状。口下有胡须, 巨耳,镰状大角。在器壁另一侧有 一夔龙向爬行。此器可 能是套在 木柱顶端的附件。
第二节 三星堆青铜器
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广阔,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
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 化遗址。
遗址最早在1929年就曾发现大批精美玉石器,但真正使三 星堆名扬四海的则是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 发现,两坑上千件国宝重器的轰然显世,震惊了世界。英国 《独立报》撰文说三星堆的发现“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 非同凡响。” 是我国“七五”期间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三星堆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