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支教看法的调查报告
时间:
地点:
调查背景
大学生支教是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毕业前的实习时间,或者应届毕业大学生毕业直接参加国家支持西部教育计划,到贫困地区的支援教育的行为。
在本校有两个关于支教的组织,一为萤火虫支教队,另一个是青年志愿者协会中的支教队。
在湖南各个大学,也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大学组织。
每个寒暑假,这些组织都会就近招集一些有意愿的大学生,通过几轮面试,选择适合的学生前往湘西等较为贫穷的山区小学进行为期二十天左右的教学。
调查原因及目的
支教是一项颇有意义的活动,通过二十天和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相处,与孩子们住在同样的环境下,教导他们学习,带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不仅能够帮助到孩子们,还能让自己经历不一样的生活,得到珍贵的收获,是一件很值得去做的事情。
对此我们小组就本校大学生对支教各方面的看法做一个调查。
以此来了解大学生对支教的态度,以及自己参与的想法和对支教的意见。
调查方式及对象
调查方式主要以视频访问为主,对象为随机抽查的各年级的同学,萤火虫支教队,曾参与过支教的同学。
从一般学生、参与者和组织者三个角度来完成调查。
对于拒绝视频的同学,采用音频的方式记录。
小组成员在萤火虫支教队处收集支教资料,一起观看支教纪录片《村小的孩子》更加了解了支教的生活,并制作了PPT。
调查结果及分析
1.支教的目的
——我们最主要的目的是去帮助孩子的,而不仅是体验生活。
在我们采访萤火虫支教队副队长王兴龙的时候,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最主要的目的是去帮助孩子的,而不仅是体验生活,锻炼自己的。
”他在对志愿者面试的时候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来参加支教。
很多人会回答说,我是为了来锻炼自己,体验没有接触过的事物。
但王兴龙认为如果是这种思想,那么去支教的时候更关注的就会是自己的进步和体会,用这样的机会来完成自己的一个素质的提升,他觉得对孩子们是不公平的。
参与支教的目的我们同样问了其他的同学,大家都有帮助穷困孩子的想法,但同时也都认为这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有人认为两者不能相比较,这两个是从不同的角度在看待这个问题。
也有人认为锻炼自己的可能比较大,因为自己确实从没接触过这些,这对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对支教环境的看法
——如果别人可以做到,我为什么不行?
在问及是否愿意参加支教时,大多数人都是愿意的,但也有一大部分认为自己是“有心无力”,虽然很赞同支教这种方式,但却因为自己的计划安排,可能并没有这样一段时间来参与。
对于很有意愿参与到支教中来的同学,我们也问及了他们对于支教环境恶劣的想法。
其中有一个大一学生表示“如果别人可以做到,我为什么不行?”她认为既然别人可以接受恶劣的环境,那么她也一定可以。
还有同学说“我也是从农村出去的孩子,我当然可以接受恶劣的环境。
”
已经参与过支教的学姐在谈及支教的环境时,她说并没有觉得很差,大家每天在一起做饭,一起休息,就像一家人一样,反而有一种别样的美好。
不过住的地方是在镇上的学校,上课的地方是在村里的学校,要走一两个小时才能到。
“我们要走很远回去休息,有时候累到连话都不想说,但只要第二天一看到他们,我就什么都好了。
”
3.支教后期的影响
——只要看到他们很好,这就够了。
很多同学对支教的意见都是支教时间太短,教完了就回来,让孩子们了解了一些外面的世界,却不能带领他们真正走出山里。
这对淳朴的孩子们可能是一种伤害。
对这种看法,参与过支教的杨学姐认为“只要看到他们很好,这就够了。
”在支教时,杨学姐教的心理疏导。
她带孩子们在这个课上,认识自己,学会爱他人。
而她上的第一节课便是认识自己的家乡,告诉他们家乡有多美。
虽然要鼓励孩子们走出山里,但却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不要因为自己的家乡贫穷而自卑。
杨学姐说在支教期间几乎是每天都在感动中度过,孩子们带给自己的感动都是在细微中一点一滴感受的。
最后一堂课的时候,杨学姐问孩子们最想对老师说的话是什么,孩子们说,就是舍不得老师离开。
而在离开以后,支教队会组织给孩子们送去手套、书本等,学姐也常给孩子们写信,偶尔也会打电话。
有一次,她给一个孩子打电话,“他问我,杨老师,你好吗?我说我很好。
我也问他,那你好吗?他说他很好,成绩也很好。
我突然很感动。
只要看到他们很好,这就够了。
”
有同学也说,只要支教队一直坚持下去,即使一次不能带给他们太多东西,但长期以往,形成支教的风气,总会对山里的孩子有大的帮助。
自己的看法
在这样一段时间的调查以及观看支教纪录片视频,我对支教的了解比以前更加透彻。
我曾经也报名参加过支教队,但最后没有被选上。
我以前并不能理解被刷下的原因,现在却都能明白了。
我们采访青志协和萤火虫支教队的时候,他们谈及了一些关于人员的选择问题。
我当初自己抱着的思想就是认为自己没有体验那样的生活,我并没有将真正帮助孩子作为自己的目的。
因为这样的思想不成熟,在对于环境问题时,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到比较舒适的地方教学。
正是因为这样一些想法,我没有参与到支教的队伍中。
在看到或者听到一些支教故事时,我又燃起了参与支教的想法,支教很苦很累,正是因为这样,有很多的大学生就打了退堂鼓,心里虽然赞成,但行动上却没有什么表示。
但是正是这种苦和累,才是它真正有意义的地方。
你因此才能感受到山村孩子的艰辛,才会珍惜现在的生活,才会真正地去帮助孩子们。
即使不能再这方面帮助孩子们,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方面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不需要的旧衣服、旧书,或许对孩子来说是宝贝一样的存在。
你给去的信笺,也许只是几个文字,但或许在他们看来是最珍贵的信念。
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我做这个调查最大的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