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准备步骤
在进行通信原理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准备:
1.通过串口线、程序下载线连接PC机与实验平台;
2.打开稳压电源,调节电压输入值为12V;
3.检查电源线连接是否正确,白黑相间线连接正极,纯黑线连接负极,切
勿接反;
4.连接无误后,打开实验板电源;
5.打开通信原理实验界面,如下图所示配置并打开串口;
6.将实验板上的拨码开关全部拨到ON;
7.下载程序到实验板上:
打开quartusⅡ5.0软件,选择Tools/programmer,设置Hardware Setup为ByteBlasterll[LPT1],Mode为Passive Serial,单击Add File,选择文件路径E:\实验平台程序与文档\通信原理实验平台程序与文档
\FPGA\toplevel.sof,文件选择完毕后,单击Start 进行程序下载,当
程序下载完毕,且在实验板下载指示灯(LED后四位)未灭时,拔掉实
验板上下载线,如果此过程中指示灯灭了,显示程序下载过程失败,请
重新单击Start进行下载。

完成以上操作步骤后,同学们可以开始进行以下实验内容。

实验一、实验平台基础实验
实验步骤:
通信原理实验界面,选择基础实验,开始以下实验步骤:串口收发及其测温实验
1.点击测温按钮,查看并分析实验结果;
2.发送两位16进制数字,观察LED的变化是否与设定值相同;
3.改变拨码开关并接收数据,查看并分析返回数值。

单片机波形发生器实验
1.填入合适的峰峰值和频率值,选择要生成的波形,单击开始;
(由于实验箱问题,输入的峰峰值和示波器测出来的峰峰值有误差)
2.用示波器观察TP13点的输出波形。

语音录放实验
暂时不做
实验结果:
整理实验数据,画出各测试点的波形。

实验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和数字调制实验
实验步骤:
DDS频率合成实验
1.进入数字调制技术界面,选择直接数字频率合成;
2.在左方文本框中填入合适的频率值并发送;
3.用示波器观察TP35的DDS输出波形,修改输入值,观察DDS所产生
的频率。

FSK调制实验
1.在两个文本框中分别填写合适的频率值并发送;
2.用示波器观察TP35波形,验证是否为原输入信号相对应的FSK信号。

BPSK、DPSK、ASK调制实验操作均同FSK操作
实验结果:
整理实验数据,画出各测试点的波形。

实验思考题:
1.简要分析用DDS方法进行频综的优缺点;
2.简要分析各调制方式的优缺点,比如频谱特性,抗误码性能等。

实验三、FSK解调实验
实验步骤:
1.从界面选择“数字调制技术/FSK”,在两个文本框中分别填入2MHz、
4MHz,单击发送;
2.将开关S21拨到a;
3.调解可变电容C90,用示波器观察TP28,使其中心震荡频率为3.6MHz
左右;(不用非常准确)
4.观察解调输出TP31是否为1KHz方波信号,调节W6和W7,使TP31
趋于正规的1KHz方波信号;
5.用双踪示波器观察TP32(FSK输入信号)、TP30(FSK解调输出,未
经施密特整形)和TP31(FSK解调输出,经过施密特整形)的波形。

实验结果:
整理实验数据,画出各测试点的波形。

实验思考题:
简述利用锁相环进行FSK解调的原理。

实验四、PAM系统实验
实验步骤:
带通滤波器频带测量
暂时不做
自然采样信号的观测
1.选择实验界面语音编码技术\PAM实验,设置频率为8KHz,产生窄脉
冲信号,并将开关S8拨向a,用示波器观测TP10点的采样脉冲信号;
2.将选择开关S23拨向a(语音输入单元采用外部信号输入);将信号源
产生的频率为1000Hz、Vp_p=2V的正弦信号接入“MK”;
3.将选择开关S15拨向b(对语音输入信号进行300Hz-3400Hz的带通
滤波);将选择开关S11拨向b(将语音信号送给PAM单元),用示波
器观察TP9波形,调整W11使TP9信号的Vp_p=2V;
4.将抽样时钟模式开关S9拨向a(接通自然采样电路),选择开关S2
拨向b;
用示波器同时观测正弦波输入信号TP9和自然抽样脉冲序列信号TP11,观测时以TP9作同步,调整示波器同步电平使抽样序列与输入测
试信号基本同步。

测量抽样序列信号与正弦波输入信号的对应关系。

自然采样重建信号观测
PAM信号经过语音输出单元300Hz-3400Hz的带通滤波调解,TP17为重建信号输出测试点。

保持测试信号不变,用示波器同时观测重建信号输出和正弦波输入信号,观测时以TP9输入信号作同步。

信号混迭观测
当属入信号频率高于4KHz(1/2抽样频率)时,重建信号将出现混迭效应。

观测时,将选择开关S15拨向a,同时将输入信号频率逐步增加到6KHz,用示波器观测TP17重建信号的波形。

注意观察输入信号与重建信号波形的变化是否对应一致,分析测量结果。

平顶采样信号的观测
选择实验界面语音编码技术\PAM实验,设置频率为8KHz_S,产生窄脉冲信号,将S9拨向b,用示波器观测TP11。

实验结果:
整理实验数据,画出各测试点的波形。

实验思考题:
1.简要分析自然采样、平顶采样的区别;
2.当f
s 〉2f
h
和f
s
〈2f
h
时,低通滤波器输出波形是什么?总结一般规律。

实验五、PCM系统实验
实验步骤:
选择实验界面语音编码技术\PCM实验开始以下实验步骤:
1.开关设置:S15->b、S11->a、S10->a、S18->c;
2.PCM输入信号设置:输入给单片机ADC单元的模拟信号可以是信号发
生器的输出(连接信号发生器到MK,输入信号频率为几百Hz,幅度
不超过2V,观测点为TP1),也可以是DDS模块输出的正弦波;输入
给PCM采编器的另一路信号为八位拨码开关;
3.通过示波器测量TP47中左边第3点,即PCM采编模块输出的串行数
据,找出16位帧同步码对应的波形(EB90h),改变8位拨码开关状
态,观察串行数据对应波形段的变化;
4.PCM解复单元输出观测:改变八位拨码开关的开关状态,观察八位发
光二极管的输出是否随输入的不同而相应的变化;
5.PCM译码器输出模拟信号观测:用示波器观测高速DA单元输出的模
拟信号(TP19)和单片机ADC单元输入的模拟信号(TP1),以及PCM
采编单元输出的帧定时信号(测试点TP47中左边第2点),掌握在
帧定时信号控制下进行采样量化并编码的过程。

实验结果:
整理实验数据,画出各测试点的波形。

实验思考题:
简述PCM基本工作原理。

实验六、差错控制编码实验
实验步骤:
观察并行输入编译码实验
1.在实验界面中选择差错控制编码技术/汉明码实验,单击模式2,将其输出接到八位发光二极管上,其中从左到右八位拨码开关分别为SW7,SW6,
SW5,SW4,SW3,SW2,SW1,SW0,发光二极管分别为L7,L6,L5,L4,L3,L2,L1,L0,发光二极管亮表明对应位输出为1。

2.将SW7闭合,这时L7亮,表明处于汉明码编码模式。

此时SW3~SW0为汉明码编码模块的四位输入,L6~L0为对应的编码输出。

通过拨码开关改变输入,可观察输出是否与上述许用码组相对应。

(7,4)许用码组
3.将SW7断开,这时L7灭,表明处于汉明码译码模式。

此时SW6~SW0为7位汉明码输入,L3~L0为对应的译码输出,L6为错误指示信号,译码有错误时L6亮,无误时L6灭。

L5,L4未用。

通过拨码开关改变输入的7位汉明码,可观察译码输出结果,并观察是否有误码。

记录不同输入时的译码输出,分析存在一位误码以及多位误码时的译码结果。

编译码系统传输实验
1.从界面选择差错控制编码技术/汉明码实验,单击模式1,汉明码编码模块的输入为4位拨码开关输入SW3~SW0,其输出接到八位发光二极管。

2.四位输入由编码器子系统编码转换后成为7位汉明码,然后接入时分复用模块。

该时分复用模块与PCM编译码部分所用模块相同,位时钟频率为2.048MHz,帧同步信号频率为8KHz,两路外部输入的八位信号,另有16位同步信号,每帧数据共有32位信号。

其中,对输入的两路信号采样频率为8KHz。

3.通过时分复用模块,并行数据转为串行数据,通过信道传输,在接收端再通过解复接模块,将串行数据恢复为并行数据。

恢复出的7位汉明码接入到译码器模块,输出4位译码结果,以及错误指示信号。

四位译码结果通过八位发光二极管中的L3~L0显示,L7显示错误指示信号。

实验结果:
整理实验数据,记录不同的四位数据并行输入后进行汉明编码的结果,和不同的7位汉明码并行输入进行译码后的结果,以及不同的四位数据输入到汉明编译码系统传输模块后的输出结果。

实验思考题:
分析汉明码的纠检错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