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导语】“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
数星星教学目标:1、认识到天上有无数颗星星,他们大小不一、亮度不同、远近不等,有的发光,有的不发光。
2、明白我们白天是看不到星星的,并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
3、知道晴天的夜晚,在旷野里会看到更多的星星。
探究在城市的夜晚很难看到繁星的原因。
教学重点: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
教学难点:弄明白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知道晴天的夜晚,在旷野里会看到更多的星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太阳和月亮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星星的知识。
2、板书课题:6、数星星3、学生齐读课题二、认识星星1、出示课本第18页上的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看一看这张图片上的星星有什么不同?2、学生自由观察图片,认真思考问题。
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小结:这是一张夜晚的星空图,上面有无数颗星星,这些星星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亮有的暗,有的离我们近,有的离我们远。
三、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1、同学们,我们看星星都是在什么时间去看呢?(晚上)同学们有没有在白天看到过星星呢?那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呢?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预设答案:星星睡觉了;星星被乌云遮住了;太阳光太亮了;星星害羞,躲起来了;星星回家了………2、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白天看不到星星呢?下面我们来做做实验。
(1)教师指挥学生把教室的窗户关上,门也关上,窗帘全部拉上,灯全部关掉。
(2)教师谈话:同学们,现在你们感觉教室里面怎么样?(有点暗)(3)是的,我们教室里面现在有点暗,就像我们到了晚上天黑了一样。
而我们教室的天花板就像是夜晚的天空。
下面请大家把自己准备好的手电筒拿出来,打开,照射到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上,大家发现了什么?(4)学生交流:发现手电筒照的光清楚的印在了天花板上,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个小光斑。
(5)教师小结:大家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上,在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光斑,这些小光斑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得到,就像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夜空中的星星一样。
(6)教师继续引导:现在请同学们把我们的窗帘打开,门窗全部打开。
继续把我们的手电筒照射到我们教室的天花板上,看一看,我们还能够清楚的看到一个个光斑吗?(看不到了,光斑消失了。
)(7)教师让学生关掉手电筒,然后询问学生:为什么我们把窗帘、灯、门、窗全部关上的时候能够看到手电筒照射在天花板上的一个个小光斑,而把门窗打开、窗帘拉开的时候,我们却看不到这些光斑了呢?(8)全班交流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当的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从太阳光非常强烈这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9)教师小结:是的,因为太阳光非常强烈,它的光远远超过了我们手电筒光的强度,当然也超过了我们看到的星星的强度,所以在如此强烈的太阳光下,我们手电筒照出来的小光斑当然看不到了,而发亮的星星也更加就看不到了。
3、出示城市星空图和旷野星空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边观察边思考:为什么这两幅图中,一个图上的星星少,一个图上的星星多?(1)引导学生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进行解答。
(2)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就像刚才我们所说的,在强烈的阳光下,我们看不到天空中的星星一样,因为在城市里面,灯光非常的明亮,所以我们看不到天上的星星;而在旷野里,四周一片黑暗,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天上无数颗星星。
(3)教师:如此说来,我们要想看到星星,就必须考虑到光的因素,那么我们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应该怎么做呢?(4)出示课本第26页的中间一幅插图及相应的题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完成相应的题目。
(5)同桌交流讨论,并说一说为什么?(6)全班交流讨论:我们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应该到旷野里去,因为旷野里很黑暗,有利于我们看到更多的星星。
另外我们还应选择在晴天的时候去看星星,因为如果是阴天的话,天上会有乌云,会挡住很多的星星,我们就看不到满天的繁星了。
4、最后,老师来跟大家学习一个成语,叫“月明星稀”。
(1)学生读一读这个成语,读准字音。
(2)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可以借助字典。
(3)全班交流“月明星稀”的意思。
(月明星稀的意思是,月亮明亮的时候,天上的星星就显得很稀疏。
)(4)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月明星稀”的原因。
因为天上的月亮非常明亮,他的亮度盖过了许多昏暗的星星的亮度,所以我们抬头看天上星星的时候,就只能看到少数的明亮的星星了,所以,我们要想看到满天的繁星,尽量要选择在天上没有月亮或者天上月亮不是太明亮的时候去看,这样才能看到满天的繁星。
(5)齐读“月明星稀”这个成语四、课堂总结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数星星》,知道了天上有无数的星星,他们有的亮,有的暗,有的大,有的小,并且我们还探索了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奥秘,知道了当光线非常强烈的时候,我们会很难看到天上的星星。
2、到这一课为止,我们已经把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全部学完了,从下一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第三单元《用力以后》,请大家课后认真预习第七课《推和拉》。
看月亮教学目标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通过画月相、剪月相、贴月相经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模拟实验中各种材料所代表的是什么,明确为什么要建立这样的模型。
教学准备:月相变化的课件、月相模拟材料(每小组黑白球一个、圆纸片16个)、小组地面画好圆圈、汇报卡、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探明前概念,激趣导入,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月球的基本知识,那么关于月球你了解哪些知识呢?2、学生回忆月球的基本知识。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公转、月球不发光、不透明,他反射太阳光---)3、了解学生对月相的前概念。
(1)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月亮?(2)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月相变化的顺序。
(3)课件演示不同的月相,呈现月相的概念: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4)出示古诗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提问:月有阴晴圆缺说的是那种自然现象呀?4、出示课题:我们都知道,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那么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呢?月相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开始研究月相变化,板书课题:《月相变化》。
二、画月相1、提出问题:出示弯月图,你所见到的这种月相是在月圆前,还是月圆后?(引起学生争论,师:有不同的意见了,月相变化是怎样的顺序呢?每个人都说来不及,这样吧,让我们把见过的月相画下来)2、分组活动,画月相、剪月相并按顺序贴在汇报卡上:把见过的月相画下来,再排排顺序,看看你们头脑中的月相是怎么变化的?(课件演示画月相的方法,用一条线勾勒出你看到的月相,多余部分用剪刀把它剪下去就行了,按照你影响中的顺序贴在汇报卡上。
每个小组信封里有八个圆纸片,商量能不能剪出八种不同的月相,剪下来,汇报卡上已经画好了圆圈,标好了农历的时间,就把你剪下的月相贴在相应的圆圈里就行了)3、交流展示:把汇报卡贴在黑板上展示。
4、观察分析:引导全班观察分析。
看看各组的月相图,发现什么问题了吗?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三、模拟月相变化1、提问:同一时间的月相,亮面大小不一样,亮面的朝向也不一样,谁画的对呢?月相到底是怎么变化的?想不想弄清楚?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模拟实验,观察月相到底是怎么变化的。
2、讲解实验方法:我们把教室的正前方作为阳光照来的方向,小组地面画好了圆圈,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
同学们作为地球上的观察者,一会要站在中间“地球上的观察点”,另一名同学举着一个黑白球来模拟月球,沿着大圈转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公转一个月。
3、提问:为什么要用一半黑一半白的球来代表月球呢?(师引导学生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塑料小黑球模拟月球实验观察)黑白球白色表示被照亮的一面,黑色表示暗的一面,模拟试验中要注意:月球公转中,亮面始终朝向太阳。
4、推测:月相变化与什么有关?5、指导学生实验。
一名学生模拟月球,把球举到头顶,亮面始终向着太阳。
从初一的位置开始逆时针转一圈,其余同学站在中间观察并记录。
转动时必须保证“月球”的亮面始终对着“太阳”,全组的同学都观察过月相后,模拟月球的同学再移动到下一个观察的日期,保持亮面朝前。
(记录方法:各小组再拿8张圆纸片,跟刚才一样勾勒出我们自己看到的月相,黑的部分也就是太阳光没有照射到的部分用阴影表示,一会用剪刀剪掉,亮的部分标上日期,一是怕忘了哪个时间的月相,另外也可确定月相的上下,因为它是圆的,如果上下颠倒了,它的方向就颠倒了,最后吧你们记录好的月相剪好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展示。
) 6、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记录,重新画月相,贴在汇报卡上。
观察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月相亮面大小的变化。
月相亮面方向的变化。
7、展示汇报卡8、分析比较:这是我们通过模拟实验之后画的月相,与前一次画的比较,两次一样吗?9、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上半月,由亏到圆,亮面朝右,下半月,由圆到亏,亮面朝左。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提问:现在你们能说说月相变化与什么有关吗?2、思考、交流。
3、小结:跟我们在地球上观察月球的角度有关、和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4、拓展延伸:今天开始,请同学们持续观察一个月真实的月相,看是否和我们在模拟实验中看到的一样,还有其他规律吗?今天是农历的()老师建议大家()时间去观察,每天观察时间固定,如果当晚找不到月亮,第二天早上再去观察,作好记录,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安全,预祝同学们在观察中有更多的发现。
(下课)晒太阳教学目标: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并能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3、知道太阳能够送给我们光和热,这是太阳送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两样礼物。
4、观察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知道太阳是从东向运动的。
教学重点:太阳能够给我们带来光和热,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能够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首儿歌:明又明,亮又亮,一团火球挂天上。
夜晚皎洁一盏灯,时而弯来时而圆。
青石板上钉银钉,数来数去数不清。
2、学生自由的读一读,想一想这首小诗里面说的是哪几样东西?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是的,这首小诗写的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个东西——太阳、月亮和星星。
它们都是天空中的星体。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