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核心素养的认识

关于核心素养的认识

关于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
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
新实践。

•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
根本任务。

但立德树人靠什么来落小落
细落实呢?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只
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
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核心素养指的是生命个体在学习与生活
的过程中不断培植起来的能促进个体身
心持续和谐发展的知、情、意、行等融
会贯通而成的精神元素与成长基因。


崇德教授主编的《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研究》一书分析及总结各理论研究
成果,对核心素养进行了如下界定:核
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
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
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
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

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
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
身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
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育教学为什么要强调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呢?在我看来倡导核心素养的培植,其
意义深远而重大。

•我认为核心素养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给生命带
来什么?教育应该给社会带来什么……数
千年来,无数的人在探索这些问题。

•教育向人的本质回归,向核心素养回归,是众多有识之士、有心之士坚持质询教
育本源意义、探究教育实践中获得的共识。

核心素养的教育是在知识本位、应
试本位的漩涡中“生命图标”,它旗帜鲜明地将生命的感受、生命的幸福、生命的
品质、生命的成长置于核心位置,可望
成为教育教学生活中新的“诺亚方舟”。

•核心素养是生命成长的奠基
•任是再恶劣的教育生态,在对于教育本
质的逼近的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教育家
及教师以“成全生命”为教育的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黄克剑教授说了这么一段意味
深长的话: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
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
没有生命隐于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
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

也就是说,学习与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点化与润
泽生命,而生命的成长也是以心去涵育、契合对应着知识、智慧等要素。

•离开生命的成长为主旨而进行的“教育”,是对生命的折损与戕害,是对心灵的压
榨与毒害,是对精神的漠视与扼杀。


育及学校当然要看质量,当然要看成绩
与升学,但,当下不少的教育教学急功
近利、目光短浅,唯分数是举、唯升学
是争,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只剩下赤祼
祼的“做题与考试”。

课堂教学只是学生智力生活的一瓣花瓣,智力生活只是个体
生命成长的一瓣花瓣,而许多学校将智
力生活当成生命成长的全部,把课堂教
学当成智力生活的全部,甚至把做题与
得分当成课堂教学的全部——生命的绽放
被忽略不计,教育的意蕴不断地衰减、
萎缩。

•那么,在个体生命成长中哪些要素是重
要的,哪些要素是生命的核心,这些要
素之间有着怎样的相互促成相互推进……
应该说是很少人去系统探讨这些问题的。

核心素养教育为生命成长提供心灵的地
图与精神的密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
参与),确立了六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这些核心素养
的提出就是对个体生命成长的解码,而
核心素养的教育便是“直面生命,通过生命,促进生命,提升生命”的教育。

•核心素养是朝向未来的生长
•教育是为未来的时代培养新人。

它注定
具有令人期冀的“明天性”——带着羽毛般
的闪亮的希望。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教育即生长。

这种不断生长就是向上、
向善的力量。

核心素养教育则是顺应并
发扬了教育的“种子般的特性”,从根核从发加以灌溉与培植,具有“不可遏制”的生长性,它朝着未来的方向不断生长。

•在学校的核心教学理念中,注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通过全面发展素质教学,
培养出一批批性格积极向上、具有一定
自主学习意识的学生,才能更加适应快
速发展的时代需求。

而在小学语文的教
学中,贯彻的是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养培养主要是指提高一个人的素质修养,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个人的言行举止以
及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

我们只有将核
心素养教学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
吸收知识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