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饲料配方技术一、配合饲料的定义标准的配合饲料又称全价配合饲料或全价料,是按照动物的营养需要标准(或饲养标准)和饲料营养成分价值表,由多种单个饲料原料(包括合成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元素及非营养性添加剂)混合而成的,能够完全满足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
配合饲料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所确定的营养需要量和饲料养分的生物效价(营养价值)的准确程度。
研究和提高营养需要量和饲料养分生物效价的准确度,也就成为营养学和饲料学长期的任务和奋斗目标。
二、制作配合饲料配方的原则和制作手续1、必须以饲养标准为依据饲养标准中规定了对不同种类、性别、年龄、体重、生产用途以及不同生产性能的畜禽,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应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即营养指标。
幼龄畜禽需要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而老龄畜禽则蛋白质需要理降低。
设计饲料配方时,先要根据饲养动物有针对性的选择饲养标准,然后依据饲养标准提供的各项主要营养指标为参数,选择相应的饲料原料。
如设计肉仔鸡的饲料配方则参考肉鸡的饲养标准,选择适口性好,消化利用率高,蛋白、能量值均较高的原料。
从而使饲料配方设计有了明确的目标。
凡是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无论使用的饲料原料有多少种,都是以饲养标准为所提供的营养指标为依据的,所以能表现出良好的饲喂效果。
2、要注意营养的全面和平衡配合饲料不是各种原料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有比例的复杂的营养组合。
这种营养配合愈接近饲养对象的营养需要,愈能发挥其综合效应。
为此,设计饲料配方时不仅要考虑各营养物质的含量,还要考虑各营养素的全价性和平衡性。
营养物质的含量应符合饲料标准;营养素的全价性即各营养物质之间以及同类营养物质之间的相对平衡,否则影响饲粮的营养性。
若饲粮中能量偏低而蛋白质偏高,动物就会将部分蛋白质降解为能量使用,从而造成蛋白质饲料的浪费;若赖氨酸偏低会限制其他氨基酸的利用,从而影响体蛋白的合成;若钙含量过高会阻碍磷和锌的吸收。
因此,在制作饲料配方时要充分考虑,各营养物质的全面性和平衡性,不足部分必须用添加剂补足。
3、就地取材开发饲料资源制作饲料配方应尽量选择资源充足、价格低廉而且营养丰富的原料,尽量减少粮食比重,增加农副产品以及优质青、粗饲料的比重。
4、多种原料的合理搭配与安全性饲料的合理搭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各种饲料之间的配比量,二是各种饲料的营养物质之间的配比量,三是各种饲料的营养物质之间的互补作用和制约作用。
饲粮中各种原料的配比量适当与否,可关系到饲粮的适口性,消化性和经济性。
饲料的安全性指畜禽食后无中毒和疾病的发生,也不致于对人类产生潜在危害。
5、要考虑畜禽的消化生理特点以草食为主的牛、羊、兔等可大量利用青、粗饲料。
而以籽食为主的猪、鸡等到要控制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的用量。
尤其是生长快、生产性能高的畜禽更要严格限制饲粮中的粗纤维含量,否则就会延长饲养周期,增加饲养成本。
6、配方原料及营养指标要适时调整饲料原料和饲养标准虽然是制定畜禽饲料配方的重要依据,但总有其适用的条件,任一条件的改变都可能引起动物对营养需要量的改变。
根据变化了的条件随时调整营养指标中的有关养分的含量,或调整某些原料的配比是十分必要的。
如高温季节动物采食量减少,应适量提高饲粮的各项营养水平,以补充因饲料摄入减少而造成的能量、粗蛋白质及氨基酸等主要营养物质的不足所导致的生产性能降低。
而寒冷季节动物采食量增加,则应提高饲粮能量水平,以补充因寒冷所造成的能量消耗的增加,从而降低饲料消耗。
当饲料的质量、价格发生变化时:当对畜禽的饲养管理方式改变时,如家禽由于养改为笼养;或当发生某些传染病以及营养代谢性疾病时,都要适当调整饲料配方中有关原料的配合比例或某一营养指标的含量。
对饲料配方适时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所设计的饲料配方能调制出在营养方面可满足需要,在价格方面比较低廉,且适口性和消化利用率均佳的配合饲料。
7、借鉴典型配方不可生搬硬套典型饲料配方的推广应用对改变我国传统的饲喂畜禽方式,提高广大养殖专业户的经济效益和推动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但典型饲料配方是在特定的饲养方式和饲养管理条件下产生的,原料的来源比较稳定,质量比较有保障。
因此,配方中所提示的营养值和饲喂效果对不同情况的饲养户来说肯定具有一定的差异,借鉴时不宜生搬硬套。
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所用原料的实际营养成分含量对典型配方提示的营养值进行复核、调整后方可使用。
典型饲料配方最大的优点是原料选择一般比较合理,尤其更适用于本地区的饲料来源,原料的配合比例均在较适宜的范围之内,参照选择原料或避免盲目性。
三、全价配合饲料配方的制作技术(一)手算法1、代数法这是一种应用代数中求解方程组的解的方法,计算没饲料配合比例。
常用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原则上说,代数法可以用手计算注意多个饲料的配合比例。
但饲料越多,方程也越多,手算就越困难。
代数法常计算二个饲料的配合比例。
现举例说明:例:以玉米、豆粕为原料配一50 公斤以后的育肥猪饲粮,其他添加成分按2%计。
计算步骤:第一步,查表确定玉米、豆粕的主要营养成分,见表1。
表 1主要饲料营养价值消化能粗蛋白赖氨酸种类(兆焦 / 公钙( %)磷( %)蛋氨酸(%)(%)(%)斤)玉米14.278.70.020.270.240.18豆粕13.1843.00.320.61 3.450.64第二步,确定营养需要或饲养标准。
参照NRC1998)50公斤以后育肥猪主要营养需要指标如表 2 所示。
表 250 公斤以后肥猪的主要营养需要(饲粮浓度)消化能粗蛋白蛋氨酸(兆焦 / 公钙( %)磷(%)赖氨酸( %)(%)(%)斤)13.38130.50.40.60.17第三步,列方程计算设:玉米在配方中占的配合比例是Х;豆粕在配方中占的配合比例为У。
以粗蛋白( 13%)为首先满足的营养需要指标,列出一个方程:8.7 Х + 43 У=13(玉米)(豆粕)(需要标准)然后以配合比例为条件列出第二个方程。
由于按2%考虑其他添加物,所以玉米、豆粕配合结果要求满足 98%,即:Х+У=0.98则方程组为:8.7 Х+43У=13Х+ У =0.98用消元法解此方程组:Х=0.849563У=0.130437所以配方配比为:玉米0.849563 或 84.9563%豆粕0.130437 或 13.0437%第四步,验算结果,见表3。
验算结果表明,消化能和蛋氨酸满足需要有余。
钙、磷、赖氨酸则不能满足需要。
表 3配方验算*配合比消化能粗蛋白赖氨酸蛋氨酸种(兆焦 / 公钙( %)磷( %)例(%)(%)(%)类(%)斤)玉12.127.390.0170.230.200.1584.9563米豆1.72 5.610.0420.080.320.0813.0473粕合13.8413.000.0590.310.520.2398.00计注:* 营养指标各列数字等于配合比例乘以相应饲料营养含量所得。
供不应求为各列数字相加。
第五步,平衡钙、磷和赖氨酸由表 1、2、3 可知,钙尚差 0.44%,磷差 0.09%,赖氨酸差 0.08%。
赖氨酸用合成的盐酸赖氨酸补充即可。
磷用磷酸氢钙满足,含磷18%,需添加磷酸氢钙量为0.5%(0.09%÷18%)。
钙需要量在补充磷时已提供0.115%(23%×0.5%),现还需 0.325%,用碳酸钙0.81%(0.325%÷40%)补足。
第六步,清理配方,按需要完成其他非营养性添加剂的添加补充合成赖氨酸、磷酸氢钙和碳酸钙共 1.39%,还余下 0.61%用于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混料以及其他添加成分(抗菌素、抗氧化剂等)。
比例不够或相应减少玉米用量,或者在最初平衡时多留一定比例,如3%,玉米、豆粕仅占97%。
2、方框法(十字交叉法)此法是一种只需进行四则运算就肥计算出饲料配合比的的一种简便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也只能对由两种饲料构成的配方配比进行计算。
因与代数法有相似之处,本文略写。
3、试差法这是专业知识,算术运算及计算经验相结合的一种配方计算方法。
可以同进计算多个营养指标。
不受饲料原料种数限制。
但要配平衡一个营养指标满足已确定的营养需要,一般要反复试算多次才可能达到目的。
在对配方设计要求不太严格的条件下,此法仍是一种简便可行的计算方法。
① 计算步骤第一步,确定准备纳入配方计算的饲料种类和数量。
同时选择确定好营养需要指标及准备在计算过程中试算的营养指标。
第二步,确定已选饲料的各种试算指标含量,明确重点计算指标。
第三步,根据营养学,饲料学知识和实际情况或经验,确定所选饲料在配方中的配合比例。
各饲料的配比之和满足百分之百。
第四步,用确定的配比分别与相应的各饲料营养物质含量相乘,然后将各饲料同一营养指标的积相加,列出各营养指标的总和。
第五步,判断营养指标总和是否满足要求,若满足要求,则计算结束。
否则,对配比进行调整,并重复第四到第五步的计算,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② 计算实例用玉米、次粉、豆粕、菜籽粕、食盐、骨粉配制一个粗蛋白 13%,消化能 13.4 兆焦 / 公斤,钙 0.5%,磷 0.4%的育肥猪饲粮。
第一步,饲料种类已确定,计算指标,需要量均已知。
第二步,查一月列出所确定饲料营养物质含量;见表4;以粗蛋白为重点计算指标。
第三步,确定配合比例,见表6“配合比例”一列第四步,验算营养指标,并计算出合计数,见表5。
表 4营养成分及标准需要种类粗蛋白( %)消化能(兆焦 / 公钙( %)磷( %)斤)玉米914.20.040.21次粉1113.80.030.29豆粕4211.70.320.5菜籽粕3711.70.730.95骨粉//30.0012.00标准需1313.40.50.4要表 5配合比例计算过程种配合比例(一粗蛋白(%)消化能类钙( %)磷( %)次 %)(%)玉米63.2 5.698.990.030.13次粉20 2.2 2.760.010.06豆粉10 4.2 1.170.030.05菜籽粕5 1.850.590.040.05食盐0.3骨粉 1.50.450.18合计10013.9413.510.560.47第五步,判断。
从合计数中看出,重点计算指标粗蛋白还不符合表 4 所确定的标准需要。
重新调整配比,重复第四、五步,见表 6“配合比例(二次)列。
本例经过三次调整配合比例和计算。
重点计算指标粗蛋白已达到表4 所列的标准要求,但其他指标仍有不同程度差异。
基于本计算方法的特点,若继续调整其他指标,可能使精蛋白发生变化,故到此结束计算。
则表 6 中所列配合比例(三次)的数值即为本例的计算结果。
表 6配合比例计算过程配合粗蛋消化能配合粗蛋消化能种比例钙磷比例钙磷白( 兆焦 /白( 兆焦 /类( 二(%)(%)( 三(%)(%) (%)公斤 )(%)公斤 )次%)次%)玉64.2 5.789.120.030.1366.2 5.969.40.030.14米次20 2.22760.010.0620 2.2 2.760.010.06粉豆9 3.78 1.050.030.058 3.360.940.030.04粕菜籽5 1.850.510.040.054 1.480.470.04粕食0.30.3盐骨 1.50.450.18 1.50.18粉合10013.6113.520.560.4710013.013.570.550.46(二)子算机用于数字算,是一种高速智能化的算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