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二〇一三年十一月目录第1章概述 (1)1.1建设背景 (1)1.2指导思想 (3)1.3建设原则 (3)1.4建设目标 (5)1.5主要建设任务 (5)第2章信息化现状及形势需求 (8)2.1信息化现状与评价 (8)2.2形势与需求 (11)第3章总体建设方案 (14)3.1总体建设思路 (14)3.2总体技术架构 (14)3.3应用系统部署 (18)第1章概述1.1建设背景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全省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黑龙江省交通运输行业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统筹推进建、养、运、管和信息化等方面协调发展,必须将信息化建设摆在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位置,努力提高全行业的智能化和现代化水平,为构建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产业的融合将成为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生动力。

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信息化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和广阔的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将影响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进程,其信息化发展水平将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全球信息化发展潮流的推动下,在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引导下,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即将实现重大突破的影响下,在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内在要求下,未来五到十年,交通运输信息化将全面进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根据黑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状况及“一个基础、三大平台”的主要建设任务,未来五年黑龙江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将紧密结合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和管理需求,积极贯彻落实十八大“四化”同步发展的新部署,遵照厅党组关于全系统“转段、转型”新时期新要求,围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强化行业监督管理能力、提升政务管理效率三条主线,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数据仓库等先进信息化技术,优化配置、促进资源共用共享、节约建设资金、统一平台、各尽其用。

因此,为统筹黑龙江省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建设,依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方案》、《黑龙江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黑龙江省收费公路管理局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家、部、省对信息化建设管理的相关规定,明确未来一个周期黑龙江省高速公路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

本方案引入顶层设计思想,通过对全省高速公路行业业务的总体梳理,从全省高速公路信息化总体架构、主要建设任务、实施序列、投资匡算等方面进行研究,明确各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理清项目之间关系,提出各建设项目推进实施方案,“自上而下”地指导全省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建设。

本实施方案描绘了黑龙江省高速公路信息化发展蓝图,是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未来五年信息化建设的行动纲领,也是确定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对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2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总体要求,围绕省厅“一个基础、三大平台”的建设目标和高速公路管理局“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厅对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部署,在发展理念上,坚持把“效能、集约、协同、开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发展定位上,坚持把“面向行业的业务协同、面向领导的科学决策、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在发展重点上,把高管局信息化基础条件、行业监管核心业务系统建设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攻方向;在发展思路上,实现整合、互联、共享、重构和效率。

整合是对已有系统的深入整合,实现重点业务领域的跨部门协同;互联是克服条块分割,加快实现互联互通;共享是在整合、互联、协同的基础上,提高资源共享水平;重构是按照政府组织体系的调整,重新构建一些重大综合应用项目;效率是提高电子政务的应用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

1.3建设原则——坚持顶层设计、统筹协调。

高管局信息化工作应以顶层设计思想为指导,通过对高速公路管理业务的总体梳理,科学合理构建全省高速公路管理行业信息化总体框架,周密制定具体建设实施方案,以此作为确定建设项目的依据,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原则,扎实稳妥地推进项目实施工作。

——坚持需求导向、注重效能。

全省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工作必须以解决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为切入点,深化需求分析,做好需求调查,将信息技术与行业管理与服务充分融合,并坚持需求与效能并重,积极推进效能优先的绩效管理,在技术选择上,应采用成熟技术,做到节约、集约、实用,不应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应建立起绩效考核与信息化投资预算的反馈机制,为信息化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坚持厅局联动、互联互通。

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工作必须做好与省厅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对接,按照“一个基础、三大平台”的建设目标,遵循省厅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厅局间和省内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

——坚持集约建设、整合共享。

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工作必须以顶层设计思想为指导,加强规划项目的统筹建设和资源监管。

强化资源整合,加强统筹开发将集约化、标准化思想贯穿工程设计与建设的始终,统筹安排各部门建设任务,强化共建共享机制,避免重复建设,确保一数一源。

——坚持机制创新、长效运行。

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机制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完善信息采集、共享、更新、维护机制和配套的规章制度,在保障信息化长效运行方面做出积极探索。

1.4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促进交通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在实现“整合、互联、共享、重构和效率”思想的指导下,围绕提高运行质量、保障安全应急、强化决策支持、增强服务能力的需求,在省厅“一个基础、三大平台”的总体框架下,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行业运行信息监测采集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显著提升,行业节能环保能力逐步增强,信息化发展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逐步形成黑龙江高管局自身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基础,三个平台”。

围绕提高运行质量、保障安全应急、强化决策分析、服务百姓出行、打造经营型高速公路行业五条主线,全面推动高速公路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构建和发展,力争通过未来一段时间的建设,使黑龙江省高速公路信息化发展接近国内先进省份水平。

1.5主要建设任务根据黑龙江省高速公路信息化发展状况,未来一段时间,黑龙江省高管局信息化建设将紧密结合交通行业发展和管理需求,贯彻省厅“一个基础、三大平台”的新部署,遵照志杰厅长2013年7月4日在厅党组会议上关于全系统“转段、转型”时期的有关要求,围绕提高行业管理和执行效率,提升行业综合决策分析水平,增强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拓展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渠道,强化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五条主线。

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数据仓库等先进信息化技术,优化配置、促进资源共用共享,节约建设资金,统一平台,各尽其用,本方案提出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信息化的主要建设任务,依托于省厅框架,构建高管局自身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基础、三个平台”:1. 一个基础在涵盖全省的交通基础通信网络平台下,进一步完善收费公路专网建设。

在省级二层数据中心体系下,建设完善高速公路数据分中心。

与此同时,依托省级交通地理信息基础平台和交通信息化保障体系,形成通信网络、地理信息平台、数据中心和保障体系四位一体的基础平台。

2. 三大平台(1)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全省交通综合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整合并接入各类高速公路业务系统中的公共服务信息和功能,支撑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在全省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基础上,依托交通服务热线,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内容,同时建设高速公路车辆救援系统、服务区触摸式媒体服务信息综合发布系统和高速公路出行规划服务系统等,为社会公众、交通运输企业及行业内外有关单位提供多方式、全方位的高速公路公共信息服务。

(2)电子政务平台为提升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政务处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政务管理水平,实现电子政务全面协调发展,依托省级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高管局、局直部门、各管理处及养护工区的日常办公、档案管理、总务、执法监察等办公业务电子化、网络化;建设对讲机网络平台系统,并升级完善视频会议系统,提高会议召开的效率和覆盖范围。

同时,依托省级公路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公路养护管理系统、路政管理系统、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系统、联网收费管理系统、高速公路资产管理系统。

(3)行业监督管理平台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为目标,将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融入到日常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依托省级行业监督管理平台中各主要业务系统的公共功能,建立一个涵盖高速公路特大桥梁健康监测系统、高速公路能见度高密集监测系统、高速公路交通量观测系统、高速公路统计信息系统、卫星定位动态监管服务系统、科技治超信息管理系统及完善改造高速公路网应急与处置平台等一系列基于业务管理且跨业务融合的行业监督管理平台。

第2章信息化现状及形势需求2.1信息化现状与评价“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高管局信息化建设在省交通运输厅的领导下,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提高政务办公效率、规范行业管理、强化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能力和提升公众信息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实效。

2.1.1信息化现状(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明显局机关及11个直属单位基本完成了局域网建设(不含嫩江、北安和肇东处)。

视频会议系统已覆盖11个直属单位(不含北安、嫩江、肇东处)。

更新了部分网络终端设备,网络维护保障能力有了加强。

(二)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初见成效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网应急与处置平台已投入使用。

该系统通过一系列的路网运行状态监测、协调管理和信息服务手段,建立了高效的公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有效地提高公路交通状况监测能力、及时组织应急抢险救援的能力,提升公路网运行监管和保障能力。

其中,96369客服系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2010年11月开通以来接通电话量53万个,其中处理投诉案件785起,接听群众协助救援电话2198个,群众建议电话592个。

平台处理应急事件的先期协调、信息报告、辅助决策支持、与有关应急职能部门沟通对接等工作百余起;平台系统在局治超和收费会战及专项打击活动中发挥了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