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学科专业知识教师编制考试

体育学科专业知识教师编制考试

教师招教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押题真题【一】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1分。

共20分)1.刺激反应法的三种类型是系统的刺激、、模拟自然的刺激。

(A )A.突然的刺激B.定式的刺激C.能动的刺激D.知识的刺激2.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A)A.事实说服B.理论说服C.直接说服D.间接说服3.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D)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4.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

(D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5.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C )A.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C.形式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与错误评价6.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们在受教育时。

( D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自主地有选择地接受各种教育C.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7.“教育即生活”是提出的。

( B )A.桑代克B.杜威C.赫尔巴特D.苏霍姆林斯基8.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运用模范人物树立典型,这是。

(B )A.说服法B.榜样法C.陶冶法D.锻炼法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早出自。

(D)A.《诗经》B.《学记》C.《四书集注》D.《论语》10.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

( B )A.教学改革和实验B.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C.实施素质教育D.个性发展11.个性心理特征中遗传色彩最浓的部分是。

( C )A.性格B.能力C.气质D.兴趣12.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结构论是。

( A )A.二因素论B.群因素论11C.智力结构三维D.独立因素论13.心理学可以从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研究。

(B)A.心理问题B.心理过程C.心理规律D.心理障碍14.想象主要借助于综合、、拟人化、典型化等方式形成。

(B )A.分解B.夸张C.理解D.感觉15.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盛行于世纪。

(D )A.17 B.17-18 C.18 D.18-1916.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为 D 。

()A.2年B.3年C.2-3年D.3-5年17.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C)A.耐心B.个性C.平等D.分层次18.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B)A.相当于B.不低于C.不高于D.无关于19.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

(B)A.变革B.改革C.变化D.改变20.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去施教。

(C)A.嘴B.耳C.心D.眼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1分。

共10分)1.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A.政治素质B.业务素质C.心理素质D.文化素质2.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

(BCD )A.八荣八耻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BD )A.宪法B.劳动法C.教育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4.教育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符合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育人,将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BCD)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225.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ACD )A.外显行为B.内隐行为C.固有行为D.外在行为6.班级授课制的有点是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

(AC )A.教师的主导作用B.因材施教C.班集体教学作用D.学生的主观能动性7..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初始状态,选择最适合的,并将其结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

(CD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方法8.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大多数心理正常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培养学生。

(ACD )A.预防心理障碍B.促进学生心理机能的发展与完善C.促进学生人格形成和完善D.排除心理障碍9.课程评价过程中要经历把焦点集中在所研究的课程对象上,ABCD 等步骤。

()A.搜集信息B.组织材料C.分析材料D.报告结果10.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ABCD )A.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B.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C.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D.具有一定的协调能力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心理学对象不应该是行为,而应该是可以观察的事件,即意识。

(×)2.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3.测验法是使用专门的测量工具来测量被试某一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4.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在19世纪达到高潮。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以“教育事实、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基础的。

(×)6.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思想。

(33√)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是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8.增强未成年人的学习观念是预防其犯罪的教育目的。

(×)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使未成年人懂得违法和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违法和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

9.学校应把智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10.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各类学校入学。

(√)四、简答题。

(13分)1.教育专业能力和教师职业能力是一样的吗?(3分)答:教师专业能力是在教师职业阶段,在师范教育专业获得的能力,学术性系统性是其特点,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在实际的职业劳动中获得的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已经包含职业准备期获得的专业能力,不过已经实践化、个人经验化了,也就是说,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特征之一。

2.《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任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级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请写出本条所规定的四种情形。

(4分)【解析】(1)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2)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3)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4)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6分)(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化交流加强五、论述题。

(17分)1.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8分)(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3)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44良好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此外,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如学习的坚韧性、独立性等。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应教会他们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

2.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教育工作者在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9分)(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六、作文。

(30分)目前,中小学生带手机上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手里里面的网络功能占据了中小学生的心田。

这成了不少老师和家长头疼的问题。

请对中小学生带手机上学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教师招教考试《综合基础知识》押题真题【二】一、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仅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20=20分)1.“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就是()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教育方针D.教学目标2.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A.上升趋势B.下降趋势C.先升后降趋势D.先降后升趋势553.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以教学为主B.教学、科研并重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4.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的规模C.教育目的D.受教育权的分配5.教学过程包括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要求的阶段是()A.领会知识B.巩固知识C.运用知识D.检查知识6.实践证明,许多操作性的智能如动手能力的培养等主要应通过()的方式去实现。

A.文化课的课堂教学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D.想象思维7.()应当成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

A.艺术美育B.自然美育C.社会美育D.教育美誉8.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A.效度高B.信度C.难度D.区分度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应的情绪状况是()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10.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11.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弗洛伊德B.华生C.桑代克D.巴甫洛夫12.把文章中的各个段落综合起来,把握其中心思想,这是指思维过程的()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13.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66A.内部动机B.直接动机C.外部动机D.间接动机14.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B.养成竞争意识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D.促进团结协作1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16.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A.维持动机作用B.促进和维持功能C.思想教育作用D.培养纪律功能17.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18.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A.课程任务B.课程制定者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管理层次19.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20.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二、多选题(下列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最符合题意,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