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白屏的检修思路
一般来说,液晶彩显的白屏,是指液晶屏的背光已经点亮,但屏幕没有显示任何内容。
通常有两种情况:
1.液晶驱动板(常说的a/d板)的scaler芯片损坏或驱动板程序损坏,造成液晶屏逻辑板不能正确解码而无显示内容。
2.液晶屏的逻辑板单元电路损坏,液晶屏行、场扫描阵列模块无法
正常工作而无显示。
这两种现象从维修角度看都叫“白屏”,但其故障机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种故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虽然屏幕没有显示内容,但一般会有淡淡的竖线或横线,因为液晶屏的逻辑板供电是正常的,只是解码异常。
而第二种故障,是由于逻辑板的解码电路本身出问题,所以,跟驱动板有没有输入信号没关系,屏幕无法显示任何内容。
逻辑板损坏又分两种情况:主控芯片(又称时序控制器tc on)损坏、dc-dc电路损坏。
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无显示,但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第一种情况下,只要屏供电不为零,一般在屏幕上会有满屏的杂乱白线或竖线(有的表现为黑屏,不在本文讨论范围);第二种情况下,一般都是无屏供电或屏供电低于正常值。
因为如果屏供电基本正常,通常dc-dc电路的几组输出电压不可能同时异常,这时屏幕一般会出现负像.严重拖尾等图像,这不是常说的“白屏”。
下面针对这两大类故障分别作简单分析:如果是第一类故障,可以用通用驱动板直接代换以进一步确定。
一般来说,确定驱动板损坏后,除了简单供电或程序丢失等故障外,基本上都是直接换通用板。
因为现在的通用板价格很便宜!本文重点讲第二类故障。
下面以奇美m190a1-l01/07液晶屏为例,为方便讲解,结合原机实物
绘出通用简图,如图所示。
对于无任何显示的白屏,应该先重点检测屏的供电电压是否正常。
注意,这里是指屏逻辑板上的屏供电电压(p-v cc),t p1(原pcb标注的vccl)、tp2。
如果tp1无电压,则开机后屏幕呈白光板状(因为此时背光电路已工作正常),这相当于把屏线拔掉开机的现象一样。
这个比较好查,基本上是驱动板送给屏的供电调节电路异常所致,如下图所示。
正常开机后,mc u从pane l-pwr输出低电平使q301导通,p沟场效应管q302导通,c mvcc(+5v)经f b301给屏提供5v电压。
如果tp1有电压,而tp2无电压,则说明屏供电的负
载电路有严重短路元件。
最常见的是电源滤波的贴片电容漏电或严重短路,dc-d c元件击穿损坏造成保险f l烧断开路。
如果t p2有电压,但低于正常值,说明屏供电的负载电路有漏电或轻微短路元件。
检修时,直接测量tp2的对地电阻。
如果tp2对地电阻在300ω左右,则查 3.3v、2.5v、1.8v(有的屏不一定有这个电压)负载,通常是三端精密稳压器(如1117系列)性能不良、主控芯片(本机为cm2709,相对其他方案,这种芯片的损坏率比较高)损坏;若tp2对地电阻在100ω左右,则查dc-dc调节电路。
屏d c-dc电路的功能是为屏内部的行、场阵列模块提供正常工作所需的各组电压。
虽然屏的型号非常多,每个厂家对这些电压的标注并不统一,但原理都是一样的,所以,可以用“栅极电压”来加以概述(详细的工作原理,可参考杂志社出版的《液晶显示器维修实战教程》的相关章节)。
如图1所示:v gh,指栅极高压,一般在18v~25v之间;vgl,指栅极低压(负压),一般在-6v~-10v之间;vco m,指共栅极电压,一般在9v~12v之间。
还有一个vdda,这个跟屏供电p-vcc接近,本机为5v。
通常,这些电压在逻辑板的pc b上都有明显的标注。
如果tp2对地电阻小于l0ω,则基本可以确定是p-vc c的贴片滤波电容漏电、击穿所致(dc-dc芯片击穿性损坏也有,但相对较少)。
由于贴片电容的特性,其单个的容量一般都比较小(通常小于22μf),所以,屏上的电源滤波的贴片电容都由多个并联而成,至少4~6个,有的更多。
但是检修时,切忌用热风枪拆卸,因为电容漏电不同于其他元件损坏,一旦加热后,往往其漏电电阻会随之变大,而热风枪加热的面积过大,拆卸目标元件时,会同时加热其他相邻的电容,从而给判断故障元件带来很大的不便。
建议用刀头烙铁(功率不小于40w),直接对单个贴片电容进行拆卸《可先在电容的两端加点助焊剂,再用刀头烙铁同时加焊电容两端焊盘,待锡熔化后,用镊子取下,安装时,顺序相反)。
小结:白屏故障,基本上可以通过测量屏供电电压p-vcc作为关键点来快速判断,相对于逻辑板的主控芯片(时序控制器tcon),屏的dc-d c 芯片损坏率最高,其次是电源滤波的贴片电容,最后是主控芯片。
虽然屏的型号非常多,但工作原理大同小异。
值得一提的是,当屏供电保险有开路性损坏时,一定要先排除其负载的短路元件后,才能代换保险(通常在2a左右),否则,很可能上电烧毁驱动板上的屏供电控制管,尤其是那些sot-23封装的场效应管,维修时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