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作文有序训练

初中作文有序训练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水平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一是作文教学无计划。

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只是临时心生一计的“急就章”,“东一榔头西一棒”,漫无目标,无针对性可言;更多的教师是紧跟所谓考试方向走,七年级开始瞄准中考作文,学生忙于背范文,教师忙于指导所谓的技法,热衷于“给作文穿上漂亮的外衣”,作文教学似乎只是给学生传授写作的“花拳秀腿”,根本没有系统科学的作文教学计划。

二是教材缺少写作系统。

初中作文教学目前的乱象,与现行语文教材的作文设计有关。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材重阅读轻作文,尽管教材中有作文序列的设计,但这个作文序列依然只是阅读背后的倩影,未能站到作文在语文课程领域中应有的位置;教材中的作文序列缺乏内在的逻辑(只是阅读内容的一种综合延伸),缺乏一种层递式螺旋上升的作文能力训练线条。

从教材整体安排来看,明显缺少一个写作的系统,无写作知识,无写作技巧,无文体要求,无阶段作文侧重点要求。

各单元、各年段只解决了写什么,没有按写作的规律指导学生怎样写,怎样有序渐进地写。

使得教材难以成为支撑初中作文教学的依靠,中学作文教学有“本”难循。

三是缺少各类文体的典范例文新教材编写只考虑阅读教学,不兼顾写作教学;只考虑人文主题,不兼顾写作范例。

学生写作难以仿效,作文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是为难的事,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写作,结果是文体感不强,写出的是“四不像”作文。

如果初中学生没有典型的例文,写作不入门,基础没打好,创新当然也无从谈起。

四是话题作文影响下的套借作文泛滥宽泛的话题提供了套借作文的便利,而功利的动机推助了套借作文的盛行,抄袭作文、改头换面的作文、注重语言形式的文化散文大为流行,扎实而费力的作文教学被遗弃,取而代之的是功利的准备作文与作文嫁接,作文教学被边缘化,导致教师的作文教学能力严重退化,学生的作文能力明显弱化。

总之,作文系列方面的研究赶不上教学的需要,现行教材不能作为作文教学的完全支撑,初中作文教学已经是“集体迷茫”,重建作文教学系列已经是一项很紧迫的工作。

因此,本文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构建一套科学有序的作文训练体系和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让教师会教、善教作文,学生愿写、会写作文;可以解决写作目标和内容空虚无序的问题,回答作文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还可以完善作文教学的方法体系,解决作文教学的训练途径,提高教师作文教学能力和学生写作能力。

—、以班级为单位,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序列训练初中三个年级各有侧重,具体设想为:1、按表达方式确定: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2、按写作流程确定: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修改。

3、按表达凭借的手段确定:先说后写,以说带写,用口头语言作为书面语言的先导。

4、按写作的本质确定:观察—→思考—→感悟—→作文。

5、按作文的类型确定: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6、按年级划分:七年级:目标: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指导观察、联想、想象的方法,养成思考表达的良好的习惯。

能写简单记叙文1、观察事件,完整叙述。

2、观察人物,抓住特征。

3、观察景物,多角度表达。

4、在叙事、写人、绘景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5、运用联想和想象等手法,丰富写作内容。

6、从教材中借鉴基本的表达技巧: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

八年级:目标:学习多种表达技巧,能写复杂记叙文,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1、在记叙的基础上,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

3、运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具体地表达对生活的某种认识。

4、运用设置线索、伏笔照应、悬念过渡等常见手法布局谋篇。

5、抓住事物特征,合理安排顺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学写简单的说明文。

九年级:目标:能写复杂记叙文,会写说明文和议论文,且能限时写高质量作文。

1、能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会写一事一议议论文。

2、审清题意,选择恰当的文体。

3、扣题立意,调动积累,合理运用。

4、拟题新颖,构思巧妙。

5、推敲开头,巧设结尾。

6、斟酌用词,流畅表达。

二、作文训练的途径1、制定作文教学计划。

计划必须符合学生的写作实际,又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写作实际,所定计划确保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客观上行得通,不能成为学生达成目标的障碍。

计划要细致、明确,哪个学段应掌握哪些写作本领,必须达到怎样的写作水准,可以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手法等都要具体。

2、激发写作热情。

学生作文需要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

3、采用灵活的批改方式。

力争做到教师面批、精批、师生互批、学生共批相结合,这样趁热打铁,学生就兴致勃发,信息反馈快,评改质量高,写作效果好,批改费时少。

真正做到“多快好省”。

4、教师适时地写下水文。

这样既可以体会学生写作时的心态及可能遇到的障碍,又可以“逼”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

、多多渠渠道道拓拓宽宽写写作作中中选选材材途途径径。

丰丰富富的的写写作作素素材材是是写写好好作作文文的的55、前前提提,,教教师师要要尽尽可可能能地地运运用用一一切切手手段段来来拓拓宽宽学学生生的的选选材材范范围围。

首首先先阅阅读读、、写写作作要要紧紧密密结结合合。

教教师师在在阅阅读读教教学学中中善善于于捕捕捉捉名名篇篇佳佳作作中中的的闪闪光光点点,,通通过过对对课课文文的的仿仿写写、、改改写写、、缩缩写写、、抄抄写写、、补补写写等等多多种种形形式式,,培培养养学学生生多多角角度度利利用用课课文文的的能能力力。

例例如如::《《我我的的叔叔叔叔于于勒勒》》的的续续写写,,《《从从百百草草园园到到三三味味书书屋屋》》排排比比段段的的仿仿写写等等。

多多读读有有益益的的课课外外读读物物,,注注意意收收集网络信息,当学生的信息输入到一定的时候,他们自然有一种表达、输出地欲望。

这时候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积极为学生的这种欲望创造自主表达的机会,千万不要给太多框框条条,束缚了他们的表达,尽量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是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

要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自由地“以我手写我心”。

其次写作与生活要紧密结合。

要组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生动的具体事例。

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参观、采摘、各种文体竞赛等。

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写随笔,记日记,养成日写百字、周成篇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写创造型作文。

6、要从最基本的能力抓起。

文字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写字是写作文最基本的能力。

尤其在考试中,字写得太差,文章思想内容等无论多么好,恐怕也得不到高分。

本人做过一项调查,在初二年级近400个学生中,有20%的学生的字写得目不忍睹;有60%的学生的字写得不够整齐;只有20%的学生的字写得较工整,而这其中仅有8%的学生的字写得很美观。

因此,不首先提高书写的水平,提高作文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

本人在所教的班级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写字训练,考试作文分数就相对高出同类班级几分。

然而写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五天的功夫是不行的,因此,有必要从初一入学时就开始训练写字,要求做到工整、美观、正确。

字写好了,学生的作文分数能够提高4- 5分。

7、保持作文文面的整洁美,做到字迹清晰工整、不随意涂改。

我曾亲耳听到一位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谈论阅卷的过程。

他说一篇作文从翻到这页到给出分数所用的时间平均不超过一分钟,甚至更少。

这就意味着阅卷老师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的揣摩文章,因此总体印象分占不小比例。

试想一篇美文如果字迹东倒西歪,潦草难于辨认,左一词涂抹,右一句删除,让人一看就心乱如麻,怎能不让人心里暗想这马马虎虎的学生能写出什么好文章,看一眼就知道是个不认真学习的!如果作文文面给人这样的心理暗示,在一分钟的短短时间里,阅卷老师能充分发现作文的价值吗?因此,教师要反复向学生强调文面干净整洁的作用,字迹要清晰让人一目了然,书写要尽量工整让人赏心悦目。

其次,作文应想好了再写,不要随写随改。

因为经常涂改的作文文面必然是凌乱的。

如果检查时,发现已经写上去的词不优美,现在想到一个更生动的词,尽量不要修改。

因为阅卷老师很大几率不会在一个词上停留很久去关注这一个词的使用情况,更多是从全篇的考查。

而且即使把原词涂改了,把新词添上了,阅卷老师扫视时通常也不会在这个修改的地方停下来,仔细欣赏替换后的效果,他常常只会由涂改本身想到“哦,这地方学生原来写错了,后来改过来了”,这并不是什么好印象,倘若涂改多了则一定是坏印象。

如果不改,通常阅卷老师就不会注意到这小小的失误。

因此,写过的内容,尽量不涂改,保持干净整洁的文面。

8、培养学生采用各种方法使平淡无味的语言变的优美,更有韵味很多学生常常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作文怎么总是平淡呆板?特别渴望自己的作文有朝一日也能拥有像《菜根谭》里讲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一般的恬适和美感。

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语言表达比较平庸。

改变这种语言平淡呆板状况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使用修辞。

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的使用会使文章增色很多。

例如,简单的表述“我们要诚实,不能说谎”显得苍白无力。

修改为: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使用比喻修辞把抽象的谎言比喻成身边具体可感的实物实景,语言就变的生动形象有说服力。

比喻尤其适用于描写抽象的事物,它能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可感化。

例如“爱心”是抽象的,怎么表达“爱心”的内涵和作用呢?使用比喻修辞后的效果就很好。

例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午夜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三个比喻在一起形成排比,气势连贯。

拟人修辞也会使文章语言变的优美而富有生气。

例如,季节的描写如果使用拟人就会变的活泼起来。

刘欢在《南鄂晚报》《春天的味道》一文中描述到:“冷漠的冬婆婆刚刚移动着蹒跚的步子走了,俏皮的春姑娘就蹦蹦跳跳地走来了,伴着轻柔的和风吹来一阵淡淡的芳香——这就是春的味道。

”两个拟人的使用把冬的慢慢消退和春的扑面而来写的活灵活现。

引用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名句也会让人美不胜收,浮想联翩,诗意飘扬。

使用修辞后的句子像耀眼的星星,闪闪发光,璀璨夺目,会让阅卷的老师口齿生香心旷神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