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E
2.D
3.E
4.C
5.B
6.A
7.D
8.B
9.A 10.B 11.E 12.E
13.D 14.D 15.B 16.A 17.D 18.C 19.E 20.A 21.D 12.C 23.D 24.E
25.E 26.A 27.D 28.E 29.E 30.E 31.D 32、A 33. E
二、填空题
1、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
2、颈内静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
3、第10 8 2 食管和迷走神经前后干下腔静脉和右膈神经主动脉和胸导管。
4、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
5、股管股静脉股动脉。
三、名词解释
1.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额、顶、颞、蝶四骨在此相接,多呈“H”形的缝。
此处骨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前支,形成硬膜外血肿。
2.斜角肌间隙:由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构成,内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臂丛锁骨上麻醉时可注射麻药至此间隙。
3.Calot三角:又称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组成,是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4.腕管: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指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变扁平,紧贴屈肌支持带桡侧端的深面,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征。
四、简答题
1.面神经穿经腮腺分为三段:第一段为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入腮腺以前的一段,此段长1~1.5cm,在腮腺覆盖下,向前经过茎突根部的浅面进入腮腺。
第二段为腮腺内段,面神经进入腮腺内分为颞面干和颈面干,自干再发出9~12条分支,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形成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五组分支。
第三段为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的部分,面神经的五组分支,分别由腮腺浅部的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呈扇形分布,至各相应区域,支配面肌。
2.甲状腺呈“H”形,分为左、右两侧叶及其相连的甲状腺峡。
两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颈部的前外侧,上端达甲状软骨中部,下端至第6气管软骨;峡位于第2~4气管软骨的前方。
甲状腺前面舌骨下肌群及气管前筋膜覆盖,两侧叶的后内侧邻近喉和气管、咽和食管以及喉返神经;侧叶的后外侧与颈动脉鞘及交感神经干相邻。
3.乳房的淋巴主要注入也腋淋巴结,引流方向主要有: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
②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③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或与对侧的淋巴管相吻合;④下内侧部的淋巴管与肝淋巴管交通。
⑤深部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
4.由浅、深环和前、后、上、下壁构成,内容男性为精索,女性为子宫圆韧带。
此处薄弱可出现腹股沟斜疝。
5.由顶、底和四壁构成,内容有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臂丛及其分支。
6.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由上界、外下界、内下界和前、后壁构成,内容有股神经、股鞘及其包含的股动、静脉,股管及股深淋巴结和脂肪。
五、综合分析
(1)麦氏点有压痛和反跳痛,因炎症刺激支配壁腹膜的肋间神经。
(2)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壁腹膜。
(3)三条结肠带汇集点(4)回结肠动脉(5)宫外孕,附件炎,右侧输尿管结石,右侧大叶性肺炎及胸膜炎,胃及十二指肠穿孔,肠系膜淋巴结炎。
六、填图题
1.中斜角肌 2.有迷走神经 3.椎动脉 4.甲状腺下动脉 5.胸膜顶 6.前斜角肌7.胸廓内动脉 8.右头壁静脉 9.头壁干 10.左颈交感干 11.左膈神经 12.左锁骨下动脉13.胸导管 14.左迷走神经 15.左颈内静脉 16.左颈总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