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细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细则
查阅编办文件、档案资料,实地查验。
督导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到位、督导经费在预算中单列、活动正常开展的,每项得1分。每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止。
政府办公室、政府教育督导室、教育局、编办、人社局、财政局等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分方法及细则
责任单位
A2.机会均等
(15分)
B5.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义务教育学校“择校生”比例控制在5%以,并逐年下降(2分)。省、市示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初中的比例不低于70%,并逐年提高(2分)。
2.近三年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的,得3分。一年中有“一个增长”没达到的,扣0.5分,扣完为止。经追补达到“三个增长”的,减半赋分。
3.近两年省财政分解核定的县(市、区)教育投入任务足额完成的,得5分。每有一年省财政分解核定的县(市、区)教育投入任务没有足额完成的扣3分,两年没有完成的扣5分。经追补完成教育投入任务的,减半赋分。
查阅相关文件、留守儿童档案,实地查验留守儿童之家。达到规定要求的,得2分。
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妇联、乡镇政府(街道社居委)等
B7.义务教育阶段无重点校、重点班(2分)。城镇小学46人和初中50人以上大班额班级逐年减少(5分)。
查阅有关文件资料、访谈学生、问卷调查等。
1.无重点校、重点班的,得2分。发现一处重点校、重点班的扣0.5分,扣完为止。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细则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分方法及细则
责任单位
A1.组织领导
(10分)
B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举措得力、效果明显(2分)。
听取汇报,查阅政府文件、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
1.有县级政府出台的 “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或在全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有教育容的,得1分。
查阅文件、会议纪要、统计报表、招生文件,实地查验。
1.义务教育学校“择校生”比例控制在5%以,得2分。每发现一所学校超过5%的,扣0.5分,扣完为止。
2.省示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初中比例不低于70%的,得1分;逐年有所提高的,得1分。
教育局、乡镇政府(街道社居委)
B6.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实现零障碍;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立、完善(2分)。
1.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标准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1.5%,并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的,得1分。
2.地方教育费附加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的,得1分。
查阅财政部门相关报表。
财政局、教育局
B12.地方教育附加、教育费附加和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3分)全额纳入教育部门预算管理(3分);并按规定用于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1分)。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建设倾斜(1分)。
查阅上一年度财政、税务部门相关报表。
1.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率达到2%,教育费附加征收率达到3%,土地出让计提教育资金达到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若全年应计提数小于土地出让总收入的2%,则按土地出让总收入2%计提)。以上每达到一项,得1分。如达不到规定标准,按“1分*实际征收率/应征收率”计算得分。
查阅政府考核教育部门,教育部门考核、评估学校的相关文件。
1.有材料证明政府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育部门、学校唯一依据的,得1分。
2..建立并实行学校发展性评估、素质教育评估制度,形成教育质量监测和综合评价机制的,得1分。
政府办公室、政府教育督导室、教育局等
B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督问责机制健全。县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学队伍建设依法加强,对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的监督、评估、检查、指导的行政监督职能作用充分发挥(4分)。
教育局、残联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分方法及细则
责任单位
A3.经费保障
(25分)
B9.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全额纳入财政保障畴(1分);近三年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3分);近两年省财政分解核定的县(市、区)教育投入任务足额完成(5分)。
查阅财政、税务、教育等部门提供的相关报表。
1.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全额纳入财政保障围的,得1分。
2.有县级政府印发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文件,得1分。
以上两项,缺一项扣1分。
(市、县区)政府
B2. “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分工明确、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形成。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社居委依法履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责(2分)。
查阅政府相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件、会议纪要、会议记录等相关资料。
1.有县级政府制定的关于义务教育工作职责分解文件的,得1分。
2.有县级政府出台的考核县直有关部门、街道社居委履行教育职责的具体办法,或在政府组织的年度综合考核中有教育工作考核容,并提供上年度考核过程性材料的,得1分。
县(市、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
B3.政府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育部门、学校的唯一依据。推动学校自主发展和素质教育实施的教育质量监测与综合评价机制逐步形成。(2分)
以上计提教育资金每有一项全额纳入教育部门预算管理的,得1分。
2.计提的教育资金由教育部门提出使用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核,按规定用于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1分。
3.财政性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的,得1分。
财政局、地税局、教育局
B13.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按照有关规定全额拨付并专款专用(3分)。
查阅相关文件、培训经费划拨和支出记录。
财政局、教育局
B10.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认真实行(2分)。学校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年度任务完成(2分)。
查阅相关规划、年度计划、实地验证。
此项按省厅有关考核验收结果赋分。
学校标准化建设未完成任务的,“基本均衡”不予认定。
财政局、教育局
B11.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省规定要求(1分)。
2.抽查学校,城镇小学和初中班级学生数控制在省定标准的,得5分。每发现一所小学1—3年级、初中1—2年级有超过规定班额的,扣0.5分,扣完为止。
教育局、发改委、人社局、财政局、规划局、住建局等
B8.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85%(2分)。
查阅文件、入学名册等。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85%的,得2分。每低于一个百分点的,扣0.5分,扣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