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营销课件
王老吉定位
• 消费者的这些认知和购买消费行为均表明, 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并无“治疗”要求, 而是作为一个功能饮料购买,购买红罐王 老吉的真实动机是用于“预防上火”,如 希望在品尝烧烤时减少上火情况发生等, 真正上火以后可能会采用药物,如牛黄解 毒片、传统凉茶类治疗。
王老吉定位的支持点
• 如可口可乐说“正宗的可乐”,是因为它 就是可乐的发明者,研究人员对于企业、 产品自身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进行了研 究 ,结果表明,红罐王老吉的“凉茶始祖” 身份、神秘中草药配方、175年的历史等, 显然是有能力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这 一定位。
王老吉品牌推广
• 为红罐王老吉确定了推广主题“怕上火, 喝王老吉”
•
•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1.8亿元 6亿元 14.3亿元 25亿元 近40亿元 近90亿元 近120亿元
1 2 2
事件营销 —— 没事找事
事件营销 —— 借势造势
• 1.事件营销之没事找 事
事件营销发展背景
• • • • 网络新闻,顾名思议,就是基于网络的新闻。 网络新闻的本质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基于互联网,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 另一方面它属于新闻范畴,是新闻的一种表现形 式。 • 在媒体泛滥、公众注意力下降的时代里,事件营 销以其投资小效率高的特点,吸引了众多企业的 关注和参与。
什么叫事件营销?
• 另外整个实践策划层次分明,环环紧扣,高潮迭起,先是开新闻发布 会散布砸车消息,再老牛拉奔驰游街示众,最后一砸了之,有头有尾, 煞有介事。还有是整体效果评价,武汉、湖北以至于全国媒体翻来覆 去的报道,怎么着也有上千万的广告价值,比起90多万的奔驰而言, 这辆奔驰230死得其所 • 但这还,武汉野 生动物园的新闻就会不断,它的广告效应就能一直延续下去。这不, 又是成立“反奔”协会,又是嫌武汉藏不住自己一条龙,索性拉到北 京讨说法,还接受了德国媒体的独家专访,一副不倒奔驰非好汉的架。
王老吉企业背景
• 2002年以前,从表面看,红色罐装王老吉 (以下简称“红罐王老吉”)是一个活得 很不错的品牌,在广东、浙南地区销量稳 定,盈利状况良好,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 红罐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几年维持 在1亿多元。
王老吉面对的困境
• 企业难以走出两广 • 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 难题——红罐王老吉当“凉茶”卖,还是 当“饮料”卖?
砸大奔,武汉野生动物园蜚声国内
• /u11/v_MTg5OTgzNTg.html • 从2001年底直到2002年上半年,武汉野生动物园车主砸大奔一事沸 沸扬扬折腾了将近半年了,赚尽新闻版面和人们的眼球。 • 首先是时机的选择。当时眼看就要到元旦、春节了,又是假日经济的 黄金时段,在这个节骨眼上,砸奔驰事件报道处处拉扯到动物园的名 称,无疑比打广告要划算得多。其次,被动物园拿来说事儿的是大名 鼎鼎的奔驰车,“傍大款”奔驰容易构成新闻,如果是辆值不了多少 钱的轿车,你愿意砸就砸去,肯定没有人搭理,而且奔驰是国外公司, 国人心中又总都有那么一丁点儿民族情绪,一煽忽就着;
王老吉定位
• 现实难题表现一:广东、浙南消费者对红 罐王老吉认知混乱 • 现实难题表现二:红罐王老吉无法走出广 东、浙南 • 现实难题表现三:推广概念模糊
王老吉重新定位
• 品牌定位的制定,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 基础上,通过了解消费者认知,提出与竞 争者不同的主张。
• 消费者的认知几乎不可改变,所以品牌定 位只能顺应消费者的认知而不能与之冲突
事件营销的作用
• 事件营销在企业开拓市场中的作用
• “事件营销”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关效应、形象传 播于一体,尤其是其新闻价值和公众性话题,使其具有很 强的传播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是近年来国内 外流行的一种市场推广手段。能对企业在开拓市场时产生 以下作用:
• 1)能提高产品、企业的知名度 • 2)有利于开拓新市场 • 3)可节约企业营销成本
• 事件营销在英文里叫做Event Marketing,国内有人把它直 译为“事件营销”或者“活动营销”。 • 事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 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 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来迅速提高企业及其品牌的知 名度和美誉度,达到“名扬天下”的目的,最终促进销售。 • 简而言之,事件营销就是通过把握新闻的规律,制造具有 新闻价值的事件,并通过具体的操作,让这一新闻事件得 以传播,从而达到广告的效果。
王老吉的成功之处
• 成功借势 • 有效策划 动的。 • 持续推动
网友是单纯的,也是容易被煽
王老吉成功看企业定位
• 三点一线一面 • 三点:区隔点(区隔(Market Segment)是将消费者依不同 的需求、特征区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群体,而形成各个不同 的消费群) • 支持点(给消费者提供相信品牌的理由,增强品牌对消费 者的信任。) • 需求点(不管是哪个行业,在创新产品的时候,创新传播 的时候消费者的的需求是品牌营销的基本点。) • 一线:就是全线传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宣传自己的 定位 • 一面:就是凡是不符合定位的,全部砍掉,全面地调整, 一切宣传都是为了定位
• 1)能提高产品、企业的知名度
• 企业开拓新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都不高,前期宣传举步 维艰的,消费者很难接受企业的产品,企业急需提高知名 度和认知覆盖面。 • 事件营销则可切合人们的兴趣点、争论的焦点,将具有吸 引力的活动和事件进行精心策划,使其成为大众关心的话 题,同时可配合完美的公关宣传技巧,调动媒体的积极性, 使事件和宣传同步进行,并且在关键时刻可实现与消费者 心里层面的深度沟通,大众的内心情绪也会随着事件的发 展变化而变化,最终影响消费者的心智,从而使大众关注 到企业的产品。 • 通常一个事件一旦成为热点,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容易激发“多级传播”,扩大事件的影响面,达到四两拨 千金的效果。
• 2)主动开展危机公关 •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坏消息会像病 毒一样,以裂变的方式高速传播。 • 公司应当当机立断,快速反应,果决行动, 首先控制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 蔓延,要镇定自若,以减轻企业员工心理 压力。
• 3)合理选择事件营销的目标受众
• 事件营销应该充分引发大众尤其是目标人群的共鸣。可以 这么说,每一个成功的事件营销都抓住了大众内心深处的 最隐秘的情感。事件营销如果不研究到底有哪些大众会关 注你即将要用来炒作的事件,这些大众对这个事件的心理 倾向性是怎么样的,就有可能让企业费心费力策划的事件 遭遇和广告一样的命运——被淹没在信息宇宙里面。
王老吉的事件营销
• 营销过程:2008年5.18日央视赈灾晚会王 老吉捐款1亿元,2007年王老吉全年利润1 亿元。 • 加多宝出人意料地以巨款捐助感动公众 • 次日网络上突然传出“《让王老吉从中国 的货架上消失!封杀它!》 ” • 这个不合时宜的帖子引起了善良网页的愤 慨,迅速吸引眼球
王老吉
• 王老吉原帖
王老吉定位
• 首先明确红罐王老吉是在“饮料”行业中 竞争,竞争对手应是其他饮料;其品牌定 位——“预防上火的饮料”,独特的价值在 于——喝红罐王老吉能预防上火,让消费 者无忧地尽情享受生活:吃煎炸、香辣美 食,烧烤,通宵达旦看足球……
• 其一,利于红罐王老吉走出广东、浙南 • 其二,避免红罐王老吉与国内外饮料巨头 直接竞争,形成独特区隔 • 其三,成功地将红罐王老吉产品的劣势转 化为优势
主题:事件营销
1 3 2
事件营销的实质 事件营销案例
3
反思
事件营销发展背景
•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发展,网 络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网络新闻已成 为越来越多的网盟获取新闻的一种重要形 式。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显示, 截止2012年6月底,网络新闻用户已经超过 网民的八成,使用率达到81.5%,用户规模 达到2.06亿人,在网络应用中排名跃升至第 二位,仅次于网络音乐。
所谓事件营销,是指企业 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 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 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 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 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 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 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 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 务的销售的手段和方式。
目
的
利益 名誉
企 业 等 团 体
企业应用事件营销的对策
• 1)提高企业对社会事件的敏感度,善于借 势和造势 • 2)主动开展危机公关 • 3)合理选择事件营销的目标受众 • 4)重视事件营销的渲染和跟进
• 1)提高企业对社会事件的敏感度,善于借 势和造势
• 所谓借势就是企业及时抓住广受公众关注的事件、 社会新闻或人物等结合企业或产品在传播上的目 的展开一系列相关活动;造势就是企业精心策划 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吸引消费者以及媒体的关 注,以实现传播目的。善于借势和造势是事件营 销成功的关键,有些历史性重大事件是独一无二, 可遇不可求的,企业要迅速的抓住这一时机。
• 2)有利于开拓新市场
• 市场竞争激烈,传媒的多样化,消费者对膨胀的 信息已经无动于衷,企业要想跃居为市场领袖的 位置更是难上加难,但事件营销所具有的轰动效 应则赋予了企业很好的契机。它超越了固定的思 维模式,特别是思维定势,不落俗套,树立一种 别具一格的市场形象,并恰到好处的运用公关策 略创造良好的社会效应,企业可以趁机提出新的 消费理念来引导用户、形成新的细分市场,引导 出一种新的消费趋向,从而在这个新的市场领域 占据有利地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其他竞争 对手望而却步
事件营销实质
• 制造新闻!
• 记者对什么感兴趣,什么能被报道,如何出名?
拷打实验
• 在美国市场上,每出售的三只手表中就有一只是太麦克斯(Timex)品 牌的手表。 • 其中秘诀有两个,一是这种手表价格十分低廉;一是行为艺术化的 “拷打试验”销售法。
• 太麦克斯表推销员在零售店向顾客推销时,把手表猛摔在墙上,或浸 入水桶里以证明其防震和防水质量……公司因其所谓的“拷打试验” 而在国际获得盛名。不仅推销上如此,太麦克斯表在做商业广告时, 同样沿袭“拷打”行为,实况进行电视转播——太麦克斯手表被拴在 飞奔的马尾上,或从41.51米高处投入水中,或被缚在冲浪板上面和 水际两栖飞机之后,人们可以看到它继续走动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