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练习5河大版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练习5河大版

第1课《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我夯基我达标
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火()炎而不灭,水浩洋
..()而不息。

(2)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3)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4)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解析:对于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要特别注意识记,一是可参考文后注解,二是要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答案:(1)lǎn hào yánɡ(2)zhuān zhìjué(3)xiāo (4)xián yīn 2.根据课文填空。

(1)于是女娲____五色石以____苍天,____鳌足以____四极,____黑龙以____冀州,____芦灰以____淫水。

苍天____,四极____,淫水____,冀州____,狡虫,____颛民____。

(2)渴,欲得饮,饮于____;____不足,北饮____。

未至,道渴而死。

(3)有鸟焉,其状如____,____首,____喙,____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段的掌握,要特别注意汉字的书写,尤其是形近字的辨析。

如“炼”字的形近字“练”等。

答案:(1)炼补断立杀济积止补正涸平死生
(2)河渭河渭大泽
(3)乌文白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火爁炎
..而不息。

..而不灭,水浩洋
(2)夸父与日逐走.。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汉语中实词的掌握。

对实词意义的掌握,有助于阅读理解文言文。

参考答案:(1)NFDEA炎:蔓延焚烧。

浩洋:广阔盛大。

(2)走:跑。

(3)堙:填塞。

4.翻译下面句子。

(1)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2)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解析:翻译文言文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特殊句式、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参考答案:(1)苍天补好了,天的四边端正了,洪水不再泛滥了,冀州平安了,猛兽死掉了,善良的人民才得以生存。

(2)(原来)这只鸟是炎帝的小女儿(的化身),名字叫女娃。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苍天补,
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5.补出文中横线处的句子。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四极废.,九州裂.
(2)鸷鸟攫.老弱
7.这则故事表现了女娲怎样的精神?
答案:
5.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重点语句的掌握。

女娲补天的具体工作,可以抓住四个动词“炼”“断”“杀”“积”,引发联想。

这样的题熟读课文即可写出。

要注意书写正确。

答案: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6.解析:(1)“废”在古汉语中可以解释为:①废弃,停止;②衰败;③残废。

根据语境可以解释为“崩坏,倒塌”。

(2)解释汉字的意思还可以根据字的结构。

“攫”字是提首旁,可知与“手”有关,再根据语境推断。

参考答案:(1)废:崩坏,倒塌。

裂:崩裂。

(2)攫:用爪子抓。

7.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应从女娲补天的动机、效果入手。

参考答案:热爱人民,为人类造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①。

有人,珥②两黄蛇,把③两黄蛇,名曰夸父。

后土生信④,信生夸父。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⑤,逮⑥之于禺谷⑦。

将⑧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⑨。

注:①载天:即“戴天”,山顶连接着天,形容极高。

②珥:戴在耳朵上的饰物。

这里用作动词。

③把:手里攒着。

④后土生信:“后土”和“信”,都是神话中的人名。

⑤日景:日影,即日光。

⑥逮:追上。

⑦禺谷:又叫“虞渊”,是神话中太阳所入之处。

⑧将:乃,就。

⑨死于此:晋郭璞《山海经注》:渴死。

8.描写夸父的装饰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请用现代汉语翻译:____________。

9.“欲追日景”一句中的“日景”是太阳的光影,这其中有一个通假字是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

10.“逮之于禺谷”,“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之”指代什么?
11.文中说夸父不量力,有个成语叫________与它同义,谈谈你对夸父这样做的看法。

12.夸父道渴而死,是否是失败的结局?
答案:
8.解析:认真阅读,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即可找出。

参考答案:珥两黄蛇,把两黄蛇以两黄蛇贯耳,手中握两黄蛇
9.解析:通假又叫通借,前人也称为假借,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的现象。

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或通借字(简称借字)。

碰到通假字定要打破其字表的束缚,“以声求义”,找寻它的本义,不能望文生义而“硬解”。

答案:景影影子,光影
10.解析:“逮”为实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也不同。

“之”为虚词,也可作动词、代词、助词等。

参考答案:追上了之:它,代指日景。

11.解析:正确理解词义对于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有重要作用。

不自量力:不估量自己的力量。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或指力所不及而硬干。

含贬义,在这里形容夸父显然感情色彩不当。

参考答案:不自量力不自量力是统治者对夸父的贬低。

夸父追日是有宏图大志之举,代表的是人民的精神力量,表现的是人民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12.解析:夸父虽死,但其杖化为桃林,为后来人解除了口渴之忧,以完成他未竟的愿望。

不是。

二、语言运用
13.“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这几句话生动准确地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来表现女娲的贡献,请你也仿写一段话。

要求:①用上至少五个动词;②用上排比的方法。

解析:(1)注意所给句子的结构,“苍天补”等均为主谓结构。

(2)注意所给句子的修辞特点。

(3)注意要求。

参考答案:学生学,学风浓,歪风锄,校园兴……
三、拓展延伸
14.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

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与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

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