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讲课稿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讲课稿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时光如流水,转眼间,在小学语文教学岗位上即将走过第十个春秋。

十年间,我努力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

我享受着语文教学带来的快乐,享受着同学们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

同时,语文教学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惑与思考。

一、生字词的教学。

生字词的教学到了高年级虽说已经不作为教学的重点了。

但却又必不可少。

因为学生学习程度不一样,自觉程度也不一样。

程度好的学生,能按要求预习,生字词掌握很扎实,课堂上检查一下就可以结束这个环节教学,可程度差的,不按要求预习,生字词掌握不好,课堂上紧紧是简单检查,效果不好,还需要再次告诉他正确的读音,正确的书写,以及词语的解释和如何运用。

否则,读音不会读,字不会写,更不用说会用了。

听写生字词,错误率高。

生字词的教学,所用时间长短的问题,让我困惑。

用得时间少,程度差的学生掌握不好,用得时间多,对程度好的学生来说又过于简单。

照顾中间的同学,程度好的同学学习热情受影响,程度差的同学依然掌握不好。

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六年级的学生,虽说早已经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也阅读了一部分书籍。

但由于学生阅读时缺乏方法,所以阅读只是泛泛而读,囫囵吞枣。

读后你让他说读得是什么内容,可能他就说不出来。

学生的阅读能力欠缺,学生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三、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六年级学生在写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写作水平没有能够达到六年级学生的水平。

大部分同学文章篇幅不长,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能突出,详略不得当,句子间或者段落间的过渡不好,文章选材不突出,不典型,语言不够生动,不能写出真情实感。

1、作文课上,如何照顾到全体同学呢?学生程度不一样,面对同一个作文题目,个别语文优秀的学生,能写出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详略得当的文章,中等学生,文章会写得勉强合格,程度差的学生,可能只是会写出一段话来,或者紧紧开个头。

有得甚至是抓耳挠腮不知如何写?面对这些情况,作文课上,老师面向全体授课时,如何照顾全体同学呢?
2、作文批改怎样最有效呢?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件大事情。

是老师全批好呢?还是教给学生批改方法,指导学生批改?
面对全班七十多本作文,老师详详细细仔细批改每一篇作文,这样一来,老师几乎所有时间都会用在作文批改上。

文章批的是不错,把学生的错字,病句,作文的毛病都找了出来,可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时,部分学生只看个成绩,是优还是良,至于老师的精批细改,可能无暇顾及;部分同学会仔细看,看后会知道自己作文所存在的问题,会下定决心改掉,但由于不是自己发现的问题,印象总归不会很深刻,时间一长,又忘掉了。

总之,老师的精批细改没有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文言文应该怎么教?我始终十分困惑。

以前的文言文教学大抵是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全文,反复强调重点的字、词、句的用法后,教学即可宣告结束。

这与新课改中的“以学生为主体”理念背道而驰。

我在教学中发现,文言文有别于其它文体,它是一种古代文化的积淀,而学生对此却知之甚少。

如果在文言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会不会本末倒置、流于形式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和学生一起走进了《学弈》的教学之中。

在学生自主、合作的情形下,疏通了文章的字、词、句,品读课文,自译了课文。

我也设置了一个创造性问题:学习了《学弈》后,给你的启示是什么?请说出你这样选择的理由。

学生们多元化的解答也令人满意,整节课在轻松、自主、快乐中结束。

可问题是在课后出现的。

课余,我问学生,“思援弓缴而射之”是什么意思?关上书本,几乎无人说清。

再问其他的文言句子,也是一知半解。

我不禁困惑:新课改后的文言文究竟怎么教,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呢?
五、学生不爱动脑筋。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愿自己动脑筋了。

可能是由于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脑的原因了,有了问题,百度一下,就会出来很多条答案。

完全代替了学生自己的理解。

现在课文全解一类的书籍比比皆是,学生看了课文全解,根本不用在自己动脑筋了。

于是有了问题,找课文全解,课后问题的答案,各类工具书上,答案一目了然。

学生上课时也懒得自己再记了。

时间久了,学生的脑袋越来越懒了。

稍微需要动脑筋的问题,就放那里不写了。

或者等着抄同学的,或者等着老师讲解的时候,把答案抄上去。

到了高年级,上课发言的同学也越来越少了。

关键是很多同学不善于动脑筋,没有自己的理解感悟。

与困惑同行,与思索为友,相信困惑一定能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指引我们攀上更高的教学高峰,品味教学的甘甜,享受教学的幸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