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江南乡镇市场研究单 强近代江南市场体系从层次结构上可以分成农村集市、乡镇市场和城市市场三种贸易体系。
农村集市是整个市场体系的最基本的层次。
乡镇市场上连城市,下通集市,成为城乡商品交流的桥梁,处于中级市场的地位。
①城市是现代工商业中心和金融信息中心,拥有十分完备的全方位市场功能。
近代江南乡镇市场不仅面广量大,其专业化趋向也日益明显②,而庙会与茶馆交易以及市场经纪人的活跃,为我们透视江南乡镇市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一、规模与结构本文所论“江南地区”,在民国时期包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湖州及南京、杭州一部共41县,面积49741平方公・811・①②在江南市镇的研究中,台湾中研院刘石吉、复旦大学樊树志均提出了专业市镇的概念。
二者的研究都以明清为主,也未能就乡镇专业市场问题展开专门的论述。
详见刘著《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樊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本文所说的乡镇市场包括县城镇在内。
里,约1940万人口。
①江南乡镇市场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首先表现为乡镇数量众多。
20世纪初的统计资料表明该地区共有城市7座,农村乡镇约1383个②,城市与乡镇的比例为1∶197。
平均每千平方公里有乡镇2718个,约36平方公里就有一座乡镇,乡镇间距约为6公里。
江南乡镇市场的贸易区域,也就在36平方公里左右。
比较而言,华北冀鲁豫平原民国时期共349县,面积为434577平方公里,人口约6266万,重要集镇大约有2248个③,平均每千平方公里有集镇512个,每193平方公里有一座集镇,集镇间距约14公里。
若就乡镇的贸易区域而言,华北是江南的5倍。
相反,若就乡镇的密度而论,江南则是华北平原的513倍。
在市镇体系中,各类市镇因所处的层次不同,其规模便有所差异。
以清末常熟、昭文两县为例,该地区乡镇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1000户以上的特大乡镇,共2座。
其中支塘镇居民达3000户,人口当在115万左右。
第二层次为千户以下500户以上的大镇,共5个。
第三层次为500户以下200户以上的中等镇,共14个。
第四层次为200户以下的小型市镇,共26个。
④镇的层次越高,数量越少,江南地区大量的乡镇是人口在千人以下的小型市镇,占市镇总数的5513%。
星罗棋布的小型市镇、大量的中等乡镇・911・近代江南乡镇市场研究①②③④庞鸿文等纂:《常昭合志稿・市镇》卷5,光绪三十年活字本。
从翰香主编:《近代冀鲁豫乡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3页。
人口系根据该书第440—452页表统计而得,按每户5口人计。
据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第142—149页“明清两代江南市镇统计表”计算。
此表仅统计以镇命名的中心地,计松江303座、常州253座、苏州206座、太仓193座、杭州145座、江宁83座、嘉兴78座、镇江65座、湖州57座。
详见拙文《江南区域市场研究——环境、格局、模式及结构》,胡平主编:《近代市场与沿江发展战略》,中国财经出版社1996年版,第107页。
和少量的超大型乡镇,共同构成有机的乡镇体系。
乡镇作为市场贸易区域的规模,从商人的利益考虑,首先必须达到一种“需求极限”,即该地区须拥有足够的消费者,其需求足以使供应商赚取正常的利润。
决定需求极限的首要因素是单位地区的购买力,购买力的大小取决于人口密度和居民经济生活依赖市场的程度。
江南地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90人,镇的平均规模为36平方公里,在一镇的贸易区域内约有居民14040人。
华北地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4人,镇的平均规模为193平方公里,贸易区域内有居民27792人,居民人口约为江南乡镇的2倍。
以“需求极限”的原则衡量,江南地区居民的平均购买力应高于华北居民。
从居民的便利出发,乡镇区域的规模又不能超出“利益区域线”,即该地区居民外出购买商品时基于利益考虑所愿意到达的最远的地区的界限。
决定重要商品利益区域线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距离(即将地理距离换算成运输费用)和生产成本。
江南地区向来以舟为车,以楫为马,交通工具均系手摇小船。
农民去市镇,均在早晨从各乡村开船来镇,及时赶上早市或中市,中午由镇返乡。
①两镇的距离若为6公里,对于四乡农民来说,到附近市镇的最近距离大致在3公里左右。
从空间结构来考察,乡镇多占据城乡交通要道,居于河流两岸,成为商贾云集的水陆码头。
樊树志将之概括为“一河二街型”、“丁字港型”和“十字港型”三种。
②“一河二街型”即一条河流横穿镇中,两旁是市街店肆。
例如青浦县黄渡镇,临吴淞江上,江水把镇一分为二,南岸为老街,北岸为・021・《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6期①②《明清江南市镇探微》,第109—111页。
刘大钧:《吴兴农村经济》,上海文瑞印书馆1938年版,转引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探微》,第115页。
新街。
时人曰:“吴淞江袤三里,跨江成市者惟黄渡镇,镇为嘉(定)、青(浦)接壤,商贩最盛。
”①从江南市镇的建筑结构来看,通常是“前街后河”,即从事贸易的商业街道和用于运输的河流水巷并行,中间为居民住处。
许多市民家庭临街一面即为店面,房后为简易码头。
“丁字港型”即两条河流丁字相交于镇中,有桥梁把夹河两岸的街道沟通。
例如嘉兴县王店镇,镇中长水与市河丁字相交,市河绵亘3里,系闹市所在。
横跨市河的桥梁11座,横跨长水的桥梁11座,称横十一竖十一,沟通全镇街道。
②大型市镇往往处于两条河流十字相交处,镇中心即为十字港,系闹市所在。
四周市廛俗称“四嘴”,乌程县南浔镇、嘉兴县濮院镇、秀水县王江泾镇、太仓州璜泾镇、嘉定县南翔镇、常熟县梅李镇均属此类。
例如南翔镇,横沥与上槎浦、走马塘与封家浜十字相交于镇。
横沥与上槎浦“贯市之南北”,封家浜与走马塘穿镇之东西。
十字港北有跨横沥南口的太平桥、南有跨上槎浦的泰康桥、东有跨走马塘口的吉利桥、西有跨封家浜东口的隆兴桥,使全镇大街与十字港连成一体。
③当然,乡镇的内部空间结构还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
在江南水网地区,河流是现代化交通网络形成以前的主要运输途径。
所以,在各级市场区域,都纵横交错着若干条河流,市镇便往往占据在河流交汇点上。
常熟虞山镇即为一例。
以虞山镇为中心的市场体系,分别由福山、梅李、白茆、唐市、吴塔和大义桥6个・121・近代江南乡镇市场研究①②③张承先纂:《南翔镇志・疆里・水道》卷1,民国13年铅印本。
杨谦纂:《梅里志・山水》卷1,《梅里志・桥梁》卷4,光绪三年仁济堂刻本。
熊其英、邱式金纂:《青浦县志・镇市》卷3,光绪五年尊经阁刻本;章树福纂:《黄渡镇志・建置》卷1,民国12年铅印本。
基层市场所构成。
通过6条河流,分别与北部长江口的福山、东北梅李、东南白茆和唐市,西南吴塔以及西北大义桥相联,构成六边形的区域市场网络。
二、专业市场及其功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密,乡镇市场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
即乡镇以一种主要产品为中心,形成“一镇一品”的格局,以生产促进流通,以流通带动生产,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
以乡镇市场所经营的商品种类划分,江南乡镇约可分为三类专业市场,即棉布、棉花专业市场,丝绸与蚕丝专业市场和其他专业市场。
棉布业市场主要分布在苏、松二府。
苏州府有嘉定县南翔镇、娄塘镇、新泾镇、罗店镇(后划归宝山县)、月浦镇(后划归宝山县)、外冈镇、真如镇、江湾镇(后划归宝山县)、安亭镇(与昆山县合辖)、纪王庙镇、葛隆镇、马陆镇、大场镇(后划归宝山县),吴江县章练塘镇(后划归青浦县),长洲县周庄镇(后划归元和县),常熟县璜泾镇(后划归太仓州),昆山县鹤王市(后划归太仓州)。
松江府有华亭县朱泾镇(后划归金山县)、枫泾镇(后划归娄县,与嘉兴府嘉善县合辖)、莘庄镇、七宝镇(后划归娄县,与青浦县合辖),上海县乌泥泾镇、龙华镇、法华镇、三林塘镇、塘桥镇、诸翟镇,青浦县朱家角镇、金泽镇、盘龙镇、黄渡镇,奉贤县庄家行镇,南汇县金家行镇、周浦镇。
在棉花产地的市镇上,由于棉花的交易而形成专业棉花市场,大型市镇则以棉布交易而著称,也有一些市镇偏重于经营棉花交易,成为棉花集散中心。
棉花交易专业市镇,以新泾镇和鹤王市较・221・《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6期为著名。
新泾镇在嘉定县治东3里,每当棉花上市的季节,镇上牙行纷纷忙于收购四乡农家出售的棉花,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市中交易,未晓而集。
每岁棉花入市,牙行多聚。
”①鹤王市在太仓州治东北24里,东滨大江,西达州城,南控浏河,北抵沙溪,为水陆交通要道。
其地属沙壤,适于生长棉花,所产棉花“比之他乡,柔韧而加白,每朵有朱砂斑一点”。
因此鹤王市棉花成为优质棉花的代名词,各地商人都闻名前来贩买。
“闽广人贩归其乡者,市题必曰太仓鹤王市棉花,每秋航海来贾于市,无虑数十万金,为邑首产。
”②棉花市场把棉纺织个体生产者、手工业作坊、棉布行庄与各地客商、各地市场紧密联系了起来。
丝绸市场分布在太湖东南扇形地区,著名的丝业市场有苏州府吴江县震泽镇,湖州府乌程县南浔镇、归安县菱湖镇,嘉兴府桐乡县乌青镇、崇德县石门镇,杭州府仁和县塘栖镇、临平镇等。
以绸业市场著名的有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黄溪市,嘉兴府桐乡县濮院镇、秀水县王江泾镇、嘉兴府王店镇,湖州府归安县双林镇,杭州府海宁县长安镇、硖石镇等。
震泽蚕丝市场上的品种细者可为纱缎经,俗名“经丝”,稍粗者多用以织绫,俗名“绸丝”。
经丝、绸丝均集中出售于镇上丝行,由丝行趸销给各地客商。
南浔镇的“湖丝”市场极负盛名,每当新丝上市,商贾辐辏,“列肆喧阗,衢路拥塞”。
③镇南栅的丝行埭,丝行“列肆购丝”,“商贾骈毗,贸丝者群趋”。
极盛时,“一日贸易数万金”。
④明清两代,南浔镇成为湖丝的主要集散中心。
五口通商后,南浔成・321・近代江南乡镇市场研究①②③④周庆云纂:民国《南浔志・农桑》卷31,民国11年刻本。
汪日桢纂:咸丰《南浔镇志・物产》卷24,同治2年刻本。
林晃纂:《增修鹤市志略・原始》卷上、《增修鹤市志略・物产》卷下,民国36年铅印本。
张斌纂:万历《嘉定县志・风俗》卷3,抄本,南京博物苑藏。
为湖丝出口的重要基地。
湖丝在欧洲市场享有崇高的声誉。
乌青镇市场上贸易的主要为“辑里丝”(又名七里丝),专销上海洋庄。
德清县的新市镇除有专业丝市外,还形成了专业桑叶市场。
在绸业市场上,盛泽镇则首屈一指。
早在乾隆年间,盛泽的丝绸市场已经可以与苏州阊门的繁华商业区相媲美,“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
每逢绸市交易,各地富商巨贾,蜂拥而至,“摩肩连袂,如一都会”,绫罗纱绸,运销全国,“衣被遍天下”。
①此外,濮院绸市、王店画绢、双林包头纱、硖石紫微绸市场都相当著名。
②其他各种专业市场主要有:苏州郊区枫桥镇,海宁县长安镇,吴江县平望镇的粮食市场;青浦县青龙镇、商榻镇,平湖县乍浦镇,长洲县浒墅镇,太仓州浏河镇,吴江县八坼市,常熟县梅李镇,宝山县胡巷镇成为运输市场;南汇县新场镇、下沙镇、航头镇、一团镇,宝山县大场镇,金山县北仓市、西仓市,平湖县新仓镇、芦沥镇成为盐业市场;嘉定县清浦镇,常熟县福山镇则成为水产市场;吴县黄埭镇,元和县唯亭镇、周庄镇,常熟县唐市镇,太仓州茜泾镇成为编织市场;青浦县唐行镇,归安县埭溪镇,桐乡县陈庄镇成为竹木山货业市场;吴县陆墓镇,嘉善县千家窑镇成为建材市场;吴江县屯村市、檀丘市,长兴县炉头镇成为铁制品农具市场;吴县光福镇,南汇县下沙镇成为绣品市场;桐乡县屠甸镇有烟叶市场,归安县善琏镇有笔墨市场,吴江县章练塘镇有花车市场,石门县石门镇有榨油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