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作文课件ppt【篇一: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之我见】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之我见【摘要】现实中,多数学生惧怕写作,吝于表达。
而且不会写作文,甚至把作文视为学习中“拦路虎”。
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恐惧,习作教学应该作为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去抓,而如何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就显得尤为关键。
【关键词】兴趣评价激励展示《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可见,能用文字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习作教学的主要目标。
可现实中,多数学生惧怕写作,吝于表达。
而且不会写作文,甚至把作文视为学习中“拦路虎”。
要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恐惧,习作教学应该作为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去抓,而如何进行有效的习作指导就显得尤为关键。
在教学中要降低门槛,力求习作内容的多样性;注重挖掘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评价,方能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
下面浅谈个人关于习作教学的几点拙见:1.降低门槛,提高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
”有兴趣才有作文的动力,有兴趣才有作文潜力。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得尽可能降低学生对写作文的畏难情绪,需要我们“因人而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步步为营,步步提升。
譬如,有些学生,让他们写一篇自命题的周记,他们似乎“无米下锅”,无从下笔。
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往往所上交的周记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流水帐”,没有积极的主题思想,没有较深的生活感受,根本不能达到练笔的目的和要求。
基于这样的学生,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久而久之,作文非但进步甚微,而且还会减弱他的作文兴趣,个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材,我们老师需要引导他们发现这些可触可摸的鲜活事例来写作文,这样,他们才有话可言,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1.2 举行有意义的活动。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举行一些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之后,将活动的整个过程有详有略、有层次地记录下来,并适当写出自己的活动感受。
这对于高年段的学生来说,乐于表达,也易于表达。
多让学生写亲身经历的活动作文,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写作兴趣也会逐步提高。
【篇二:浅谈小学高段作文】浅谈小学高段习作华县城关小学田斌提起现在小学生的习作,都有同感:孩子不会下笔,无从说起;不会表达,语言空乏;不会创新,缺少个性。
大部分学生害怕或讨厌写作,觉得根本无话可写,认为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
那么习作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教师应相当重视,改变这一现状。
由于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要求有了一定的改变和提高,要求学生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内心思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强调亲身经历和情感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主动挖掘生活、乐于积极表达思想、勤于自觉动笔习作。
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让学生由被动写作转变为主动写作,我觉得这就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以恰如其分的评价用语为辅了来完成。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因为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作文才能表达到什么层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每节语文课上,我们的文本就是个很好的载体,老师可以利用文本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练笔。
比如教学《穷人》,小说的结尾给人思考,我便利用插图与文章最后一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桑娜和渔夫的的心中,学生展开想象,合理推测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
再如教学《做一个最好的你》,课文第十段用道格拉斯的小诗结尾,这样的结尾令人心情激荡,我就顺势让学生分组赛读,读出自信,读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入情入境读的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走进了文本并设好了情境,学生仿写的氛围便自然形成了。
2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丰富作文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还能全方位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外活动时组织开展一些游戏,引导学生观察、练笔。
游戏一般在室外进行,形式多种多样,如:转呼啦圈、丢沙包、跳皮筋等。
还有学校的各类大型活动,如:体操比赛,大合唱暨经典诵读比赛、田径运动会等,这些活动都深受学生喜爱,他们尽情参与,心情无比欢畅。
回到教室后,教师便可不失时机地提问学生。
学生们会你一言,我一语,绘声绘色地讲起来。
由于给学生创设了最佳情境,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投入、高高兴兴来习作的氛围,学生的作文水到渠成。
3、写实际生活,激发兴趣。
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发愁没材料可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小事,如:看值日生如何做值日,看老师如何批改作业,看家长如何整理家务等,去写一写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契机。
我们知道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要写出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就必须亲眼目睹,亲身经历,所以我借助特殊天气,如:狂风大作,雷雨天,下雪时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馈赠,欣赏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这样大大激起学生写作和创造的热情。
二、注重评价用语。
作文教学中,老师对作文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写评语的艺术要以正面鼓励为主,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老师在给学生作文写评语的时候,往往指出毛病的评语较多,指出优点的则较少。
这就需要老师承认学生的差异。
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会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产生出不同的效果。
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时,也必须正视这些差异。
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足和缺陷,才有教育的生命和意义。
“生活、社会永远是有缺憾的,生命进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
”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
学生的习作只要是写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就是优秀的,只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出色的。
教学本来就是循序渐进的,只要我们能不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让我们抓住每一个可以给学生表扬和鼓励的机会,善待学生的每一篇习作!1、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幽默语气。
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
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
一句不恰当的评语可能会浇灭他们的写作热情;一次否定,可能就使他们永远也不想写作文了。
因此我在习作评语中常常给孩子一些这样的语句“你真棒,加油。
”“再努力,你会写出好作文的。
”“我相信你,努力吧。
”2、讲评作文形式多样化。
讲评作文的形式应该丰富多样:除了教师讲评外,还可以请学生自己讲评自己的作文;也可以点评别人的作文,要求指出优点和不足,老师可以采用提问式让学生进行点评。
通过让学生参与进来的讲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对怎样写好作文有一个具体、真实的感受。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如果学生能真正视作文为“乐事”,不再怕作文,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写作、真正对习作产生兴趣,那么他们的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我想信如果学生在没有任何压抑的情况下,自由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手随心动,这样才能真正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领悟生活的真谛。
写出感动读者的作品。
【篇三: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思考】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思考对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现在写作文主要碰到两个问题:①没有新鲜东西写;②有了东西也不知道怎样去写具体。
第一个是如何搜寻材料的问题;第二个是如何表达事物与情感的问题。
我的作文教学实践的思考是:作文训练应该按“课内课外两条线进行”。
即课内训练作文与课外生活作文,并注意呵护学生的灵性。
一、课内训练(1)训练要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听到说、到读、再到写,把听、说、读、写“捆绑”在一起训练。
我准备这样训练学生的:抄写。
抄写好的开头或好的片段。
要求字要写工整,格式要规范,标点符号要加在指定的位置。
听写。
听写一篇好文章,仅读一两遍,即让学生记住并写下来。
视写。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看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刚才看到的文字写下来。
扩写、缩写、改写、仿写。
向学生提供一个素材(可以利用让他们听写、视写的材料),组织学生扩写、缩写、改写、仿写等。
读后修改,誊清作文。
(2)创生活情景。
在课堂作文训练中,语文教师还可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的训练项目,让学生见题生意,自由为文,使训练性习作与有感而作合拍,缩小课堂习作与学生平时写生活作文的距离,消除学生厌倦作文的心理负担。
小学作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