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广东省农村雷电灾害原因及防护措施

浅谈广东省农村雷电灾害原因及防护措施

浅谈广东省农村雷电灾害原因及防护措施
摘要通过对广东省典型的农村雷电灾害分类分析,指出当前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现状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导致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几个主要原因及农村防雷的防护对策,期望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将农村防雷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浅谈;农村;雷电灾害;防护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对我们而言,它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主要表现为雷电所造成的雷击具有极大的破坏性,雷击建筑物、公共设施、家用电器、计算机机房或受感应雷的影响而损坏、危及人身安全、导致电力设备和油库、气库等发生火灾等。

因此,它直接威胁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目前仍一定程度上成为防雷减灾管理的盲区,农村的防雷工作不容忽视。

江门市地处珠三角西部,属多雷区与强雷区的边缘处。

本文主要通过农村典型的雷击灾害分类分析,探讨农村防雷安全措施。

1 农村雷电灾害的现状
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和雷电灾害的多发区,是防雷管理工作的簿弱环节,据有关部门防雷减灾调查资料分析,农村雷击灾害约占总数的3/4左右,同时雷击导致农民电视、电话、有线电视等损坏和引发火灾的事例也很多。

特别是雷击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例,农村占80%以上。

数据表明,雷电灾害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危害程度上都是触目惊心的,农村是雷电防御的薄弱区甚至盲区。

因此,让广大农村了解雷电相关知识、增强防雷意识、强化防雷措施对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十分有利。

2 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分类
我们通过对农村雷电灾害分类分析,认为导致农村雷电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农村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防雷设施奇缺及防雷设施基础建设差,防御雷电灾害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不能及时获得雷电预警信息,农村防雷减灾行政管理的约束力薄弱。

1)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的限制。

今年雷雨季节我市已发生多起雷电灾害事故,市防雷设施检测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市民要防雷意识,特别是村民到田间劳动时要特别注意防范雷击。

今年9月3日,新会区大泽镇莲塘村一女村民在田间劳动时遭雷击身亡。

同日,崖门镇某中学一女生被雷击受伤住院治疗。

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发生9起雷击人身伤亡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2人重伤。

这9起雷击人身伤亡事故中有7起发生在农村的田间。

另外还发生6宗雷电击损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事故(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还有70多宗计算机信息系统、家用电子电器设备被雷击损毁的事故。

我市今年的雷电灾害为近10年来所罕见。

山区和平原都有发生雷击的可能,农村有些房屋本身就建在雷电多发区,容易遭受雷击,这由地理环境限制;因为农民大多长期在空旷的田野或山坡生产劳作,不可避免要遇上雷雨天气,同时,由于现在的田野或山坡基本没有相应的安装有防雷设施
的建筑物可供躲避,很难找到安全的避雷场所,人就在空旷的田地里成为“制高点”,非常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这由生产条件限制。

2)农村防雷基础设施建设差。

9月17日13时45分左右,雷电击中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麻冲村一叶姓村民的房屋。

当时,闪电伴着巨响将叶家的杂物间屋顶掀起一片“瓦雨”,被雷电击中的屋顶一侧宽约半米宽的瓦片全被掀翻,当中一排瓦片还全部震塌,露出长长的“一线天”来。

瓦片直接从屋顶飞了好几米远,屋前满地都是瓦片。

现在,高约10米的房子一段约有8米长的屋沿明显“矮”了半截。

农村房屋基本都是由农民自行建造,在设计时没有考虑雷电防护措施,建造时没有安装防雷装置。

农村电力、广播、通讯设施的防雷装置不合格,电视天线普遍架设在屋顶,遇到雷雨天气,雷电流就沿着天馈线进入屋内,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随意的架空引入住房,雷电经过这些架空线窜入屋内,造成家用电器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

3)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

江门市已经进入雷电灾害多发的季节,雷击现象频繁。

在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江门市发生雷击事故30多宗,造成2人死亡、4人受伤,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市防雷所的有关负责人提醒市民,在雷雨季节要注意防雷。

5月28日,雷雨交加,气象部门已悬挂红色暴雨预警信号。

在新会区三江镇渔业队渡口附近的一家士多店,有10多人一边等候渡船过渡,一边围在士多店观看人家打麻将,该士多店是由树皮及杉木搭建而成。

9时多,突然一个雷直接击到士多店的顶部,把士多店内两名正在打麻将的男子当场击倒,两人送院后不治身亡,而站着围观的两男一女则不同程度地被击伤,需要送院接受治疗。

农民野外作业遇到雷雨天气缺乏自我雷电防护措施,常常把旷野上的独立大树、亭子当作避雷雨的“安全场所”,这正犯了避雷的大忌,很容易遭受雷击,从而酿成悲惨事故。

在野外遭遇雷电来不及躲避时切勿奔跑,要双脚并拢蹲下,双手放在膝上,手臂不要接触地面。

不宜在旷野高打雨伞等物体。

高举铁锹、锄头等物体都会带来雷击的危险。

雷雨天气没有将门窗关闭,造成球形雷电入室引发雷击。

使用设有外接天线的收音机和电视机收听、收看以及接打电话都很容易造成雷击。

4)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获得。

农村相对比较广阔,农民居住也比较分散,通讯设施相对落后,雷电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到农村,农民群众不能做到提前预防,很可能给农民群众带来雷击事故。

3 农村防雷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农民防雷减灾意识差,以封建迷信思想解释雷电现象,隐瞒雷击的事实;农村建筑防雷设计不规范,建(构)筑物普遍忽视防雷装置,不愿花钱安装防雷装置或者安装不合格的防雷设施,留下安全隐患;农民缺乏必要的防雷常识,野外作业无雷电防护措施,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农村建设行政许可尚不健全,没有把雷电灾害防御装置纳入建设行政许可的内容。

4 农村雷电灾害防护对策和措施
1)加强农村防雷管理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和防雷主管部门应当高度关注农村
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农村雷电防御安全管理,有效减轻或避免农村雷电灾害的危害。

从而达到进一步推进农村雷电防御工作,保障农民群众的防雷安全。

2)加强防雷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普及防雷知识。

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广东省气象条例》、《广东省防雷减灾实施办法》等防雷减灾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雷减灾意识,增强雷电灾害的防御能力。

3)加强雷电监测的预警预报服务。

气象部门要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建立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雷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雷雨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手段,及时向农民群众传播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广大农村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尤其是偏僻的山区。

5 结语
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有自然、人为和社会的因素,从导致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中吸取教训,采取相应的雷电灾害防护对策和措施,能有效减轻或避免雷电灾害给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李彩莲,王洁,杜建忠.陕西省农村雷电灾害调查分析以及思考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