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词语成语运用一、考点诠释考点阐述:要求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熟语),以考查常见易错成语为主,尤其是近2年来社会上常见常误用的成语,常体现在报刊杂志和电视新闻节目等媒体的误用上,因此常关注社会用心积累也是解决该题的一途径。
二、考查形式考查形式均为选择题,其句子材料均为当年时新材料,考察类型表现为语境型、望文生义型、感情色彩失当型、对象误用型、语法搭配适当型、词语对象专用型、语义重复型、敬谦词误用型、成语暗含限制型、语义与语境矛盾型,语义程度轻重失当型等。
另外还须注意最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对一些成语义的新修订,也会成为新热点。
三、解题技巧及题型思维1、过审题关,看清楚题目要求的是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选择错误的一项。
2、成语题最关键就是句子的语境。
认真阅读每个选项句子的表述,要弄清楚选项的语言材料表述的是什么,从而把握该句的语境,一般需要弄清楚下列信息,该句所表述的:对象、特点、程度、感情色彩、感情倾向、表达目的,该句要表述的重点内容,要修饰形容的对象,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褒贬,所处的场景等,总之你读出该句想要表述的主旨,从而准确的把握该句的语境语义,然后再确认该成语熟语用在此是否得当,是否与语义语境吻合等。
3、看该句的考察成语,是否为己所熟,若是则立即回想该成语的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用法对象程度等须全面,不可偏差(考题往往在你易忽略的和易理解偏的差,程度对象上进行考察),成语一般有本意和比喻义,甚至还有引申义、两面型成语等,有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还会呈现出相关的引申义,或者反语的现象,这需要你细心辨析。
根据你第一步得到句子的信息,判断该句用的是该成语的哪一种意义,一般多为比喻义,然后代入句子具体语境中,看词语义和句义语境是否吻合,从而判断其正误。
4、做此类题一般均采用排除法,当然若你对其中一个选项较有把握也不必再去纠缠其他选项,从而节约你的做题时间。
5、成语题须靠平时的积累和积极反复的复习以及不断归纳,每遇见一个新成语就加以归纳,每错一道题就积极查找原因,直至找出和掌握该成语为止,最好办法当然是天天翻阅成语词典,反复积累巩固。
6、越是熟悉越是常见的成语越是要全面考虑,谨慎决定,出题者往往在熟悉的词语上做文章。
7、成语的考点一般有:成语的含义,运用范围,运用对象,感情色彩,运用场合,词义的轻重,谦敬,词性特点等。
所以有时我们看到一个句子里的成语时我们可以试图揣摩下出题者的+意图,因为每个成语都有其侧重的方面,如果词义为大家所熟知,那么考察我们的也许就是该词的另一个侧重点了,因为大家都知道,那么都会了,该题失去了区分选拔功能了,所以该题的考察一定另有千秋,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
注意:1、具有动词性质的成语,不能作为修饰成分,只能做谓语。
(他栉风沐雨的来看我.)2、其实成语题究其本质就是成语意义和句子语境,只要把握了这二者其他什么都不是问题。
特别警示:1、注意成语义与句子的语境是否相吻合以及句子整体是否通顺流畅是关键,越是熟悉的成语越是要注意细心辨析,往往是越是熟悉的成语的坑才越深。
2、对于常见的成语尤其要小心,往往这些常见的成语才是考察的重点,尤其要关注句子语境所暗示用的成语。
四、常考易错成语类型归纳暗含限制使用范围对象的成语1、平分秋色、分庭抗礼、相得益彰均暗含限制只能用于二者不可超出二者;2、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哀鸿遍野等则形容数量颇多的。
常见贬义成语温馨提示:复习最好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办法,即把握了常见的贬义词剩下就是常见的褒义词。
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3.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多用于表明不良情况。
4.趋之若鹜: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5.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6.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同义词:费尽心机。
7.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8.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9.明哲保身:因怕犯错误或有损于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10.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应有的举止。
11.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2.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3.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4.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15.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贬义。
16.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17.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18.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19.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20.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21.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22.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23.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刺语)。
24.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25.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26.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27.呜呼哀哉:指死亡或完蛋。
28.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29.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30.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31.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32、倾巢出动:比喻全部出动,多含贬义。
误例:全市几百名警察倾巢出动,终于将歹徒捉拿归案。
33、炙手可热:比喻一些人权势很大,气焰嚣张,使人不敢接近。
误例: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把“炙手可热”理解成为热门、抢手之意)34、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35、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36、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37、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38、振振有词: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39、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作贬义。
40、不知所云:不知道在说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41.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
45.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或篇幅冗长的文章。
42.朝秦暮楚:一会儿投靠秦国,一会儿依附楚国。
比喻人反复无常。
43.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褒义用”殚精竭虑”44.蠢蠢欲动: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45.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其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46.翻云覆雨: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51.改头换面: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
47.歌功颂德:歌颂功绩和恩德。
48.官样文章: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49.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50.过江之鲫: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
51.沆瀣一气:臭味相投之人结合在一起。
57.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52.江河日下: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53.谨小慎微:对琐细的事情过分小心谨慎,以致流于畏缩。
54.卷土重来:喻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
55.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
56.例行公事:按照惯例处理的公事。
借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
57.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多指坏事)。
58.盲人摸象: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固执一点,乱加揣测。
59.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很糟糕。
60.抛头露面:指某人公开露面。
61.匹夫之勇:不用智谋,只凭个人刚烈的勇气。
62.平步青云:喻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地位。
用于否定句的成语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
同日而语:把两件事或者两种情况拿到一起来谈论,意即相提并论。
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对待。
一概而论:常用此比喻对问题不做具体分析,笼统地看成一个样子。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无时无刻:没有时刻,表示从未有过。
常与否定词连用。
善罢甘休:指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青红皂白: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因、来龙去脉、是非曲直。
鹿死谁手: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
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天高地厚: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
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吹灰之力:比喻极轻微的力量。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万应灵丹:能治各种病的灵药。
比喻一种能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办法。
后不能带宾语的成语考点诠释:高考语文试题考查成语误用的类型中有这样一种情况:某些成语从语法功能或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上看不能带宾语,命题者却让它带了宾语,导致使用不当。
像名词性成语和形容词性成语的后面显然不能带宾语,这两种情况考查的不多;而某些动词性成语也不能带宾语,如“耳濡目染”“漠不关心”“听而不闻”等,命题者往往故意在此设置陷阱,考生必须密切关注。
不能带宾语的原因:一者某些成语中的动词后面已有宾语,该成语自然不能再带宾语;二者,某些成语的后半部分是动词,此动词能带宾语,有人就错误地以为该成语可以当做独立的动词来使用,让它带上宾语,这就造成了错误;三者,某些由几个动词联合构成的成语如果带上宾语,切分时就会破坏原有成语的固定结构,因此这样的成语就不能带宾语。
温馨提示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积累不能带宾语的成语,与心理感觉及感官有关的动词性成语中有许多都不能带宾语。
在掌握此类成语意义的同时,还应明确其特殊的语法功能及约定俗成的用法。
在使用这样的成语时,常常用“对”“对于”“将”“把”等词引出其对象,且将这样的内容放在该成语之前作状语。
常见不能带宾语的成语有如下几种类型:(1)与心理感觉有关的:知恩图报、感同身受、诚惶诚恐、无所畏惧、乐善好施、心驰神往、心领神会、爱莫能助、漠不关心、恋恋不舍、念念不忘、不堪设想、妄自菲薄、置之不理、自怨自艾等。
(2)与眼睛(视觉)有关的: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司空见惯、拭目以待、令人侧目、侧目而视、等量齐观、顾影自怜、另眼相看、刮目相看、虎视眈眈等。
(3)与耳朵(听觉)有关的:洗耳恭听、侧耳细听、充耳不闻、置若罔闻、闻所未闻、俯首听命、言听计从等。
(4)与口(味觉或说话)有关的:侃侃而谈、夸夸其谈、混为一谈、津津乐道、能说会道、头头是道、坐而论道、能言善辩、吞吞吐吐、不知所云、不可理喻、无可非议、无可厚非、熟读成诵、相提并论、一概而论、谆谆教诲、胡言乱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