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企认定专项解读与实操(2016版)

高企认定专项解读与实操(2016版)


四个注意事项: ①研究开发项目是指“不重复的,具有独立时间、财务安排和人员 配置的研究开发活动”。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是以各个研发项目为 基本单位分别进行测度并加总计算的。 ②研发构成的八大类费用包括 (1)人员人工 (2)直接投入 (3)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 (4)设计费用 (5)装备调试费 (6)无形资产摊销 (7)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8)其他费用 其中第(7)类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额的80%计入研发 费用总额 ; 第(8)类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其他费用,如技术图书资 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 的检索、论证、评审、鉴定、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 费、代理费,会议费、差旅费、通讯费等。。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 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20%。
条件3、技术领域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是指对其发挥核心 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 技术领域》规定范围的产品(服务)。 主要产品(服务)是指拥有知识产权的所 有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并满足在企 业同期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中占比超 过50%。
注意事项:
企业的研发活动充实的 技术开发也应属于《国家 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规定的范围 。
常见问题:
按技术领域第四级无从判断高新技术产 品或服务 关键技术含金量不足以反映出自主创新 成色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不具有知识产权
条件4、人员占比 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 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 不低于10%。 主要统计口径是企业的全时(全职) 工作人员,通过企业是否签订了劳动合 同或缴纳社会保险费来鉴别。对于兼职 或临时聘用人员,全年须在企业累计工 作183天以上。 可以是经属地认定工作办公室或者 有关劳动、人事部期、金额及成果 转化证明材料,投产后发生的费用应计入相关产品 的成本,一般情况下,不得作为研发费用。 对已经形成规模化销售的产品(服务)进行后续改 进提升的研发活动而发生的研发费用,企业应给出 详细说明。 申请企业的研发费用的起止日期与获取自主知识产 权的日期应有对应关系。对已获自主知识产权的产 品(服务)进行后续研发活动及其发生的费用,申 请企业应给予说明。 申请认定企业缺乏研发费用归集的具体办法及标准。 各项目间研发费用归集具有明显的分割特征。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
专项解读与实操
2016版
一、项目意义 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可以享 受以下实惠: 1、企业所得税减免10%; 2、研发费用加计抵扣150%; 3、固定资产30万以下一次进成本,30 万以上加速折旧; 4、职工教育费用不超过薪资总额8%的 部分,准予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 分,准予结转至以后扣除。 5、其他:市场准入、上市准入等。
NG
专项审计报告
OK NG
与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信息一致
OK NG OK
阶段性成果数量、形式及证明
OK
查新、检测、验收等
NG
成果转化数量、形式及证明
二、项目必须同时满足的八个条件
条件1、基本条件
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 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在《2016版国家重点支 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 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 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 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 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②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其时 间是企业申请认定前获得; 其数量是1项及以上;其法律 状态是已经授权或授权通知 书并能提供缴费收据;其权 属人是申请企业法人。
注意事项:
1、按Ⅱ类评价的知识产权在申请高 新技术企业时,仅限使用一次。 2、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 术企业资格存续期内,知识产权有多 个权属人时,只能由一个权属人在申 请时使用。 3、所提供的知识产权均可通过相 关国家机构官网获得实时查询。
知识产权权属人应为申请企业。
三个注意事项:
①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是指 进入《2016国家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 (以下简称“领域”)的主导产品(服务) 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知识 产权形式包括: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 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 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 图设计专有权等按Ⅰ类评价;实用新型专 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不含 商标)按Ⅱ类评价。
科技人员
是指直接从事研发和 相关技术创新活动, 以及专门从事上述活 动的管理和提供直接 技术服务的 。
常见问题:
母子公司科技人员存在交叉使用
专业技术人员混淆科技人员 科技人员无劳动合同证明
条件5、研发费用占比 企业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近三个 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 额的比例不低于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销售收 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 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 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 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 际经营年限计算。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
A. 强 (7-8分) B. 较强(5-6分) C. 一般(3-4分) D. 较弱(1-2分) E. 无 (0分) 性质:定性。 表达方法:在RD/ PS情况表等涉及该项知识 产权之处能说明其构成关键技术并足以使评 审专家采信。
(3)知识产权数量
饰(装修)工程的材料费用不得计入高新技术服务
收入。
条件7、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从知识产 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 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 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各级指标均 按整数打分,满分为100分,综 合得分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 为符合认定要求。
该四项指标采取加权记分方式,须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
③是否研发活动的界定: 对于外部立项(有各级官方批文的)项目自然毫 无异议;内部立项(企业自立项目)经 官方登记备案 具有《登记证书》的也没问题;自己说说的内部立项则 要遵循以下判断法则: 一是行业标准判断法。二是专家判断法。三是目 标或结果判定法。 通常采用专家判断。判断的原则是:获得新知识、 创造性运用新知识以及技术的实质改进应当是企业所在 技术(行业)领域内可被同行业专家公认的、有价值的 进步。 因此,自己说说的内部立项要有全套的科学的立 项制度和审批程序,取得的研究成果能够足以让专家采 信!
关键流程节点
领域
对产品或服务发挥核心支持 NG 作用的技术所属领域的确认
OK
申请知识产权
NG
知识产权
近三年获得授权数量
OK
与项目研究内容、时间的关联性
OK
NG
放弃
科研立项(最少包含一项产学研合作项目)
OK OK NG
外部立项文件或备案登记证书
OK
备案登记
年报审计报告
NG
与年报审计报告披露信息一致
OK
常见问题:
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必 须是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 个人独资、合伙(含有限合伙) 企业及认定前三年任意一年为核 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原则 上不得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条件2、知识产权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所指的知识
产权须在中国境内授权或审批审定 ,并在中国法律的有效保护期内。
(5)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检测方法、技术规范的情况
(此项为加分项,加分后“知识产权”总分不 超过30分。相关标准、方法和规范须经国 家有关部门认证认可。) A. 是 (1-2分) B. 否 (0分) 性质:定性。 表达方法:提供参与证明材料,如:邀请 函、标准文本等。
2.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
研发费用没有正确归集
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列入研发费用
试生产费用列入研发费用
对照申请企业的研发费用与近三年《研究开 发费加计扣除情况归集表》,金额相差较大
201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关于研究 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 [2013]70号),规定自2013年起,企业从事研发活动 过程中,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 定的范围和标准为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缴纳的五 险一金,可纳入税前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范围。该 《通知》还明确了其他可纳入税前加计扣除范围的企业 研发费用,包括: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 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不构成固定资产的 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 验费;研发成果的鉴定费用。
条件6、高新技术产品占比
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 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 上。主要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 当年全部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 入的比例应至少在50%以上。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
是指对其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 范围的产品(服务)。
主要产品(服务)
④数据一致性: ⅰ)研发费用年对年都按销 售占比; ⅱ)企业研发费用数据应与 “近三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A类)主表及附表1、2”以及 “近三年《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 费用情况归集表》” 保持数据 一致!
常见问题:
没有单独建账
研发费用没有基于研发项目单独建帐,仅以台帐进行 归集 在认定时研发费用一项是中介机构或官方通过企业自身 财务软件(用友或金蝶等)审计或查询企业发生科研项目经 费支出时,管理费用下是否设有研发费用二级科目,是否分 科研项目进行研发投入归集并独立建账 ,并在对应的“研 发支出”、“管理费用”、 “在建工程(项目)”、“固 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明细账进行会计核算账务处理和 核算 。
是指其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拥有知识 产权所有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且 满足在企业同期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 入中超过50%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