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转变观念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其宗旨就
是提高全民族素质。
在我国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
轨的关键时期,作为非高考科目的地理教学,能否经受住长期以来
形成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冲击,坚定努力地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贯
彻于教学始终,这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是一场考验。
二、加强教研工作的力度
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和地理教研员,要及时发现和推广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经验和做法,努力牵线搭桥,沟通信息渠道,提供条件,
达到相互学习、共同研讨提高的目的。
三、开展地理教学改革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广大地理教师应尽快从因高考出现不谐之音造成的失落心态下解脱出来,挺起腰杆、振作精神,很好地
顺应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潮,以新的机遇、新的起点、新的追求,积极开创地理教学的新途径,努力探索地理教学的新模式,使非高
考科目的地理教学能抢先一步走出“应试教育”弊端造成的误区,
以结束那种狭隘、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
生素质的危害,大刀阔斧地进行地理教学改革。
当前,围绕素质教
育的实施这一主题,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应注重以下十个方面:面向
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一
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知识的形成与品德的培养并重;教
师指导与学生学会学习并重;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并重;统
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并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并重;必修课与选修课
并重;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并重,努力使中学地理教育成为提高民族
素质的重要途径。
2.以国情教育为依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地理教学中,既要善于通过展示我国地理国情的优势,来激发和强化学生的民族
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要善于通过指出我国地理国情的劣势,例如:山区面积广大、自然灾害多发;许多地区环境严重污染,生态
条件恶化;人口压力大,人均资源和各种产品占有量偏少;同世界主
要发达国家相比,综合国力还待于进一步加强,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等等,使学生在产生必要危机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难得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以上两方面的教育,达到让学生逐步树立无
限热爱祖国,立志建设祖国,改变祖国面貌的雄心壮志。
3.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等世界性的重大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强化学生的全球意识、忧患意识、未来意识、开放意识、开发
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从而促使学生思想素质的健全和提高。
五、改进课堂教学
六、易化教学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