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一)市域及城市概况
1. 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阆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自古为“巴蜀要冲”。
全市幅员面积
4.气象水文
阆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适
宜、四季分明,具冬干春旱、盛夏
多雨、秋雨绵绵的特点。
5.历史文化及风景旅游资源
阆中市是全省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保存最大最好的古城,祠庙、古塔、楼台、亭阁等古建筑众多。
其中张恒侯祠、五龙庙、永安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占了南充全市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的3个。
古城根据我国传统风水
时为巴国别都,西汉时为我国天文学研究中心,三国时为蜀巴西太守张飞驻守之地,历经朝代更迭,阆中这块山环水绕、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积累了丰富的风景、名胜、古迹资源,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留下了今天这座宝贵的唐宋
风貌的古城,成为巴蜀重要的文化
名都。
目前,阆中城内保存和恢复
的历史遗迹众多,最具代表性的有:
华光楼、张飞庙、滕王阁、川北道
贡院、巴巴寺、清真寺、福音堂等,
以及约1.5平方公里保存较完好的
唐宋风貌式古民居群。
1984年阆中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4.《阆中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2001-2020)》
5.《阆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说明书》
6.《阆水路西段城市景观风貌概念性规划设计任务书》
7.《阆中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8.《城市园绿化条例》
三、指导思想:
旅游城市的目标,塑造城市特色。
4、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着力塑造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特色。
5、通过沿江城市景观及滨水空间的设计,突出阆中市整体的城市风貌。
6、处理好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体现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四、设计理念
1、开辟江上游廊,构成水岸景观轴,
以江岸绿化为主线,园林景观为节
心,将点、线、面有机结合起来,形
融入历史人文内涵,情趣悠然。
五、景观设计
1、分区与组景
阆水路西段可分为3大区域与城市布局规划相呼应协调。
阆水路西段与城市横向道路的交叉点结合带状绿地和下河梯
道形成景观节点。
景观上形成对
景,优化视线效果,功能上扩大
活动空间,利于缓冲人流,提供
休息、观景、活动的环境空间。
(1)古城文化区(双栅子街至新村路
4.0
由4个景观节点形成3个主题广场:
天文文化——风水文化——人文文化;
分别体现阆中的文化精髓,寓意阆中得天时、地利、人和。
(2)娱乐活动区(新村路口至规划道路)
该段长约 1.6公里,规划面
饮食文化,与市区相呼应,形成
市政建设的配套设施,作为市民
参与、娱乐、休闲的主要区域,营
造浓厚文化艺术氛围。
(3)生态休闲区(规划道路至沙溪场)
该段长约1.2公里,规划面积约8.65公顷,道路红线宽度35米。
由4个景观节点构成:
河川文化广场——观景台——安澜亭——沙溪风景园
(1)天文文化广场
阆中是我国古代民间天文中心。
阆中人落下闳是西汉着名
历算天文学家,他创造的《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的历法。
他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
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位阴阳风水学家在阆中观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响一绝而不还兮,万物如斯而逝!”——曹植《九愁赋》,
星空依旧,江水长流,在
感叹往昔同时,与时俱进,再
创辉煌,升华广场主题。
(2)风水文化广场
阆中是我国古代风水之都。
“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
“向”
犀牛为中华民族镇水怪之吉祥兽。
给人以良好愿望的企盼,寓意阆中的美好未来。
(3)人文文化广场
历史名人、文化名人的名言轶事以石刻的形成碑林石景,聚
集人气,突出人文景观特色。
景名“碑林夕照”
表演台和文化广场给多才多艺的阆中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
间。
从流传于阆中民间的民俗艺
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渝遗风。
该节点是娱乐活动区域的集中体现,位于阆中市较场路西端,背靠滨江路西端布置。
它西临嘉陵江,北望滕王阁,南眺锦屏山,与刀背梁山隔江相望,整个地势东高西低,环境优雅。
③围合的湖面曲折有致,驳岸采用草接水和卵石缓坡的处理方式,体现自然山水特色。
④民俗表演台设置装饰图腾灯柱,加强立面景观效果
景名“图腾起舞”、“远影三叠”
“三叠凄凉渭城曲,数枝闲淡阆中花。
”——陆游诗
(5)饮食文化城
的优美意境,鼓舞文明社会回归
自然的憧憬。
景名“西津晚渡”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
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夜归沙头雨如注,北风吹船横
半渡。
”—陆游《游锦屏山谒少陵
祠堂》
(7)河川文化广场
通过对梯级毛石驳岸弧线处理,勾勒出曲折柔美河岸线,与
水景相辅相成,营造自然生态的
水岸景观。
(8)安澜亭
作为阆水西路和张飞大道的景观视觉交点,此处视线通透,
水面开阔,登高怀古,思绪如涌。
景名“安澜听涛”
“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
景名“梅岭春坞”、“林溪漫道”
3、竖向设计
1)场地高程按照阆中市规划设计院提供的《阆中市滨江路西段带状地形图》、《滨江路西段景观方案图》、
《王家咀广场方案图》之竖向设计。
2)堤岸高程按照阆中市规划设计院提供的《道路纵剖面图》设计。
3)场地雨水按坡向自然排入河道或接入市道路侧排入市政雨水管中。
年一
② F-F断面
③ G-G断面
④ H-H断面
4、园路及交通组织
园路是动态的景观观赏流线,依据《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绿地内
部一般情况下不通行机动车,I级园
路3-4米宽,II级园路2米宽,III
级园路为1.2米或为汀步。
园路选择自然石材饰面,与环境相协调,体现自然性。
六、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结合现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自然种植为主,采用树
型优美,叶色各异的各种落叶乔木,常绿乔木、灌木及花灌木等力求达到质朴、自然、亲切。
·采用速生型植物(天竺桂、小叶榕、水杉等)作为背景,成型的高大植物(黄葛树、银杏、桂花等)为
灌木、
·采用各种乔木、灌木及花色,叶色不同的地被植物组景,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配合植物季相、色相的变化,提高植物的观赏性。
1、采用银杏、桂花,搭配红叶李、红枫、紫薇、樱花等中小乔木,以衬出古朴典雅的氛围。
2、道路行道树选择刺槐,突出古朴风格,停车场大量布置小叶榕,
自然的环境氛围,并满足四季观赏的需要,整个绿化配置做到点、线、面、立体相结合,弧植和群植相呼应。
·结合不同区域景观特点,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运用高低不同,形态各异,颜色丰富的植物种类进行植物造景,在风格设计上,力求使每处绿绿都体现出主调树种,突出四季变化,再配合各层次的植物,使绿地植物配置方式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桂花,
6、西津晚渡——杨树林、湿
生植物
7、曲韵和流——水杉林、石
景、草花
8、临亭听涛——
9、
梅岭春坞——梅花
10、 林溪漫道——杂木林(苦
楝、麻栎、榆树),突出自然野趣
七、功能配套设施及安全保障
八、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本估算依据本工程设计图纸和说明进行编制。
2、本估算各项指标按照四川省2000定额的有关规定,参照同类型工程的造价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
水面面积:39650m2 12.91%
绿化用地(不含水体):106530m2 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