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漯河发电有限公司“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1 指导思想信息化建设,要按照华电集团提出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的五统一原则和“系统集成、功能完善、决策支持”三个大的建设阶段来逐步实施信息项目,并严格按照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华电集团和华电国际的信息化规划为指导,全面完善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作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2.1 信息化建设工作回顾目前,漯河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平台已基本建立完善,计算机网络已实现主交换机双机热备,与广域网、互联网采用百兆传输,网络覆盖全公司所有办公地点及班组,厂区建筑物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了光纤。
一期网络布线工程所涉及的建筑物有:综合楼、食堂、临建机房、循环水处理、集控中心、工程师站A/SIS、工程师站B/SIS、凝结水、6米汽机电子间A、6米汽机电子间B、员工宿舍、物资材料库、招待所、化水楼、检修维护及材料楼、脱硫楼、除灰楼、圆形煤场、输煤综合楼、翻车机室配电间、地中衡、燃料制样室、铁路办公楼,主干网采用8芯和16芯铠装单模光缆。
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已实施了FAM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厂级监控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两票系统及其他辅助应用系统,这些系统相辅相成,互联互通,形成了覆盖公司各个业务层面的网络化、标准化应用系统,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
由于网络系统的规范性和便捷性,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公司日常生产、运营、行政管理的主要工具和载体,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2 存在的不足公司信息化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还需要完善,如数据备份系统及局域网管理系统方面的建设;二是对信息系统应用人员的考核力度不够,导致少量人员对信息系统的重视不足,应加大信息化考核力度。
3 “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目标3.1 信息化建设等级评价目标2012年信息化等级评价不得低于集团公司B级标准(即五星级企业的信息建设标准)。
3.2 应用层面的规划目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生产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提高信息技术在核心业务中的应用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全面实现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充分利用现有系统的数据,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将数据变为知识,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主要是做好FAM管理系统的需求优化方案。
3.3 信息系统终端设备的规划目标公司现有办公电脑大部分于08-09年采购,为避免经长期使用,影响正常办公,于2014年提交技改方案,淘汰已到使用年限的老旧办公电脑,并统一采购更新。
3.4 会议系统建设目标2012年完成办公楼三楼会议室视频会议系统建设项目。
另外,要按照集团公司要求,按时完成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有效提高视频会议效果。
2012年完成办公楼五楼会议室升级改造工作。
3.5 信息安全目标一是完成数据备份系统的建设,采用企业级的备份软件加载NetStor VTL(虚拟带库)实现业务系统相关数据及数据库的在线备份,定期的归档操作实现数据的离线保护,确保公司业务数据的安全、完整;二是完善内网安全管理系统,以防范移动电脑和存储设备随意接入内网,并实现管理终端资产的功能;三是加强网络设备的安全管理,建设网强IT 综合管理系统,将各个IT系统和涉及到的所有计算机网络资源统一进行管理。
4 “十二五”信息化建设阶段目标4.1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2012上半年,完成TMS应用系统的建设工作,并上线应用;完善SIS系统数据库测点以及更改WEB显示界面各流程图的坏点。
4.2 经营管理应用系统建设阶段目标到2013年,公司完成FAM、燃料、等重要业务管理系统的流程优化,各类应用系统的业务流程更加科学合理。
4.3 会议系统建设阶段目标2011年底,完成了视频会议技改项目提报工作,待集团公司批复后,2012年完成备用视频会议系统建设项目,即在三楼会议室增加一套视频会议设备,该项目实施后,能有效的应对公司会议时间的冲突,同时也保证了视频会议设备出现故障时第一时间将备用设备投入使用,确保视频会议能正常及时的召开。
2012年中旬,完成办公楼五楼会议室的升级改造工作,解决无线麦克风啸叫、电源时序器无法启动及麦克地插接触不良等问题。
4.4 更新信息系统终端设备阶段目标2014年年底,完成办公电脑及有关设备技改方案的上报工作,待集团公司批复后于2015统一采购并更新。
4.7 信息安全阶段目标2012年年底,完成信息系统数据备份及内网安全管理系统的技改项目上报,待集团公司批复后,到2013年,完成项目改造工作。
2013年年底,完成网强IT综合管理系统的技改项目上报,待批复后,到2014年完成项目改造工作。
5 信息化建设标准5.1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2010版)》5.2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办法(2010版)》5.3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2011-2013年信息化规划》5.4 《华电国际信息化运维管理制度》5.5 《华电漯河发电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5.6 《关于维护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决议》5.7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5.8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5.9 《涉及国家秘密的通信、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审批暂行办法》5.10《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5.1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5.12《电力工业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及具体范围的规定》5.13《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的规定》5.14《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6 “十二五”期间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6.1 信息化建设要求公司信息管理员工提高其管理水平,在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手段上,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以现有的业务系统为基础,全面完善业务流程或流程再造,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模式。
6.2 提高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效能,把面向业务的数据转化为面向分析的数据,充分利用机组性能在线分析、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等技术,完成知识提取、分析、发现工作,利用数据形成的知识,指导、改进机组运行性能优化,为信息化管理模式向知识管理时代迁移做好准备。
6.3 信息化建设要从支撑、支持阶段,逐步向信息牵引、融合、持续优化企业整体管理及生产流程方向发展。
要从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谋化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6.4 将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做为目标,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加工处理公司中的巨量、繁杂信息,综合、挖掘和发现企业数据中包含的知识,帮助专业人员从繁杂的数据中,快速得到有效的答案、知识,提高管理决策及生产效能。
6.5 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
要认真总结信息化管理、组织、规划、建设、应用和运维等各方面的成功经验,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用制度规范信息化建设,用制度推进信息化应用,用制度巩固信息化成果。
积极与系统内外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制度资源交流,学习并引进良好、符合实际的标准制度,加速提升信息化水平。
7 “十二五”期间的信息化架构7.1 以提升企业发展为主线,以深度融合和深化应用为重点,以确保信息安全为保障,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将信息技术列入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围绕公司的战略目标、业务模式和流程开展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完成企业整体的逻辑层面和IT技术实现层面的需求调研,充分发挥业务人员的需求主导作用。
借助于信息技术融合公司各类业务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能。
用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驱动信息应用。
7.2 注重SOA面向服务的技术架构应用。
使用SOA的思想开展整个公司的信息系统需求调研、规划、建模。
传统的信息化架构,只是基于一个部门、一个系统业务流程,使得各个业务系统之间不能相互兼容,数据、程序不能相互重用,因此,须用SOA模式提高IT技术效能。
8“十二五”期间的信息化预算8.1 “十二五”期间,年度的信息化费用概算为75万元(其中,40万元用于调度及网络使用费用,35万元用于公司管理网、视频系统及桌面办公系统的维护)。
8.2 “十二五”期间技改概算为250万元。
主要用于视频会议系统改造,更换信息系统终端设备,建立信息数据备份系统、内网安全管理系统、网强IT综合管理系统等。
9 保证措施9.1 加强公司员工对信息系统的思想重视,各部门、各岗位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各项传统业务工作的支撑作用及效益倍增作用,主动把信息技术与自身工作相融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全时空、无疆界运用的特点,大力改造传统工作模式,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并纳入工作整体规划。
研究和讨论信息技术带来的管理模式变革,关注信息技术与传统生产技术融合之后带来的新型工作模式,适时提出生产设备信息化对人员知识更新的新要求,持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9.2 加强领导,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召开公司信息化工作会议。
不断完善公司信息化管理标准、制度。
“十二五”期间重点健全业务应用系统管理制度,让各业务应用系统的主要领导及业务关键用户担当业务流程改进与系统管理的核心角色。
9.3 加强管理,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根据集团公司下发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建立信息业务系统的绩效评估机制,二是适时修订企业信息化管理标准、制度。
三是把各部门业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切实推进信息化工作。
9.4 加强信息化保密工作,根据保密工作需要和本单位工作实际,增加必要的网络安全和监控设备、涉密计算机和专用移动存储介质以及保密专用检查工具等设备,从硬件上为保密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建立相关保密工作制度,完善保密工作措施,落实保密工作责任,使工作人员能按照保密工作制度和保密承诺要求,承担岗位保密责任,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从而有效加强对网络、计算机、移动存储介质等信息化设备和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信息化应用系统的管理和使用。
9.5 持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专职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技能,将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学习和培训,由办公通用信息技术培训转变为专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生产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情况,能够独立运用生产控制、生产管理系统中的专用软件、工具分析、归纳、总结设备运行情况,并能将信息技术融于技改方案之中。
9.6 落实制度,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基础。
一是充分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技术,提升信息系统的日常运维工作;二是抓好信息项目的立项工作,深入进行需求分析,明确项目目标,提高认识,加强部门协作,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系统上线评审工作、试运行工作及系统验收工作;三是加大技改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信息化与业务高度融合,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提高应用实效性,提高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