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资源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资源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资源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资源现状可以有两句话可以概括,一从中国的历史和资源应用的效果来看资源利用效率取得了明显的提高。

二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资源利用效率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我国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基本特征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且浪费严重。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气、不足9%的铁矿石、不足5%的铜矿和不足2%的铝土矿,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是人口众多,最大的劣势是资源不足。

由于长期沿用以追求增长速度、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在由贫穷落后逐渐走向繁荣富强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消耗也在大幅度上升,致使非再生资源呈绝对减少趋势,可再生资源也显出明显的衰弱态势。

客观上,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我国资源短缺状况日益突出。

主要的问题概括下来有三点:(1)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第一个例子,从工业能源效应来看,八个主要耗能工业,单位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了40%以上,而这个八个主要工业部门占工业GDP能效的73%;第二个例子,我们的粮食作物平均水分生产率,一立方米产多少粮食,仅是发达国家的一
半。

我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15~25个百分点。

另外,我们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大概是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了20个百分点。

比如建筑节能、建筑高能耗问题十分突出。

单位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相近发达国家2~3倍。

我认为在这样一个快速城市化的初期发展中,这个问题不解决,将来再改变现在所付出的代价和难度是非常大的。

(2)近年来的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加大。

刚才谈到能源的密度,单位GDP能耗从2002年开始又出现了增长。

也就是说,在2002年的时候一直到现在,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大于GDP增长的速度,在1980年—2000年的时候,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不到0.5,现在超过1。

电力消费的弹性系数,从2000年开始就大于1,电力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

资源的约束矛盾不断加大,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资源总量是居世界第三位置,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是世界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

中国的淡水资源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人均的淡水资源量将会越来越少,我们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列入严重缺水国家。

全国陆域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万亿立方米,形成水资源总量2 8万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2 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约0.87万亿立方米,两者相互转化重复估算部分约0.77万亿立方米。

虽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只拥有世界淡水量的7%,人均水资源量约24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居世界第88位,是水资
源短缺的国家,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之一。

(3)环境污染严重,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

并对公众健康产生明显的损害,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7%。

目前已经存在着环境“透支”,以二氧化硫为例如果中国的城市空气质量都能够达到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二氧化硫空气质量应该在1200万吨左右,我们去年已经超过了2000万吨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预计2020年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达到3100万吨~3900万吨。

环境约束非常明显,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怎么办?中国政府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带有长远意义的发展战略。

我们认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与控制人口、环境保护一道作为新时期基本国策。

并把这样原则体现在政府各项工作当中,包括政府规划、产业政策、标准等等方面。

从以上的情况看,目前能源和资源的价格比较刚性,缺乏灵活性,并没有发挥价格机制和调节供需的作用。

另一方面,从价格的结构来看,要形成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替代能源发展,替代技术发展比价关系,比如说风能的发展,还有是财税政策,要制定鼓励节约的财税政策,制定限制和奢侈浪费的税制政策。

现在正在酝酿循环经济法,已经出台的能源节约法需要进一步的修订,特别是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对于标准,特别是一些强制性的标准,政府应该采取更为严格的资源节约能效方面的强行标准,对于汽车燃油标准今年7月1号就要实施,汽车百公里的油耗
必须达到多少公里,对于多少的车重就有不同的标准。

像类似的评价,我想应该花大力气制定。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推动技术进步,要鼓励技术创新。

技术进步和技术是建设资源性社会一个重要的保证,应该是在国家中长期发展的规划当中,节约能源应该放在重要的规划当中。

特别是鼓励新技术的应用,包括政府采购节能、节约资源产品,为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创造好的市场环境、好的政策环境。

我国经济高速度发展,迎来资源需求的新高潮,资源消耗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资源安全的形势非常严峻。

我们希望实施“全球资源战略”,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开发我国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市场、两种资源,以应对资源危机的挑战,建立我国资源安全体系,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服务。

资源问题是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着重关注的问题,保护资源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增强资源忧患的意识、资源节约的意识。

在全社会多层次上形成资源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

这样才有利于我国社会更进一步发展,迎来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