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摘要: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配合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它能起到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实验技能、激发创新思想的作用。
文章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具体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类专业最重要的基础技术课程之一,是电气自动化、通信,电子和信息类各专业的必修课。
该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几年来,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遵循实施素质教育、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对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地改革,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改革提出几点看法。
一、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该课程不仅要求有较高的理论基础,而且实践应用性很强。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它以其综合性、新颖性、创新性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基础理论进行系统设计及综合开发的能力,锻炼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适应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必须加强学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这个重要环节,变革传统电子技术的设计内容,改进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课程设计的作用,以力求引导和启发学生探索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工科专业由于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实验室类型和规模的限制,教学过程偏重“软化”,从而使得培养的工科学生工程意识薄弱,工程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开发、设计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工程素养,成为国内外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教学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
目前,按照我校通信学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期末进行,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个部分。
在进行课程设计的同时,还有其他专业进行综合实验。
由于课程班级比较多,实验室面积有限,实验设备不足。
原来安排一周的设计时间,学生要再有限的时间加班加点,赶任务赶进度,使得老师和学生都疲惫不堪。
影响了实验效果。
模拟电路的课程设计是学生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设计出电路原理图,计算出每个元器件的参数。
经过老师审核后发给电子元器件电路焊接板,然后焊接安装,调试。
测试所有数据,书写课程设计报告。
然而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一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未能全部
完成实验内容。
由于设计题目相同,在设计过程中很多出现设计电路雷同。
在参数计算中不能正确使用器件手册,在焊接中质量不高,调试过程中动手能力不足,出现问题后无从下手,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依靠老师帮他查原因找问题。
不能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
其次,课程设计的实现模式限制了教师的选题,设计题目和设计方法较为单一,而且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和规定的实验室内完成设计,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因此改变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提高课程设计质量,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是当前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三、课程设计改革的方法
调整课程设计时间的安排,将试验时间安排在学期开始时进行,这时候单元实验还没有开始,也没有综合实验安排,一般有3到4周的空余时间,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安排各专业的课程设计,这样有了从分的时间保证,就不需要赶时间加班加点,保证了课程设计的质量。
优化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
要求达到内容充实,衔接有序。
形成电子技术设计从设计电路,计算机仿真,电子元器件选择,印制电路板,焊接电路,系统调试,测试数据,设计报告等的设计实践过程。
完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规划和设计新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使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紧跟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程设计的内容在选题上,改变过去千篇一律的设计题目,。
学生也可自行选题,自己制定设计方案。
经过老师审核,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即可实施。
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设计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对所选课题设计多个方案,既有结构简单,又有题材新颖的电路设计方案。
不同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安排的学时不同,应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进度上,既要有几个小时可以完成的部分,还要有要求几十个小时才能完成的部分;在要求上,要有按部就班的部分,也要有学生独立创新的部分。
考虑选题的实际性,强调应用性。
要使得题目更加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或具备一定的应用前景,或结合学生专业的
特点,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设计发展为主动设计。
在实验室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实验项目,这样有利于对学生创新的培养。
总之,要全面考虑,使得选题的适应面广、综合性强,切实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建立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题库,。
选题要具有综合性、趣味性、新颖性、科学性,有深度和广度。
同时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内容综合考虑,将基础知识与电子新技术进行综合,尽量选用趣味性强且学生感兴趣的如智能数字钟、报警器、
稳压电源,简易信号发生器等题目。
编写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应满足学生从查阅资料、设计电路、计算机软件仿真,电路的搭接与调试等设计全过程来考虑。
同时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设计思路、电路原理框图等。
从而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设计的创新能力。
丰富课程设计的实验内容和设计手段,要不断充实和更新实验内容,使学生所掌握的实验内容和手段能够跟上学科发展的要求。
系统的给学生介绍电子eda技术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掌握electronic work bench电子电路仿真软件、protel制图软件。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进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学习中,可以利用eda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电路的设计、仿真、性能分析直至印刷电路板的自动设计。
从而提高电子电路设计的能力,掌握了电子线路设计和印制线路板的方法,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综合评定定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在整个设计阶段学生的表现,给每个学生一个合理的成绩。
实验结果只是一些实验数据,仅仅反映其与理论值接近的程度,以往的评定方法只看结果,不顾过程,其弊端是教师的主观性较大,评定的标准不能具体量化,很难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所以教师应充分记录学生实验的设计思路以及实验操作情况。
强调学生重视实验报告的撰写工作,实验报告不仅只是实验数据的堆积,而是分析实验结果得到结论,详细
记录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故障现象,分析引起故障的可能原因,最后找到故障发生点,排除故障的过程。
所以应从设计方案的选择是否新颖、可行。
实践动手能力如何。
实验数据,设计报告是否完整。
综合这几个方面对学生的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成绩,做到全面、客观、公正。
结束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类专业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近年来随着新的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设计环节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明显增大。
有计划的、高质量的课程设计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程的深入理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次独立的设计实践的机会。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设计电路、安装调试、整理总结等环节,增强了设计开发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因此如何实施好课程设计环节,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是每一
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关心并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刘云仙.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1,(4).
[2]郭琳.面向能力的《电子技术》教学[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