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弥儿》有感——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
张波让雅克卢梭,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启蒙运动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漪丝》、等。
有人认为他是情感伦理学的创建者,直接影响康德伦理学的建构;有人认为他是浪漫学派和现代主体主义的先驱,也是现在存在主义的开创者;有人把他视为一个社会批判者,或社会主义思想的先驱者;有人把他看作了革命的思想家,直接引发了法国大革命;有人又认为他是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矛盾体。
卢梭在多个领域的思考都达到了一定深度,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所以在教育领域,囊括了人类学、哲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层面,同时又有关注人类总体实践的广度。
他的自然主义教育对后世,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深渊的意义。
一、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自由人
人的自由问题是卢梭关注和追求的核心,同是也是他教育的最高目的。
他强调自由,把自由拔高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甚至发出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呐喊,认为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
他的这种思想渗透到教育中,以人的自由为目的,把人的教育视为一个走向自由的过程,在卢梭看来,自由就是自主,包括三个不断进展的层面: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
所谓自然状态的自由,是天赋的,生而有之,不可剥夺;社会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克服人性堕落、扬弃社会异化的过程;道德的自由则是这一历史过程的自觉化,亦是人性本身的完善化过程。
《爱弥儿》
依次论述了自然教育、社会教育和公民教育三种教育形式。
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
这种自由在爱弥儿的身上提想到了,映射到了孩子的童年教育。
快乐的童年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卢梭指出,“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完美,都有它特有的成熟状态。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卢梭反对为了遥远的未来幸福,而牺牲当下的快乐,他认为童年有其固有的价值。
每一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美好的。
童年如果不幸,一生也会受到影响是的,把孩子看作孩子,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和成人的主观意志去看待及改变他们,让他们享有童年应有的快乐。
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自然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卢自然状态的假设。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封建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于现代的幼儿教育也有深刻的启示。
他主张进行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遵循人的自然本性,是教育与人身心发展的各阶段一致,既不要超前,也不要滞后。
卢梭认为人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
因此,卢梭要求尊重儿童的自由、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儿童的身心发育水平和个别差异。
卢梭反对压抑儿童个性和束缚儿童自由的封建教育;反对严格的纪律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要求教育者“应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在进行教育之前必须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指出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能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适当的环境,从旁仔细地观察和适当地诱导,只是在儿童感到经验上或力量上不足时给予适当的帮助,而不应强迫儿童接受成年人所特有的方式方法。
想想当下孩子的教育现状,在学校各种考试的压力,假期铺面而来的各种辅导班。
与之的自由教育大相径庭,是否引得我们去思考呢?
教会孩子去体会生活,去思考,去发现美,去审视丑,能够通过思考发现活着的价值,正如苏霍林斯基据说,即使他将来做铁匠,也要是一位能够理性思考的铁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