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

广义言之,肢体语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内;狭义言之,肢体语言只包括身体与四肢所表达的意义。

在小学教学中充分使用肢体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随身体动起来。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

肢体语言的恰当运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

肢体语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

简而言之,包括动作、手势、眼神、表情、讲话语气等。

活泼的肢体语言可以赢得学生的心,如老师说话的语气响亮、富有朝气,学生也会受到感染。

当学生有好的表现时,可以握手、拥抱孩子,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为学生带去暖流,使其在快乐的海洋中健康成长。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根据课堂中的不同情况,准确适当地运用激励性眼神,赞扬性动作就可能将问题由难化易,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利于学生记忆
记忆在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儿童天性好动,喜欢运动,教师运用肢体语言带领学生边做边学,使学生释放部分体力,增加学生兴趣。

另外儿童一般来说属于形象思维,运用肢体语言的教学是通过内化理解,行为反应、听说练习,促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对字、词、句达到顺乎自然的记忆。

他们感觉轻松自然,没有压力,在身心愉快的同时自然学会了知识。

这种记忆是愉快的,牢靠的,遗忘率低。

(三)沟通师生感情
在小学课堂中,教师用肢体语言教学,学生会主动投入到课堂中来,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沟通师生间的感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

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在学中玩,唱,跳,做动作,平时注意多摸摸孩子的头,拉拉孩子的手,多和孩子进行肢体接触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当孩子表现好时抚摩他的头说“你真棒”,他们会受到莫大的鼓舞。

当孩子回答对他认为较难的问题时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和他们一起击掌欢呼,通过手掌传递内心的喜悦,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学生一旦喜欢上老师,就自然会喜欢老师所教的科目。

(四)提高教学效果
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比单纯的说效果好。

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大多数老师放不开,只注重语言、板书的运用,似乎不太重视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

其实,课堂就好比舞台,要投入全部激情才能感染学生。

肢体语言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语文课上,当读到热情激昂的句子时,教师的声音要洪亮、语调要激昂;学儿歌、古诗时,教师加上一些动作,有利于学生理解;学生字时,教师做一些卡片,变换着拿出来让学生认读,学生会记忆深刻。

数学课上,在教学生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时,教师可用动作表演“抱”和“摸”,这样一来,学生一下就知道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

英语课上,教学生身体部位单词时,老师可以一边说英语,一边摸身体部位,学生不但动了起来,也明白了单词的意思。

教学中为了集中每位孩子的注意力,教师的眼光应持续扫视四周的学生,对于失趣的学生老师可以走向他,摸一摸他的头给学生以暗示。

同时在说话时注意抑扬顿挫,如果声音只停留在一个水平线上,学生很快会失去兴趣。

同时声音的高低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

教师的肢体语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肢体语言的作用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运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都尽力在课堂上运用肢体语言,当然,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必须是健康的,是简单明了的,是比语言更能说明问题的。

下面我就来说一下肢体语言在我的教学中的运用。

1、眼神、面部表情的运用
与学生相处久了,我发现孩子们很会看老师的脸色,于是我就充分利用这一点来教学。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无声语言。

若恰当利用眼神来帮助教学,常常能收到出神入化的效果。

当学生回答对了一个问题时,一个赞许的眼神会给学生莫大的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停止讲课或放慢讲课速度,用眼睛直直地盯着他看,当学生感觉到你注视他时,做出生气的样子,他就明白该怎样做了。

当学生不会回答问题时,要给他鼓励的微笑,使学生不感到灰心丧气,进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

当学生遇到难题时,我故意装出满脸狐疑的样子,来引发学生自己先去探索,而不要等着老师说答案。

2、手势的运用
看过演讲家演讲的都会发现一点,他们的演讲很有激情,有煽动力。

演讲家特别重视手势在演讲中的应用,而且它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要是我们老师也恰当、充分地利用手势来讲课,我想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英语教学中,我体会到了这一点。

初学英语时固然有一定难度,但是配以准确适度的手势,对于升降调的理解,单词重音的掌握,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此之外,手势语可以帮助老师来组织课堂。

上课时,让学生坐下,可以一边说“sit down”,一边做让学生坐下的动作,听不懂的学生也会明白老师的意思。

又如老师说“look at the blackboad”、“open your book”时都可以用手势表达意思。

学生说错时可以摇手表示不对,说的好时可以竖起大拇指或做ok的手势表示称赞。

总之,手势在体态语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应用最为广泛的,具有丰富的表达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手势语用得简练、适当、自然。

3、动作的运用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说爱唱的特点,我利用歌曲、歌谣、或顺口溜等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而且学得快、记得牢。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儿歌,可激发兴趣;在课中运用儿歌又可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教唱儿歌时,若给歌曲配上相应的简易动作,让学生在唱起来的同时动起来、演起来,学生会学得更有趣。

例如:在讲有关夏天的课文时,我引入《夏天多美好》这首歌曲,与学生边唱边做动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到夏天的美好。

在教学中,肢体语言可贯穿教学始终,无论是教汉字、单词、句子,还是古诗、儿歌,我们都可利用形体动作来优化教学。

另外,在使用课堂用语或进行对话交流中,运用肢体语言,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