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环境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新疆华电哈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环境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及时、合理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防止和减少各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及正常的生产生活,根据新疆华电哈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本预案依据下列有关规定及预案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环境污染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电力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09年6月)《新疆华电哈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新疆华电哈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安全工作规定》《新疆华电哈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1.3 使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新疆华电哈密热电有限责任公司Ⅲ级应急响应的环境污染事故时,根据环境污染性质、程度启动本预案。

2.应急处理基本原则公司在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中,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综合协调,充分准备、快速反应,调查取证、监测先行,依靠科学、高效处置、必须遵循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蔓延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原则。

3.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的分析3.1硫酸、盐酸、烧碱、液氨、二氧化硫及其他有毒、腐蚀性物质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发生大量泄漏事故,造成土壤、水源、空气污染。

3.2剧毒化学药品处置不当造成土壤、水源污染。

3.3燃油大量泄漏造成水源、土壤污染;油泵房火灾,柴油燃煤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给职工、附近住处群众生活造成影响。

3.4制粉系统泄漏大量粉尘,造成污染设备、污染环境。

水力除灰管线爆裂造成水源、土壤污染。

3.5灰坝垮塌造成水源、土壤污染。

3.6脱硫系统废水大量泄漏污染环境、腐蚀设备。

3.7锅炉化学清洗、凝汽器化学清洗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可造成环境污染。

3.8影响范围及后果:环境污染事故可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设备腐蚀、植被死亡、生态被破坏。

4.事件分级事故发生后,立即根据事故报告的详细信息,依据公司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确定该事故的响应级别。

4.1 分类分级:按照突发事件的性质分为环境事件和环境污染事故,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

4.2 环境事件分级4.2.1 特别重大环境分级(Ⅰ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1). 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2). 因环境事件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3). 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4).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5). 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6). 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7). 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

4.2.2 重大环境事件(Ⅱ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环境事件:(1). 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2). 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受到污染;(3).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4). 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5). 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库及沿海水域大面积污染,或县级以上城镇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件。

4.2.3 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环境事件:(1). 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2).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级行政区域纠纷,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3). 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4.2.4 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环境事件:(1). 发生3人以下死亡;(2). 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3). 4、5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

4.3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分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分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和一般环境污染事故。

4.3.1 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1). 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2). 人群发生明显中毒症状或辐射伤害;(3). 人员中毒死亡;(4).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5). 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6). 因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被国家级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或处罚的事件。

4.3.2 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重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1). 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不含10万元);(2). 人员发生明显中毒症状、辐射伤害或可能导致伤残后果;(3). 人群发生中毒症状;(4). 因环境污染使社会安定受到影响;(5). 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6). 因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被省级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或处罚的事件。

4.3.3 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为较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1). 由于污染和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不含5万元);(2). 人员发生中毒症状;(3). 因环境污染引起厂群冲突;(4). 对环境造成危害;(5). 因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被地市级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或处罚的事件。

4.3.4 一般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1). 由于污染或破坏行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千元以上、万元以下(不含万元)的;(2). 因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被县级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或处罚的事件(3). 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重伤)100人以上;(4). 因环境污染事故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 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或濒危物种生存环境遭到严重污染;(6).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7). 利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人为破坏事件,或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8). 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城市主要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9). 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生产和贮运中发生泄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污染事故;5.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5.1应急指挥机构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经理、党委书记任总指挥,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任现场常务副总指挥,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副总指挥,在各自的分工范围内履行应急职责。

成员由公司相关职能部门、生产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公司成立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小组,负责预案维护及事故应急救援日常工作。

5.2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5.2.1生产运营部的应急职责:5.2.1.1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负责组建事故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各部门做好上述事故的应急工作;5.2.1.2负责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监督;5.2.1.3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中向上级归口部门报告应急工作情况;5.2.1.4监督物料部做好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物资准备工作;5.2.1.5协助检修部、发电部、燃料运行部、工贸公司开展事故应急抢险工作;5.2.1.6配合安全监察部做好事故的调查、取证工作;5.2.1.7负责应急通信畅通;5.2.2安全监察部的应急职责:5.2.2.1负责组织环境污染事故的现场应急指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5.2.2.2负责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调查、性质认定及责任人的处理;5.2.2.3协助并监督各部门的事故应急工作;5.2.3总经理工作部的应急职责:5.2.3.1负责向政府及上级汇报应急工作情况;5.2.3.2负责突发事件的对外公布;5.2.3.3负责协调与外部应急力量、政府部门的关系;5.2.4其他部门的应急职责:5.2.4.1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及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5.2.4.2物料部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及部分应急物资的保管;5.2.4.3总经理工作部负责现场保卫及警戒区域保卫。

6.预防与预警6.1 风险监测:生产运营部负责对事故情况进行监测,各部门工作人员通过日常维护及发现缺陷情况来收集风险信息,将信息报告告知环保专责,环保专责预计发展趋势,根据预测情况,快速反馈给公司领导,为整体的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6.2 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6.2.1预警分级:Ⅰ级(特别严重)红色预警、Ⅱ级(严重)橙色预警、Ⅲ级(较重)、黄色预警、Ⅳ级(一般)蓝色预警。

6.2.2预警信息由生产运营部发布并对相关部门提出具体要求。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6.2.3预警行动: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提出预警措施要求和行动方案,行动方案的内容应有:(1). 各单位对各自潜在的环境污染事故源进行分析和甄别,主要从潜在的水体污染源、大气污染源、噪声污染源、放射污染源进行辨识。

积极识别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2). 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潜在环境污染事故源,认真制定和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3). 公司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本单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事故)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应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单位和当地环保部门发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事故)预警通告。

(4). 生产运营部形成事件分析报告,分析事件发生原因,制定预防措施,修正预案处理流程并归档。

6.3 预警结束:险情已经得到控制,形成事故的可能性不复存在,系统稳定运行,观察48小时无异常出现。

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宣布预警结束。

7.信息报告7.1 当发生达到公司Ⅲ级应急响应级别的紧急情况后,各部门按规定在0.5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汇报有关情况。

7.2 生产运营部接到报告后,应问清重要信息和情况,立即报告公司领导,并将公司领导做出的处置的批示或指示传达给事发部门,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指导事发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反馈落实情况。

7.3 对于I级、级、Ⅲ级响应的环境污染事故,总经理工作部在1小时内向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部、集团公司报告。

应急结束后,在48小时内将应急工作情况总结后向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和集团公司汇报并负责对外发布公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