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我是檀香木
高考满分作文:我是檀香木
当看到我的时候,他眼里放着光,兴奋得像个新郎。
我以为我终
于等到了我的伯乐,我真想对他说:“珍惜我吧,我是真正的檀香木,一小块就价值连城!”不过他却看着我说:“嘿,终于找到了一棵造
家具的好材料!”
天啊,我鄙视他!他不识得什么是“材”,什么是“非材”。
我,被一个庸人发现了。
糟糕!
我还是被砍倒了,装进了汽车。
在他的院子里我被锯呀、刨呀、
磨呀。
我的每一片麟木飞飞扬扬散发着清香,他却只打了个“啊嚏”!
我很悲哀。
现在我习惯称他为庸人。
我发现:人类真的很笨,他
们眼里只有钱,却发现不了真正值钱的珍宝。
我还看到他家门外有一
块丑石,身上坑坑点点确实丑陋无比,不过我知道,那是一块陨石,
是几百年前天上一块恒星的碎片。
他,那个陨石——每天低声哭泣,
却总是遭庸人恶骂,骂他不成材,干占地,还那么重。
我不哭,我只为人类悲哀。
当我的枝桠被扔进沟里,躯干被劈成
椅子腿和木板时,我只知道我完了。
这么一棵百年檀香木——我,终
于被一个庸人糟蹋挥霍。
我姑且成了椅子,木板,一扇门和老人的一根拐杖……这样过了
很多年,我目睹了这个人和他的朋友所做的一切蠢事。
他们把西汉时
期的城墙砖垒成猪圈,把能够榨成油的泡桐籽用来喂猪;他们把含铁
量极大的赤铁矿以十元一车的价钱卖给外国人,我还看见那些外国人
露出诡秘的笑……不但如此,连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不放过,我看到
那个庸人的小儿子聪明机警,能够把石块雕成飞马,却总是被他爸一
巴掌打过去,骂他:“不成材的东西!还玩呢,还不去干活!”他所
谓的“干活”就是替外国人装赤铁矿!
天啊,我看够了!不成材的是他自己!每一点点真正的好材料一经他手就变成了废品。
还可能觉醒吗,庸人?
我这块檀香木也老了。
当美国小矮子、1.6米的篮球健将从不成材到成为驰骋球场的明星时;当奥地利的弱孩子施瓦辛格把自己锻炼成硕士、美国州长时;当书上说一位老师将一个顽劣学生教育成“最棒的一号”时,我却只看到了和这些相反的过程,包括我自己!……
时光荏苒,庸人已去。
今天,人类终于雪亮了双眼;我被洗净磨光放在展览柜中;陨石已经进了天文馆;铁矿已被保护起来。
不过这已经太晚了。
“我是檀香木!”我呼唤了一辈子,连庸人的儿子如今也已平平无奇。
哀哉!
材,非材,可能因人而改变呀!戒之!戒之!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美
这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一堆本来能够造就成不朽的艺术品的树根,被木匠认为“没用”而抛弃了。
木匠上山,选的是“可用”之材,要么作柱,要么作栋,再不当用,也要作椽。
这堆奇形怪状的树根做得了这些吗?做不了。
难怪木匠要叹息“没用”而离它们远去。
作为木匠,他衡量木头是否有用的标准就是“实用”。
其实,只要我们把视野稍微扩大一些,便可发现,像木匠这样用“实用”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人还不在少数。
找对象首先看他(她)家是否有钱,评判学生首先看他的考试分数多少,结交朋友首先看他(她)是否有利用价值……市场经济体制在促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人们形成了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观点。
我们是唯物主义者。
我们承认人要生存,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方面的问题。
讲究一点实用,追求一点功利,本也无可厚非。
但我们的
目光不能只盯在“实用”和“功利”上。
人为万物之灵,理应有除物
欲之外的更高层次的追求。
除了“实用”的眼光外,我们还要有审美
的眼光。
用审美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能够发现很多美的东西,能够造就
很多可造之才。
根雕艺术家用审美的眼光发现了树根身上的美,把它
们雕刻成了非常有价值的艺术品;钟子期用审美的耳朵听出了俞伯牙
演奏的乐曲中的美,两人成了“高山流水”的知音;蔡元培用审美的
眼光发现了行伍出身的沈从文文才的美,使沈从文成了北大的教授。
一堆树根在根雕艺术家的手里成了有价值的艺术品,一匹平常的
马在伯乐眼里成了千里马,一块石头在天文学家眼里成了陨石,这个
切都因为发现者用的是“审美”的眼光,而不是世俗的“实用”的眼光。
给我,给我一双审美的“慧眼”吧!为了奇形怪状的树根不被抛弃,为了千里马不“骈死于奴隶人之手”,为了这世界上的美不再被
埋没。
高考天津卷满分作文:他为我摆渡
我想他应该是出生在一个缺少浪漫的灰色年代,一个黯淡而不见
生动的枯槁岁月,一点点的摇曳都能够带来很多惊喜与闪光。
大概与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及他的自身阅历相关,他很稳重内敛,他不喜欢我的嚣张我的任性,要我懂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做到未雨绸缪。
不过他不知道这样做我很累,结果及过程都预测好了,安稳得让我觉得一切都很程序化。
他对我期望很高,给了我一双沉重的翅膀,让我像一只孤独的大雁,疲惫地飞翔。
我很努力地学习,可总达不到他希望的成绩。
我为
他放弃了我本该拥有的激情与活力。
从不表扬我,即使我拿了稿费、获得了荣誉证书。
有一次我看到
席慕蓉的一句话:“青春的无暇与无邪,就在于它的一去而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