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课外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教学

浅议课外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教学

浅议课外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教学
【摘要】在各种教育的组织形式中,教学是基本的组织形式,抓好教学工作,重视和发挥课外与校外活动的作用,才能全面地完成教育任务。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0278(2012)04-144-01
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看成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有人认为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界线将逐渐消失。

近几年来,有的教育家提出开展“第二课堂”,所以,既要充分地估价课外活动的作用,足够重视教学与课外活动的联系,也必须看到两者的差别。

在各种教育的组织形式中,教学是基本的组织形式,抓好教学工作,重视和发挥课外与校外活动的作用,才能全面地完成教育任务。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也不例外,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特征多种多样,是体育课的继续延伸和补充。

那么如何理解和认识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以及课外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呢?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和特点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
发展的目的。

课外体育锻炼具有组织形式灵活,内容方法多样;因人制宜,区别对待等特点。

首先,课外体育锻炼具有鲜明的课余性,它不受课程标准、教材等因素的制约。

因而组织方法非常灵活,既可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活动内容也丰富多彩,可以根据每个人情况和要求进行选择。

其次,课外体育锻炼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学生有年龄、性别之分,体质强弱千差万别,对活动内容要求各不相同,承担负荷的能力不一。

因此,在安排学生体育锻炼时必须考虑上述的不同特点,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使每个人都要得到适宜的锻炼。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则
课外体育活动要遵循自觉性、适量性、针对性等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的,有了兴趣就有了目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觉性。

这样才能自觉积极地投身于锻炼活动。

适量性原则主要是指锻炼要有适当的生理负荷,并在渐进的基础上有节奏地加大,并应随着人体机能的变化而变化。

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就能明显的克服“体质好的吃不饱,体质差的吃不了”的现象。

当然,在实际活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运动负荷量、强度和间隔。

针对性原则主要是指锻炼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进行,不要千篇一律,强行统一。

这一点正合乎了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特点。

同时这也是教学课程标准内容设计不到的,也是上课教学所达不到
的。

但在锻炼中也应认真制订锻炼计划,严格执行,适时调整,独自锻炼,切合个人的实际情况。

若参加集体项目的活动,则应注意自我调节。

三、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
在讨论和研究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首先应弄清楚它们的概念与内涵,它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体育课要按照体育教学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并认真制定教
学计划,系统的进行教学。

每次课的内容和任务都是全学年,全学期的一部分,以保证其系统性与连续性。

体育教学在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上,能够首先得到保证,体育教学要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系统的成绩考核,并评定出优劣。

体育教学比起课外体育活动与其它一些体育组织形式更有系统性,连续性、全面性、稳定性和法定性。

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首先是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更好地
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

每周上两节体育课是不够的。

在体育活动中,需要人体各组织细胞,分解能量物质供机体活动,能量物质在分解的同时,又不断地合成,这种分解与合成,在活动结束时,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前提下,物质的合成大于消耗,并在一定时间内进退过原有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原理,这原理的根本所在,关键是超量恢复的时间,据有关研究表明,每周进行五至六次体育活动,每次一小时,并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对
于发展学生身体,改善生理生化功能是比较合适的。

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并指导
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锻炼身体,但是,掌握技术和提高运动技巧,是与练习的时间与次数密切相关的,因此学生需要在课外活动中利用一部分时间来复习和巩固在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体育技术,技能。

对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应做到三个依靠,四个安排和五个
结合。

即依靠学校领导的重视,依靠全体教师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

四个安排即将每周两次至三次班级体育锻炼排入课表
锻炼项目的活动内容排成轮流表;场地器材排好分配表,辅导教师出工表等。

五个结合即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一般项目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传统项目与全面锻炼相结合,运动竞赛与宣传教育相结合。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增长体育知识,促
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水平等有其特殊的作用,每个学校均可根据自己的师资条件,场地器材设备和学生的爱好,选择一两项运动,长期开展,使之形成传统。

总之,每个学校课外体育活动都要形成一种气氛,一种氛围,形成一种传统,一种特色。

课外活动的另一种特点是在满足学生个人的爱好和发挥个人专
长方面,比体育课有更大优越性。

因此,课外活动对锻炼身体的实效性,具有自己的优势。

总之,在强调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是不能相互代替的组织形式。

因此,学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必须积极认真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做到课内外密切结合,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