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事物发展的原因_高2政治教案完整篇.doc

事物发展的原因_高2政治教案完整篇.doc

对教师的建议运用各种方式使学生理解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观察和分析问题评价重点1、学生是否对社会就业问题产生探究兴趣,并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调查与讨论。

2、是否能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提出有事实依据的见解。

3、是否能较完整地整理、归纳探究成果。

4、是否能运用哲理对职工下岗、社会再就业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5、是否能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国家、个人解决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

事物发展的原因_高二政治教案是贫穷到无法忍受的程度,然而还是经常为金钱而自卑,最后终于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对于类似这样的例子,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引用,通过学生自己探究获得结论,要比教师的讲解来得深刻。

②善于启发。

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和存在的问题,要善于启发诱导,使他们真懂真信,才能收到教学实效。

如关于正确对待机遇的问题,教材第7段的三个反问句,就是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的。

特别第三句,现实感、说服力更强。

经过启发,学生完全可以举一反三,得出正确的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机遇是指好的机会、好的境遇,可以说是一种幸运,但决不是什么”命运”。

机遇虽然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偶然之中又有必然。

抓住机遇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具有抓住机遇的准备和穷追不舍的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和开拓进取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聪明才智。

不具备这些条件,即使千百次地遇到良机也无济于事。

古往今来,抓住机遇获得成功和失去机遇悔之莫及的事例,都不少见,如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虽然机遇使他当上了赵国大将,但在与秦国的长平之战中,仍逃脱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

教材中的漫画(机遇为什么总是擦身而过?),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教师可多加利用。

③正反对照。

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正反比较对照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说明道理,会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更透彻的理解和接受。

④搞好分析。

要使学生对方法论要求懂、信、会、用,必须进行细致、透彻的分析。

如本框教学难点是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个人成长中的外部环境问题,教材中首先把外部条件分为不能自由选择的和可以自由选择的两大类,然后讲要对这些外部条件?quot;一分为二”的分析。

前者是大同中的小异,如家庭、学校条件的差别问题,仍属于正确对待顺境逆境的问题;而后者则涉及择友、交往和选择学习榜样的问题,学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较多,应联系实际搞好分析。

教材中设置了”议一议”栏目,可以作为突破难点的辅助手段。

3、处理好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问题,没有作为教学重点来处理,并不是说不重要,而是从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现实针对性出发来考虑的。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坚持对外开放的关系,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方针,也是哲学教学中传统的内容。

应当注意的是,新教材中突出了两点:一是突出了深化改革和坚持自力更生的一致性;二是突出“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的观点。

教材中引用了邓小平的两段语录,说明处理好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江泽民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也把它作为十二个重大关系之一,作了精辟的论述。

4、关于教学方法。

讲个人成长中的问题时,可采用讨论法,以便于交流和启发,机动灵活地解答疑难问题;讲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扩大开放的关系时,可采用讲读法,以便于学生理清思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深理解。

关于“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的教学设计示例复习提问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别起什么作用?(媒体显示)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图导入新课(媒体显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照片哪位同学能把袁隆平先生的事迹介绍一下?成功后的袁隆平在介绍“成材经”时说,和艺术家一样,科学家也需要灵感。

所谓灵感并不神秘,它是在知识、经验和思索结合后,由外界因素诱发而形成的创造性思维。

我培养灵感有四个字:就是知识+汗水。

由此可见,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是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

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就要既看到内因,又看到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二)、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板书)讲授新课现在请大家听说说一个真实的故事:神童的沦落(教师教学用书152页)198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什么是真正的理想幸福》为题征稿,在应征的2万余篇高见中被采用的只有16篇,作者年龄最小的李尊省是初中一年级学生,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吸收为编外记者。

然而在他以作文全县第一、总分全镇第八的优异成绩被重点高中录取时,由于哥哥因第二次高考落榜导致精神分裂症死了,母亲坚决不让他去上学的情况下,他放弃了学业……工作后的李尊省出众的才能受到了人们的赞赏,可是受到“大款”亲戚的嘲讽后,回家养蘑菇,分文没赚,想去学开车,却没有学费,最后,他在连续几十次盗窃后被抓获……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讨论)一、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板书)与李尊省相反的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媒体显示)弗莱明与青霉素弗莱明(1881一1955),英国细菌学家,曾任伦敦大学细菌学教授和瑞特·弗莱明研究所所长。

1922年发现溶菌酶,1928年发现青霉素。

l945年获诺贝尔奖。

弗莱明19O6年开始做细菌学研究工作。

1928年发现青霉素。

但由于难于提取和生产,一直未能用于医学。

直到1935年,他的助手钱恩和佛罗理也参加了研制,最后终于在美国姑娘丽找到的烂甜瓜上采到了青霉素。

自从发现和提取出青霉素之后,人类掌握了杀死葡萄球菌、链状球菌等多种病菌的有力武器。

据统计,那时每年有近2000万人患肺炎,而给他们注射食霉素之后,很快就可以康复。

另外,用青霉素治疗转染性脑膜炎、白喉、腥红热等也非常有效。

往常战场上的伤员伤口化脓发烧之后,护士们总是赶紧拿来纸笔,叫他们给亲人留下遗言。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青霉素的出现,不知挽救了多少伤兵的性命。

(媒体显示)青霉素的发现是不是纯属”偶然”?弗莱明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l、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板书)袁隆平、弗莱明正是正确地看待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坚持不懈努力,取得今天的成就的,而李尊省却不能善待自己的贫穷,走上邪路,因此,①个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

(板书)一个人的成长进步过程中如何充分重视内因的作用?大家先说说一个人进步的内因有哪些?(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一个人进步过程中的内因主要是指本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体表现在理想、志向、进取精神、意志、毅力、勤奋、战胜困难。

挫折、逆境的勇气等。

一个人的进步快慢和程度主要取决于本人的主观努力。

在相同的条件下,个人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所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贡献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即内在动力,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绩。

即使是孪生兄弟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里学习,外因虽相同,但进步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进步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成绩有好有差。

其关键就在于每个人的基础、动力、进取精神、努力程度等内因不同。

所以,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内因。

(媒体显示)想一想: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的,”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是为什么呢?事物发展的原因_高二政治教案人生道路上,顺利的境遇能为个人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逆境会给个人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能不能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都归结为顺境和逆境的作用、影响呢?(设置情景,媒体显示)小明的成绩在原来的学校是数一数二的,长期以来,他习惯了老师的赞扬、家长的宠同学们的羡慕,因而对自己一直有着较高的评价。

进入重点高中以后,小明才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同学们的成绩都不比他差,有的甚至还比他好。

由原来的学校尖子变成默默无闻之辈,这种学习位置的变换造成小明内心极大的落差,上课不专心听课,下课就和所谓的“游戏高手”在网吧留恋忘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期中考试6门有4门不及格,小明认为这次是自己“运气”不好,同桌劝小明不要跟那些“游戏高手”交往就能提高学习成绩……请大家议一议:你能帮助小明找出他这次考得不好的原因吗?假如下次小明的“运气”真的到来了,你认为小明能把握它,考出好成绩吗?你认为同桌劝小明不要跟那些“游戏高手”交往就能提高学习成绩的说法有道理吗?(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顺境、逆境都是外因。

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都归结为顺境和逆境的作用属于外因论。

外因论完全到事物的外部去找原因,是完全错误的。

关于外因论的错误,我们可以用地理环境决定论为例来说明。

(媒体显示)地理环境决定论主张,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矿藏等)直接决定人类的体质、心理和道德,决定人口的分布、种族的优劣、文化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并由此决定各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变化。

沙俄时代的一位学者叫做列夫·梅尼科夫的就曾经说:”水是历史的动力”。

其实不管是水,还是气候,还是资源,任何地理环境都不可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国家的地理环境差不多一样,但有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有的是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经济发达,有的不发达,差别非常大,用地理环境是无法解释这种差别的。

就在同一个国家,社会的变化是几千年、几百年、甚至几年或几个月就很显著的,而地理位置的显著变化却需要若干万年。

在若干万年内没有多大变化的地理环境,怎么能解释很短时间内的社会巨大变化呢?我国一百多年前是封建性的大清帝国,1840年后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中,我国的地理环境没有什么重大变化,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一样奔流,珠穆朗玛峰照样屹立在西藏高原上,硬说这一百多年中国社会性质的巨大变化,根本原因在于地理环境的变化,岂不是天大的谎话?因此,无论顺境或逆境,都只是一种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因此当身处顺境时,我们应头脑清醒,抓住有利时机争取早日成才。

遇到逆境时,我们也决不能悲观、消沉,而要以坚强的毅力,去迎接各种困难的挑战,并学会扬长避短,变不利为有利,坚定地走向成功的未来。

所以,小明首先应该全面科学地分析自己,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估,然后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不懈,这样,小明才能学好知识,为将来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做贡献。

③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板书)前面我们强调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但是,外因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是不是就不重要,可以忽视呢?2、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板书)(媒体显示)咸鸭蛋的故事据说古代有一个人,他不知道鸭蛋从何而来,别人告诉他说是鸭子生下来的。

某一天,他吃到咸鸭蛋,便赶快向人说;“你知道咸鸭蛋是什么生的吗?我告诉你,那是咸鸭子生的。

”请同学们分析,这个人的思想方法有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从思想方法上说,这个人完全不考虑外因,不能理解鸭蛋可以由于外部矛盾的作用而变为咸鸭蛋,他单纯从鸭蛋的内因去考虑,所以认为咸鸭蛋是咸鸭子生的,闹出了笑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