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训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选择题1.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

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

”此现象反映了( )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2.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 )A.增加了许多农业新品种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C.出现了近代大农业 D.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3.“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 A. 传统纺织业的发展 B. 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 民族工业的产生4.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的比较表。

这一现象造成(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列强控制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洋务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5.鸦片战争前,中国粮食产量中商品粮比重在10%以下;鸦片战争后,这一比重上升至17%。

材料直接反映了( )A.外资入侵破坏民族工业 B.传统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6.时文有曰:“洋人与中国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

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

”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7.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

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

”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开办轮船招商局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创办福州船政局8.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从洋务运动实践看,没有被洋务派列为“夷”之“长技”的是西方的( )A.军事技术 B.机器生产C.科技教育 D.议会制度9.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下列洋务活动哪一项符合上文思想A. 成立江南制造总局B. 创办轮船招商局C. 组建北洋舰队D. 创办京师同文馆10.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其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随时可以核查。

”这说明开平煤矿( )A.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B.产品主要远销国外,达到分洋利的目的C.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采用中外合资经营11.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上述材料反映出( )A.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起到了分洋利的作用B.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C.外商企业19世纪80年代后在中国逐渐消失D.李鸿章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12.观察下列“外国在华产业资本控制中国主要产品比重(1936年统计)”表,材料表明( )A.清朝政府完全放弃了中国工业化的主导权 B.民族资本企业沦为西方殖民主义的附庸C.外国资本控制了近代中国重工业的主导权 D.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的重工业资源13.“古人忠愤,异代略同,借热情规划商情,要与前人分一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望大家保全时局,莫教美利让诸邦。

”这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什么思想( )A.重义轻利 B.维新图强C.居安思危 D.实业救国1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企业。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首先出现在( )A.香港地区 B.沿海地区C.北京地区 D.内陆地区15.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大生纱厂、保兴面粉厂等企业( ) A.都是中小地主投资兴办的企业 B.都是私人建立的资本主义企业C.都采用了“官商合办”的形式 D.都是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表现16.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中记载:“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

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

”“上海兴”()A.标志着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城市经济格局C.主要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反映了中国人民主动融入世界的愿望17.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

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这一变化说明()A.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B.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C.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D.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18.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晚清的某一运动。

下列创办的企业不属于这一运动的“现代化尝试”的是()A.江南制造局B.福州船政局C.发昌机器厂D.汉阳铁厂19.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

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A.洋务运动的兴起B.“实业救国”呼声高涨C.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④为民主革命的新发展创造了条件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创立,就是官督商办企业制度的最初尝试,它可以称之为官商合作形式创建的股份制公司。

李鸿章具体说明了政府与私人投资者双方的地位和职能,“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冀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李鸿章设计的官督商办企业模式固然与传统的官营制度有关,但也有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成份,他认为要学习西方国家以政府力量支助工商业发展的做法,“查泰西各国专以商务立富强之基,故于本国轮船,莫不一力保护,使其可以坚守,不致为他船侵夺。

其维持之法,各有不同,英、法、美三国公司轮船,其国家每年津贴一百万金;……今招商局先后借拔官款一百九十余万,每年再加拔漕粮装运,似与英、法、美国家津贴之意相合。

”——摘自严亚明《简论洋务运动时期的企业制度思想》材料二1984午上半年,世界银行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国外股份制的经验,实行“社会主义合股所有制”的思路,……1984年7月,我国第一家股份公司——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的诞生标志着改革开放后我国股份制改革的正式起步。

继北京天桥百货股份公司成立之后,一些小型集体企业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上海、广州、沈阳等地也开始了股份制的试点工作,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的公司逐渐增加,试行股份制的公司包括大中型国有企业,行业也开始逐步扩大。

——摘自卢阳春《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三十年制度变迁研究及启示》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两种股份制企业的相同点及相似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现代两种股份制企业对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同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5—1931年中国土布在国内市场上的比重变化以手纺车和古老的投梭机而论,至少需要3人纺纱才能满足一架织机的原料需要,而且手纺纱的品质,一般不能达到16支以上。

因此,在产量与质量两个方面,手纺车一直是手织业发展的障碍。

纱厂的建立,恰恰替手织业解除了这些障碍。

它不独为手织业供应了足量的棉纱,使之无原料缺乏之虞,还为手织业制造了高细支棉纱,从而扩大了手织业的活动领域。

织户用了机纱以后,工效和质量都有所提高,这也是土布能与洋布争一日之短长的重要因素。

中国农村消费者对洋布向来不大感兴趣,而对土布情有独钟,问一个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他会告诉你穷人穿土布的衣服是因为这类布可以穿到相当于外国布的三、四倍或者五倍时间长……是因为它在冬天更暖和。

材料二: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材料三: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时间国别减少比例1915年与1914年相比欧洲列强约1/5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英国约1/2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法国约1/3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德国完全停止出口材料四: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1)材料一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近代以来中国农村的手工业并没有破产?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历史研究得出不同的结论。

(2)根据材料二表格,概括晚清政府在税收方面出现的重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这一时期发展的原因。

(4)据材料四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对中国社会有哪些进步意义?答案一、选择题1.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洋布质优价廉,大量输入中国后,严重冲击了中国的棉布,从而导致了中国自然经济的日渐解体,故选B项。

A、C两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错误;“农产品开始商品化”说法错误,D项错误。

答案:B2.解析:鸦片战争后,在外国工业品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促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答案:B3.解析:C依据题干“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反映了由于外国商品倾销,使中国家庭“纺”与“织”,“织” 与“耕”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这体现了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C项正确;A项与题干说法相反,应排除;B、D两项材料中无从体现,应排除。

答案:C4.解析:表格显示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降低,大量外国商品的输入,导致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使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选B。

答案:B5.解析:商品粮的比重上升直接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选D项。

鸦片战争前后尚未产生民族工业,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但这并不是直接反映的,而是本质上反映,B项错误;材料并未显示中国粮食出口国外,无法显示被卷入世界市场,C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