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发表时间:2015-01-27T09:45:48.7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6期供稿作者:曾凡玲1 范渝茜2 屈桂英3[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与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曾凡玲1 范渝茜2 屈桂英3(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 400016)(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物价办 400016)(3 78088部队卫生队 400039)【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031-02面对发病率不断增长的慢性病,面对日益严峻的员工健康状况与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单位仅仅为员工或个人每年安排一次健康体检已经远远不够。
健康体检的意义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疾病外,获得健康信息进行健康管理十分重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与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急需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符合体检中心实际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本文就通过国内外的健康体检模式实施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1 概论关于健康管理的定义,卫生部2006年关于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培训教材中如此描述:对个体或人群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其目的是调动个体、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各种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从健康管理的定义中不难看出,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
随之而来的健康档案管理、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管理、疾病管理以及完善的健康促进服务和它组成了健康管理的整个体系。
虽然需求如此强烈,但在我国很多医院包括大型的三甲医院的体检中心都很少开展健康管理工作,体检中心的很多工作都局限在体检。
而这些体检者的大部分来源于公司员工。
而单个的个体进行体检所占的比率很少[1]。
而对于公司员工的体检,则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进行健康管理。
有调查研究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健康管理理念和政策相对滞后,没有一个统一的章程来遵循。
各大体检中心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进行顺畅的资源共享[2]。
二是很多体检中心的体检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健康管理。
三是健康管理的宣传不够,人们片面地认为健康管理就是简单的咨询。
2 国外健康管理在体检中的应用2.1美国美国应用健康管理于体检中,主要体检在体检项目的制定和健康体检资料的管理。
美国卫生部和美国预防疾病服务工作组向国民提出为了筛查疾病和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以保持健康,就要定期体检,并制定了健康体检项目和日常健康生活建议。
并制定出了比较统计的基础体检项目(男、女共同项目)。
并通过性别、年龄段等进行特制体检项目。
在这些体检项目中,除了我国现有的体检模式中的检查、检验等项目外,还有咨询和指导、免疫接种、预防用药等项目。
比如在40~64岁年龄段:①体检周期:男性1次/5年,女性1次/3~5年;②体检项目:全面健康危险因素评估;身高;体重;血压;每年乳腺检查;血胆固醇;巴氏涂片(每年1次,连续3 年正常后改为每3年1次);乳房 X 线照片(40~49岁自己选择,50~75岁每年1次);结肠癌筛查;糖尿病筛查;性传播疾病(高危险人群)③咨询和指导:一般营养知识指导,限制高脂肪饮食,戒烟,控制过度饮酒,行车安全,绝经后的激素替代治疗和运动等。
④免疫接种:每10年一次破伤风和白喉的加强免疫接种,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流感疫苗接种,高危险人群建议接种甲肝、乙肝疫苗,肺炎球菌菌苗,流感疫苗,风疹疫苗和莱姆(氏)病疫苗。
⑤预防用药:对于有心脏病危险因素和已确诊心脏病的人群每天服用阿司匹林[3-4]。
而健康管理类计划通过和医生、医院及医疗服务机构达到某些协议来提供一定的服务,达到降低会员医疗成本的目的[5]。
2.2加拿大健康管理在体检中的应用与美国类似的是,加拿大也采用了预防性体检项目规划政策。
在具体的体检中,健康管理的理念相对更细致。
比如在健康体检时,加拿大的对不良行为习惯进行了细致的健康管理,包括摄入脂肪/胆固醇的饮食建议(30~69岁),摄入适量的钙(1000~1500mg/天),摄入适量的维生素D(50岁~64岁 200IU/天,65岁及以上400~800IU/天),规律适度的体能断粮,减轻体重咨询(超重),避免暴晒,安全的性行为/性传播疾病咨询;吸烟:戒烟标志,尼古丁替代治疗,水果和绿色蔬菜的建议,有效的戒烟计划;饮酒:出现饮酒相关健康问题,饮酒问题咨询;老年人:认知评估,跌倒史;口腔保健:刷牙/使用牙线,含氟化物的牙膏/填充剂,洗牙和牙病的预防,戒烟;个人安全:听力保护,噪声控制计划,行车安全带使用;子女安全:毒物控制/预防,烟雾检测器,睡衣安全,水温控制[6]。
2.3日本健康管理在体检中的应用日本健康管理包括健康调查、健康体检、体检后评估和帮助、健康增进活动、健康教育等。
健康体检主要分为团体体检和个人体检两大类别:团体体检是专业医疗机构对地方居民或在职人员的公共医疗服务,主要针对体检团体的职业等特点确定体检方案和内容;个人体检一般是自愿的,由政府机构有关部门发出体检通知,安排个人到指定的医院或检诊中心进行体检,费用一般由企业和保险机构共同负担[7]。
3 我国健康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模式探讨我国受国情的限制,在将健康管理应用于健康体检中既不可能有很完善的政策,也不可能有特别强大的商业运行方式。
我国健康体检中心要实现健康管理,其模式还有待统一,但无论哪种模式均可包括以下几个大的内容。
3.1健康档案管理服务为个人和人群建立永久性电子健康档案,意义重大。
①根据个人电子档案,健康管理专家、医学专家通过软件系统定期分析个人的健康变化,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而且能够发现不良倾向,及时向其发出预警,这样将有效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②根据个人动态电子档案,医疗专家可随时通过互联网和电话准确解答患者问医问药咨询,个人足不出户就能获得准确就医、用药指导,减少了误诊、误治、误服药现象。
3.2个人和团体健康管理服务指个人未患病预防模式,包括健康评估与健康干预服务。
健康风险评估是研究致病危险因素和慢性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是健康干预的依据;我们使用中国人发病风险评估模型[8]。
健康干预是健康管理的目标,至少应该有慢性病预防方法和危险因素控制方法,包括相关因素分析、整体控制原则、整体控制计划、危险因素控制、个性化饮食运动处方。
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又称企业健康管理,是以个体健康管理为基础,通过对企业人群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制定企业健康教育计划、健康体检计划、健康干预计划、健康服务计划,从而整体降低人群或单位慢性病发病率,提高人群或单位健康状况。
企业健康管理能够提高员工身体素质,使员工工作精力充沛,减少因生病缺勤等产生的工作不协调,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医疗费用。
3.3健康信息管理服务向个人、单位提供多种信息服务。
①信息发布服务:包括个人、单位现在、过去的健康信息、服务机构信息、健康知识信息、健康促进信息等通过网上、短信的方式发布;②信息查询服务:个人、单位通过网络查询个人企业健康信息、服务机构信息、健康知识信息、健康促进信息等;③信息提示服务:通过网络、短信方式向个人定期提示健康促进方法、进一步进行体检、健康管理、就医服务的内容;④网上健康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提供的健康服务具有方便、快捷、随时等特点,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网上健康管理能在网上提供所有健康管理服务内容,特别适用于进行干预服务。
健康管理服务网站则提供网上健康教育、健康信息咨询、信息发布查询、预约体检就医等全面健康服务。
3.4坚持长期而连续的后续服务建立长期联络机制,保证健康服务的连贯性,提供日常健康指导、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服务,定期追踪督导,动态监测管理,及时进行信息再收集和再评估,不断调整健康计划,确保健康管理计划得到长期有效的落实。
4 小结健康管理理念注入体检服务区别于传统体检“重查病轻干预”的工作模式,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但是其模式和内容都需要不断探讨和完善。
相信健康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康管理理念的不断加深,健康管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模式将会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1]中国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专家初步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6:141-147.[2]张雪燕. 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现状和方向的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4﹚:2163-2164.[3]Research Committee,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Foundation.Establishing a research agenda in health and productivity[J]. J Occup Environ Med,2004,46(6):518-520.[4]. Laura Mike B,Jennifer C. Results of the 2004 national worksite health promotion survey [J]. Am J Public Health,2008,98 (8):1503-1509.[5]An Overview of Healthcare Managem http:///9780763790868/90868_CH01_FINAL_WithoutCropMark.pdf[6]王伟刚,王毅盟.健康管理模式的国内外发展概况中国医药导报[J].2013.10(1):27-29。
[7]张涛. 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初探[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7﹙2﹚:24-26.[8]陈建勋,马良才,于文龙,等.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