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标准培训

课程标准培训




2.对公民素质的新要求。
──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实践能力。 ──收集和处理信息。 ──合作交流。 ──学会学习。 ──终身发展。

(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数学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 ──大众数学的兴起。 面向全体学生,建 立大众数学。注意提高人的素质,更多地考 虑满足日常生活和就业的需要;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学生个性、 兴趣、能力的差异,实行区别化的课程与教 学,包括实行水平区别化与分流区别化; ──注意数学的应用。问题解决成为数学教 学的核心,注意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 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 数学能赋予人的创造性;
数学是人类的文化。
第二部分 对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的解读
一、基本理念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 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 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 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 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
(三)关于学习内容
《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 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 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 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 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 理能力。
的基本用语(1)


数感是一种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 数感的主要表现: 理解数的意义;
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的运动和变化; 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学习内容的基本用语(4)
统计观念
统计观念是在不确定情景中、通过处理数据作出合理 推断的意识和能力。 统计观念的主要表现:
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三、课程目标的解读 四、课程内容的解读

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现代教育观念。 ──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建立有助于终身发展的评价体系等。
第二部分 对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的解读
一、基本理念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 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 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
第二部分 对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的解读
一、基本理念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 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 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 学。 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 多样(过程型评价、形成型评 价等)
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




第一部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 准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体目标、学段目标)。 都以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与 方法),情感与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按学段从“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 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具体阐述,且附加案例)。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按学段从“教学建 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三方面 具体阐述)。
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
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习内容的基本用语(2)
符号感
符号感是一种自觉地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
符号感的主要表现: 能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 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 行符号间的转换; 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 的问题。
第二部分 对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的解读
一、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 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 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 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二部分 对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的解读
一、基本理念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
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提倡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应用。它既为数学 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数学教 学内容的变化。注重算法、估算和近似计算; ──关注学生的参与活动,尤其是探究活动。 更多地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灵活性和统一性。西方国家从原先过渡的 “自由化”逐步走向统一,建立国家统一的课 程框架;前苏联(俄)、日本、中国等国家则 由以往统得过死开始注意一定的灵活性,如采 用“一纲多本”、“必修加选修”等形式; ──评价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容的基本用语(3)
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一种自觉地感受空间图形、运用空间图形的 意识和能力。 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
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
状,进行几何体与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摸型或画出图形; 能从较复杂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
素及其关系;
第二部分 对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的解读
一、基本理念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 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 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①树立数学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 的观念。 ②现代信息技术要致于学生的学习方 路的解读
二、设计思路
(一)关于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 第二学段(4~6年级) 第三学段(7~9年级)
第二部分 对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的解读
二、设计思路
(二)关于目标
《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 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 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第二部分 对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的解读
二、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 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 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 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 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 评价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