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

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

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务书苏州市木渎镇穹窿山地区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木渎,是苏州西南部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和秀丽自然景观。

穹窿山作为苏州八大山体之一,是木渎镇开发旅游资源的空间载体。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木渎镇穹窿山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对穹窿山地区山体的保护与整治也愈发凸现其重要性。

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穹窿山这一天然资源,为穹窿山周边地区的保护与整治提供依据,木渎镇穹窿山地区的开发建设需要科学规划、有序指导,根据市政府要求以及我局工作,我局将组织编制苏州木渎镇穹窿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划范围
木渎镇穹窿山地区
镇域用地规划图
根据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确定木渎镇穹窿山地区范围,东北边界为绕城高速公路,西侧、南侧边界如图所示,总面积平方公里。

二、总体要求
1.规划应在苏州市木渎镇总体规划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 规划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自身的地区特色,完善城镇职能和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穹窿山地区合理健康发展,增强城镇综合实力。

3. 规划应充分解读木渎镇穹窿山地区在吴中区的定位,分析其与穹窿山国家森林保护区的关系,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和生态、水域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科学适度地使用旅游资源,达到居住和旅游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 土地利用规划以山体、耕地的保护为前提,以总体规划和上层次规划为依据,促进现状工业的外迁,统筹安排各项城镇建设用地和空间布局,改善建筑风貌和公共配套设施,注重实现城镇集约化发展,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5.充分考虑山体、周边林地、耕地以及基本农田保护。

6. 规划应以“节能环保、高效便捷、安全舒适、公平有序”为指导思想,构建多层次的综合交通网络,并充分考虑旅游线路和对外交通。

7. 空间形态设计、绿化景观系统应充分体现生态保育原则和地方特色,建立城镇与自然协调统一的空间格局,构筑富有特色的城镇形象。

三、深度要求
1. 规划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深度要求,用地分类以小类为主。

2.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完善地区用地功能结构、布局和功能配置。

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3. 明确各地块土地使用性质、兼容范围控制、土地使用强度、环境容量控制及相关的规定性指标,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高度、色彩、风格等要求。

4. 建立合理、适当的人、车交通系统,确定各级支路的走向、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座标和标高,合理配置公交站点的线路和站场、站点位置及公共停车场布局。

5. 确定河道系统,明确河道断面和河道蓝线,提出沿河两侧建筑和景观控制要求。

6. 根据规划功能布局和总规人口容量的分配,从整体的角度完善规划用地范围的公共设施配套,用地规模、位置和界域。

7.结合穹窿山国家森林保护区现有山体、水域等自然条件组织生态和景观系统,创造高标准的城镇绿地系统。

分析确定本区域内可建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范围,并提出相应的环境容量控制指标,提出治理环境污染的要求。

8.对穹窿山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夯实基础,如采石取土宕口的复绿、山体周围工业的外迁、建筑风貌的整治、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整治、穹窿山国家森林保护区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等,提出具体的整治措施。

9.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规划控制廊道,落实各市政配套设施用地,规定其服务规模、建设位置、用地范围。

10.加强重点地段空间形态的研究,对该地区内的特征要素:如建筑物高度、道路街巷格局、景观节点、整体风貌等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方案。

11. 规划应深化、细化“6211”的内容(“6”即道路红线、绿地绿线、文物保护紫线和城市紫线、河道保护蓝线、高压走廊黑线、轨道交通橙线,“2”即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用地,“1”即高度和特色意图区),
要求“6211”需达到可以直接出技术条件的深度。

12.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技术控制要求,特别是土地适建性的规定、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

四、规划设计成果要求
1.规划设计成果的内容必须符合规划设计任务书的有关要求和国家有关标准。

2.规划设计成果包括纸质文件及相应的计算机文件。

3. 规划图按《苏州市规划图数据格式标准》要求进行编制。

数据标准从苏州市规划局网站()下载。

4. 纸质文件包括文本、说明书、设计图纸和图则。

内容必须清晰完整,设计说明书应准确、完整地阐述设计意图和内容。

设计图纸内容必须全面。

设计单位应提供设计说明书及文本20套,规格为A4。

5. 设计图纸要求
(1)区位图比例自定
(2)用地现状、规划图1:1000-1:2000
(3)土地适应性评价图1:1000-1:2000
(4)建筑质量现状评价图1:1000-1:2000
(5)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评价图1:1000-1:2000
(6)道路系统现状、规划图1:1000-1:2000
(7)地块划分编号图1:1000-1:2000
(8)公共与配套设施规划图1:1000-1:2000
(9)河道系统现状、规划图1:1000-1:2000
(10)绿化系统现状、规划图1:1000-1:2000
(11)市政工程管线规划图1:1000-1:2000
(12)重点地区城市设计1:1000-1:2000
(13)重点地区建筑形态布局示意图1:1000-1:2000
(14)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分析图1:1000-1:2000
6.计算机文件要求
全部设计成果均应制作计算机文件,图形文件采用AutoCAD R14的DWG格式文件,文本文件采用Microsoft 以上的格式文件。

电脑渲染图的计算机文件应采用国内较为普及、通用的计算机软件,提交以上计算机文件光盘1套。

五、时间进度要求
2009年12月下旬设计单位开展工作。

2010年2月下旬进行方案初审。

2010年3月下旬进行方案论证。

2010年4月下旬提交最终成果。

六、报送与审查规定
1.我局分两次对方案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书面意见和整理会议纪要,设计单位负责提供审查所必需的汇报资料和规划方案介绍。

2.规划论证后,设计单位应根据论证意见修改并制定正式规划成果,并按规定时限报送我局。

七、相关设计资料
1.规划设计任务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6.《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2006-2020)
7.《苏州市城市规划若干强制性内容的暂行规定》
8.《苏州木渎镇总体规划》(2009年)
9.《吴中区分区规划暨城乡协调规划》
10.《苏州市吴中区西北片区发展规划》
八、附则
1.我局负责协助设计单位搜集基础资料及现场外业调查,负责设计单位间以及相关规划设计间的协调工作。

2.规划署名权归设计单位所有,版权归我局所有,我局有权在规划审定后公开展示规划成果,并通过传播、媒介、专业杂志、书刊及其他形式介绍、展示、评价规划方案。

3.规划方案批准实施前,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同意都无权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展示设计成果。

4.如对本任务书有疑问,可在接到本任务书后致电或函我局,我局将做出口头或书面形式答复。

5.设计单位提交的规划设计成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我局有权终止合同:
⑴提交的成果不符合本任务书规定的。

⑵提交的成果图纸和文字辨认不清,内容不全或粗制滥造的。

⑶未经局同意,逾期上报规划设计成果的。

6.本任务书解释权归我局所有。

苏州市规划局
苏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