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二、等高线地形图上地貌类型的识别
二、等高线地形图上地貌类型的识别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或在不同等高线地 形图中,如何判断坡度大小?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坡度大, 等高线稀疏处坡度小。如果在两幅图幅、等高线疏 密程度和等高距离都相等,而比例尺不同的等高线 地形图中,对应部位的坡度由两图的比例尺决定, 比例尺越大,坡度就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就越 小。在两幅图幅、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而等高距 不同的地图上,如果比例尺相同,等高距越大,坡 度就越大。如何判断坡度的陡缓?
创设情景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1) 海拔(绝对高度):指某地高出 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 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地形图上地貌类型的识别
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同,相邻两条等高 线,其高差也相同。图上所有标注高度均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0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海平面。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问的高度差。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如盆地或山地。在图中可能看不到闭 合,而中断在图框边上,这是因为受测绘区范围的限制,但一定 会在相邻的拼接起来的多张图幅中闭合。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能看到重合,那只是陡 崖处出现。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的陡缓:密陡疏缓。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 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达标题
【答案】(1)东方 0~50米之间(2)C处有利条件 是直线路程短,不利条件是坡度陡;D处相反。 (3)B处等深线密集,水深;小港湾,易于避风; 离油矿近,运输方便。(4)离油港近;基本与等 高线走向一致,坡度小,工程施工难度小,且 油可从高处向低处自流。(5)E处有利条件:上游 有两个支流,水量较大;离油港近,架设线路 短。不利条件:E处到油港坡度大,架线困难; 落差小,水能小。F处利条件:落差大,水能 大;从F处到油港坡度平缓,架线容易。不利条 件:离油港较远,架设线路长,水量比E处小。
5.读右图,回答问题。 (1)B位于山顶甲的 , D、G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2)C、D两地高程相等,若分别 从C、D两地登上甲山顶,各有 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该地欲在图中建一油港, 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在A处 建港;方案二,在B处建港,经过分析 讨论最终选择方案二,试分析其理由。 (4)现欲从油矿区向油港铺设输油管道,线路如图中用“ ”符号所 示,试说明选择该线路的理由。 (5)港口计划在E处或F处利用水力发电,各有什么有利条件和不利 条件?
达标题
(2011•无锡模拟)右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 图。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①②③④方位的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①位于②的西北方位 B.②位于③的东南方位 C.②位于④的西南方位 D.①位于③的西北方位 2.甲处和②处相对高度的 最大值最有可能在 ( A ) A.449~450米之间 B.499~500米之间 C.899~900米之间 D.849~850米之间
例题
读下面的等高线图(图中的等高距相同),回答⑴~⑵题。 ⑴四幅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⑵关于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四幅图的地势均为东北高西南低 B.反映的区域 面积甲图最大 C.反映实际地形最详细的是丁 D.甲图的比例尺是丙图的3倍
例题
【解析】⑴水平比例尺不同时,在同 样一个等高距(即相对高度相同)情况 下,实际水平距离越短(图中比例尺 越大),坡度越陡,即比例尺大则坡 度大,比例尺小则坡度小。⑵比例尺 大小倍数是“线段”的大小倍数,而 图幅“面积”大小的倍数是“线段” 倍数的平方,故可知D项是错误的。 【答案】⑴D ⑵C
达标题
(2011· 成都模拟)读某地等高线图(等 高距:100米),回答3~4题。 3.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B ) A.东北流向西南 B.东南流向西北 C.西南流向东北 D.西北流向东南 4.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 是 ( B ) A.290米 B.385米 C.550米 D.632米
达标题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 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称分水线);山谷 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 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 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 域面积)和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河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2)判读河流流向 河流自高处向低处,即沿山谷由等高线数值 高处流向等高线数值低处。 (3)判断气候特征 气候特点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 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与背风坡,向阳坡与背阳坡)等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