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兽医外科学感染及损伤

兽医外科学感染及损伤

的有发热、心跳和呼吸加快、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等症状;感染更为严重者或病程 较长时可继发感染性休克、器官衰竭等; 当发生全身化脓性感染时,会表现出明显 的、危重的全身症状。
15
3.实验室检查 (1)一般均有白细胞计数增加和核左移。 (2)B超、X线检查和CT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深部脓肿或体腔内脓肿,如肝脓肿、脑脓肿等。 (3)感染部位的脓汁应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
12
2.转为慢性 当动物机体的抵抗力与致病菌致病力处于相持
状态,感染病灶局限化,形成溃疡、瘘、窦道或 硬结,由瘢痕组织包围,不易愈合。此病灶内仍 有致病菌,一旦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感染可重新 发作。 3.感染扩散 在致病菌毒力超过机体抵抗力的情况下,感染 不能局限化,可迅速向四周扩散,或经淋巴、血 液循环引起严重的全身感染。
13
六、外科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一)外科感染的诊断 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可作出正确诊断,必
要时可进行一些辅助检查。 l.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和机能障
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症状,但这些 症状并不一定全部出现,而随着病程迟早、 病变范围及位置深浅而异。
14
2.全身症状 感染轻微的可能无全身症状;感染较重
18
2.全身治疗 局部发生化脓性感染时常有全身反应,必须进
行全身治疗。 化脓性感染全身治疗的目的在于保护器官和组
织,使其不被致病菌、毒素及分解产物所毒害。 提高机体的防卫机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营养 状态,调节机体代谢的平衡,改善造血器官及排 泄器官的机能,改变血氧不足和组织乏氧的状态, 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等。
在炎症病灶的中心出现被动性充血(瘀血),白 细胞游出血管,产生局部浸润,局部的网状内皮 系统细胞的明显增生,出现肿胀、疼痛和机能障 碍。因此,血管反应是炎症的四大特征即红、肿、 热、痛的病理学基础
9
2.全身反应 在局部化脓时,除局部反应 外也能出现全身的症状,如体温升高、心 跳和呼吸加快、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减退 等。
17Biblioteka 手术疗法:包括脓肿切开术和感染病灶的切除。 如果局部化脓灶波动已很明显,应该立即进行
手术切开,保证畅通引流。 局部炎症反应剧烈,疼痛和肿胀及其他全身症
状(如体温升高、血液改变、结膜黄染等)都已出 现时,即使未形成脓肿,也应尽早局部切开减压、 引流,以减轻局部和全身症状,阻止感染扩散。 若脓肿已破溃,应进行扩创、清洗和引流,促 进病灶的愈合。
经过若干时间又并发它种病原菌的感染 再感染:被原发性病原菌反复感染时则称
为。
3
二、外科感染的途径 l.外源性感染 致病菌来自周围环境,通过皮
肤或黏膜面的伤口侵入机体,随循环带至其他组 织或器官内的感染过程。手术切口的感染也属于 外源性感染。 2.内源性感染 是侵人机体内的致病菌当时未 被消灭而隐藏存活于某部(腹膜粘连部位、形成瘢 痕的溃疡病灶和脓肿内、组织坏死部位、做结扎 和缝合的缝合线上、形成包囊的异物等)
19
治疗药物的选择 (1) 都应有明确的适应症,尽量避免滥用或随
便应用抗生素,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用药前直明确致病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
择合适的药物。 在获得细菌培养结果之前,可先根据感染的部
位、临床特征、脓液涂片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判 断可能的致病菌而选用某种抗生索,以后再根据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 量。
其中细菌的数量和毒力尤为重要。 2.局部环境 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局部
伤口中存有异物、坏死组织、血肿和渗出 液均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6
3.机体的防卫机能
(1)皮肤、黏膜及淋巴结的屏障作用 (2)血管及血脑屏障作用 (3)体液中的杀菌因素 (4)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5)炎症反应和内芽组织 (6)透明质酸:是细胞间质的组成成分,有黏性,
10
(二)外科感染的病程演变 外科感染的演变是动态的过程。致病菌、
机体抵抗力以及治疗措施三方面的消长决 定了在不同时期感染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 展可有3种结局。
11
1.局限化,吸收或形成脓肿 当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占优势,感染局限
化,有的自行吸收,有的形成脓肿。小的 脓肿也可自行吸收,较大的脓肿在破溃或 经手术切开引流后,转为恢复过程,病灶 逐渐形成肉芽组织、瘢痕化而愈合。
4
三、外科感染与其他感染的区别: 1、绝大部分的外科感染是由外伤所引起; 2、外科感染一般局部症状明显; 3、常为混合感染; 4、损伤的组织或器官常发生化脓和坏死过
程,治疗后局部常形成瘢痕组织; 5、治疗常采用抗生素和手术疗法。
5
四、外科感染发生发展的因素 l.细菌的致病力 致病菌起着主导作用,
验,有助于正确选用抗生素。 (4)怀疑全身感染,可做血液细菌培养检查
包括需氧培养及厌氧培养,以明确诊断。
16
(二)外科感染的治疗 治疗原则:整体与部分相结合,合理选择治
疗方法和抗菌药物,即既要消除外源性因素、切 断感染源,又要及早预防和注意营养支持,提高 机体免疫力等,充分调动机体的防御功能。 l.局部治疗 治疗局部化脓病灶的目的是使化 脓感染局限化,减少坏死,减少毒素的吸收,使 脓汁创液能顺利地排出以利于创伤的愈合,减轻 疼痛、促进再生修复过程。
兽医外科学
第三讲
1
第四章 感染
第一节 概 述 一、外科感染的概念 感染是机体对致病菌的侵入、生长和繁
殖造成的一种反应性病理过程。 外科感染的一般定义是指需要用手术方
法治疗 (包括切开引流、异物去除等)的感 染性疾病以及在创伤或手术后发生的感染 并发症。
2
几个概念 单一感染:由一种病原菌引起的外科感染 混合感染: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 继发性感染:在原发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后,
能阻止致病菌沿结缔组织间隙扩散。
7
五、外科感染的病理机制及病程演变 (一)外科感染的病理机制 外科感染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
两个方面。
8
1. 局部反应
致病菌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或者经过淋巴管 和血管侵入机体后发生感染时,引起局部血管反 应,包括血管扩张(充血)和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导致局部发红发热;大量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渗出 至组织间隙形成炎性渗出,造成组织水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