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介绍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介绍


所有剂型的检验量均需取2个以上包装单位(中药密丸、 膜剂,需取自4丸、4片以上)。
固体及半固体(粘稠性供试品)制剂检验量为10g。
液体制剂检验量为10ml。源自膜剂除另有规定外,中药膜剂检验量为50m2,化学药及 生化药膜剂检查量为10cm2。
抽样时,凡发现有异常或可疑的样品,应选取有疑问 的样品,但明显破裂的包装不得作为样品。
18
4、含动物组织(包括提取物)的口服给药制 剂
5、有兼用途径的制剂 应符合各给药途径的标准
6、霉变、长螨者 以不合格论 7、原料及辅料
参照相应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执行
19
供试品的抽样及检验取量
一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样量应为检验用量的3倍量 (以备复试)。贵重药品检验量可以酌减(至少要够 各种菌检查用的溶液)。
15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介绍
16
2005年版微生物限度标准的应用
•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其原料、 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是判定药品受到微生 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对生产企业的设备器具、 工艺流程、生产环境和操作者的卫生状况进行卫生学 评价的综合依据之一。
• 药品的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的检验,原料及辅料 的检验,新药标准制订,进口药品标准复核,考察药 品质量及仲裁等,除另有规定外,其微生物限度检查 均以本标准为依据。
1000级 ≤350,000 ≤20,00
100000级 3,500,000 ≤20,000
GB/T16294-1996
活微生数(个)/m3
≤5 ≤100 ≤500
沉降菌 洁净级别 100级 10000级 100000级
个/(∮90mm.0.5h) ≤1 ≤3 ≤10
6
菌种保存、复壮及管理
9
菌种的复壮
分离纯化:琼脂平板分离、单细胞(菌体或孢子)的 分离
通过宿主复壮 淘汰退化 理化因素诱变
10
菌种的管理
专人管理,加锁保存在冰箱内,保存菌种的冰箱不得 放置食品及易挥发性试剂及有机溶媒等
定期有专人按操作规程进行传代接种 菌种定期检查,发现染菌及变异现象应及时报告,研
究处理。 实验菌种不得任意带出 使用致病菌时应及时通知保管人员,用后必须及时处
14
菌液的制备(3)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 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 23~28 ℃培 养5~7天,加3~5ml0.9%无菌氯化钠 溶液洗下霉菌孢子,吸取出菌液, 取1 ml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9ml, 采用10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4~10-6,使细菌数约为50~100cfu/ml。
染的死角,室内无菌空气过滤器及紫外灯杀菌1小时。 人员:肥皂洗手, 0.1%新洁尔灭洗手,换无菌服、鞋,进入。 操作必须符合无菌要求,穿好无菌服后,不能反复出入无菌间,
手不能来回出入操作台。 在每次操作完毕,同样用上述消毒溶液擦拭工作台面,除去空气
湿气,用紫外灯杀菌半小时。 非无菌室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对外来维修人员要进行监督。 缓冲间不得放杂物、培养箱等。 定期对门、窗、墙面等消毒。 定期检查洁净度情况。
保存原则 保存方法 复壮 管理
7
菌种的保存原则
挑选特征典型的纯菌菌落 确定保存的合适菌体形态,凡能产生孢子或芽孢的微
生物都用孢子或芽孢保存 选择最适宜的保存方法进行保存 定期对保存的菌种进行检查
8
菌种保存的常用方法
琼脂斜面低温保存法 甘油冷冻管保藏法 半固体琼脂斜面低温保存法 液体石蜡保存法 超低温保存法(菌种) 砂土
4
洁净度的要求
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局部洁净度100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检验全过程必 须无菌。
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 净室(区)悬浮粒子、浮游 菌和沉降菌的 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洁净度验证。
5
尘埃粒子
洁净级别
尘粒数/m3
≥0.5um ≥5um
100级
≤3,500 ≤0
• 检查项目: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 控制菌的检 查。
17
2005年版微生物限度标准的分类
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示无菌的 制剂 应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
2、口服给药制剂 3、局部给药制剂
3.1. 用于手术、烧伤及严重损伤的局部给药制剂无菌 3.2. 眼部给药制剂: 3.3、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给药制剂 3.4、阴道、尿道给药制剂 3.5、直肠给药制剂 3.6、其它局部给药

11
菌种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 2600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104]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 [CMCC(B) 6494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MCC(F) 98001]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MCC(F) 98003]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CMCC(B) 44102]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MCC(B) 63501]
12
菌液的制备(1)
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 绿假单胞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中, 30~35℃培养18~24小时,取此培养液 1ml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9ml,采用10 倍递增稀释法,稀释至10-5 ~10-7,使细 菌数约为10~100cfu/ml。
13
菌液的制备(2)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 良马丁培养基中, 23~28 ℃培养 18~24小时,取此培养物1ml加0.9% 无菌氯化钠溶液9ml,采用10倍递增 稀释法,稀释至10-5 ~10-7,使细菌 数约为50~100cfu/ml。
药品的卫生学检查方法介绍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 戴红)
1
无菌室的质量管理 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药品的无菌检查
2
无菌室的要求
位置选择 面积大小 洁净度 采光 紫外杀菌 门 人流物流 地面墙面
3
无菌室的管理
陈设尽量简单,仅放置必需用的仪器设备 无菌室应每周和每次操作前用0.1%新洁尔灭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