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7全国卷语文高考诗歌阅读技巧及例题
2017全国卷语文高考诗歌阅读技巧及例题
高三语文考试里的古代诗歌阅读该 怎么答
• 诗歌鉴赏最只要的是对诗歌整体的把握和答题的规 范性。 先说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诗歌阅读作为阅读理解类的题目,读懂很重要,若是 对阅卷老师觉得你没有读懂诗歌,是可以直接给你零 分的。要读懂诗歌,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即“情”和 “景”,常有人说“诗歌不过情景两端。”大多数的 诗也确实如此。 • 首先要看诗歌中的意象,也就是景,一般明月表相思, 杨柳表惜别,竹梅菊兰是高洁品质等等,抓住诗歌意 象,了解诗歌类型,才能把握诗歌情感,才能做到对诗 歌的正确理解。
•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 水龙吟 秋兴 吴则礼 •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 • 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 • 空惊咤。 •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 • 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 注释:①贳:读shì ,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 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 也?” • 14、词结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 来抒发时光易逝的人生悲叹。下面诗句中与这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5分)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 卫风· 氓》) •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 时了)》) •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 刘禹锡《乌衣巷》) •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E.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Hale Waihona Puke •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 水龙吟 秋兴 吴则礼 •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 • 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去, • 空惊咤。 •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②。 • 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沾洒。 • 注释:①贳:读shì ,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③牛 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去此而死 也?” • 14、词结尾句“牛山底事,强成沾洒”,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 来抒发时光易逝的人生悲叹。下面诗句中与这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5分) •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 卫风· 氓》) •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 时了)》) •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 刘禹锡《乌衣巷》) •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E.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 15、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一句。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6分)
• 但是,你光读懂还是没用,还有注意答题的规范 性,一般高考阅卷老师看一道题的时间最多不 会超过四秒,如何要在四秒内让老师看到你的 答案,有两点,一个是分步答,一个是分点答。 分步答一般分三步:1、用了XXX手法 2、 写了XXX 3、表达了XXX情感。 一般高考诗歌是手法单一化,情感多元化,所 以不光要写出手法,找对情感,还要找全情感。 因为一般诗人作诗时,情感是复杂的,并不是那 么单一。
• AE(A项3分,“以乐景衬哀情”错误,词中的“草色芊绵,雨 点阑斑”不是乐景。E项2分,“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错 误,“生寒”的意思是绿色的榕叶让作者内心升起寒意,身感 悲凉。)
•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 要分析。(6分) • 【答案示例】 (1)作者运用“雨点”“天 涯”“山禽”“黄昏”等多种意象,写出了长 期贬谪海上的内心孤独和落寞,表达了诗人无 比凄凉,以及去国怀乡的复杂情感。(3分) (2)如“举头见日,不见长安”和“尚凭阑” 等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对国家的忠贞,其 中也饱含了对权奸的愤怒之情。(3分)
• 此外诗歌的手法要从 写作角度、修辞手法、表达方 式、表现手法、遣词造句等方面来看 ①写作角度:视、听、嗅、触 视觉里又分俯视、仰视、色彩角度等 ②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起兴、对比 等 ③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 ④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借物抒怀、寓情于 景、白描、衬托等 其中衬托有正衬和反衬,多考反衬,反衬也可叫对比,一 般有三类: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以古 衬今. ⑤遣词造句一般用于散文阅读,诗歌中不常见,常考的是 炼字题,此处不展开. 此外,要充分利用一切有效信息.如诗题、注释(很重要, 不然干嘛注释),包括题目本身,因为读懂题目才知道他 问的是什么,而且有时题目会给你暗示,帮助你理解,做 到具体题目你就知道了.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 行香子 • 赵鼎 •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 楼,将远恨,卷帘看。 •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 也,独自个,尚凭阑。 • 【注】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 对,遭到秦桧忌恨。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 (今海南三亚)。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 A.“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 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 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 C.“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 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 D.“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 “老泪凄然”, 表现了被贬谪的愁绪。 • E.“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 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 1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 C、D
C句感叹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D句感慨岁月流逝,人生易老。
•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 水龙吟 秋兴 吴则礼 • 秋生泽国,无边落木,又作萧萧下。澄江过雨,凉飙吹面,黄花初把。 • 苍鬓羁孤,粗营鸡黍,浊醪催贳①。对斜斜露脚,寒香正好,幽人 去, • 空惊咤。 • 头上纶巾醉堕,要欹眠,水云萦舍。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 ②。 • 月底蓬门,一株江树,悲虫鸣夜。把茱萸细看,牛山③底事,强成 沾洒。 • 注释:①贳:读shì ,赊欠。②社:一种民间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③牛山:《晏子春秋》载,齐景公登牛山,流涕曰:“美哉国乎!若何 去此而死也?” • 15、下阕写词人酒醉“欹眠”后,有“牵衣儿女,归来欢笑,仍邀同社” 一句。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这一句。(6分) • 答:这一句描写了词人酒醉中的梦境(或“想象”)(1分),词人回到家中, 儿女牵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参加社日活动(1分)。与下文醒来后眼 前孤独漂泊的生活(1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或“衬托”“虚实结合”)(1分), 表达了词人的羁旅愁苦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2分)。 •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 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 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 C.“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 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 D.“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 “老泪凄然”, 表现了被贬谪的愁绪。 • E.“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 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