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方案】黄山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黄山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6年度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以及《黄山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黄山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根据2015年汛后核查和2016年汛前调查,全市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369处,涉及5951户2.03万人和7亿元财产安全。
按地质灾害类型划分:崩塌352处,占25.7%,涉及373户1531人和0.5亿元财产安全;滑坡437处,占31.9%,涉及2959户1.0万人和2.7亿元财产安全;不稳定斜坡528处,占38.6%,涉及1658户0.6万人和1.9亿元财产安全;泥石流52处,占3.8%,涉及961户2870人和1.8亿元财产安全。
(一)地质灾害点分布。
屯溪区24处,涉及29户171人;黄山区169处,涉及558户2172人;徽州区141处,涉及469户1307人;歙县290处,涉及3485户11063人;休宁县389处,涉及915户3495人;黟县175处,涉及198户774人;祁门县178处,涉及194户1296人;黄山风景区3处,涉及过往游客和车辆。
(二)重点防范区域。
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数量、危险程度和人员财产受威胁情况,全市划分为黄山区太平湖—祁门县祁山等2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和黄山区甘棠-徽州区潜口等3个中易发区(详见附件1)。
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四县有地
质灾害隐患点1032处,占全市的75.4%,涉及4895户1.7万人,是全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县。
全市有重点乡镇26个,涉及4035户1.3万人。
(三)威胁对象。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城镇及人口集中居住自然村庄和工矿企业,景区景点游客集中区,铁路、公路以及乡村道路车辆和行人,水利、电力等重要基础设施是主要受威胁对象。
二、2016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一)气象预测。
2016年汛期(5~9月)总降水量较常年(963.6mm)偏多1-2成左右。
预计今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梅雨量接近常年(395毫米)或略多。
根据降雨趋势,预测5-8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期,其中梅雨季节在集中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下,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
(详见附件2)(二)地质灾害预测。
受地质环境等条件影响,2016年全市仍以岩土位移形式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主要灾害种类有崩塌、滑坡、泥石流。
崩塌主要发生在公路沿线和山区建房的切坡地段;滑坡主要发生在歙县、休宁县、黟县、黄山区的深山区;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徽州区、休宁县、黟县北部、黄山区东部和歙县西部。
由于人类工程建设活动强度的不断加大,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作用将明显增强,人类工程建设成为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三、地质灾害防治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防治工作责任。
1.黄山市防治地质灾害工作领导组负责全市地质灾害的组织、领导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市政府领导分片联系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安排执行。
(详见附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