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设计师复习资料

景观设计师复习资料

1. 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中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p1)2. 景观建筑是将天然和人工元素设计并统一的艺术和科学。

运用天然的和人工的材料—泥土、水、植物、组合材料—景观建筑师创造各种用途和条件的空间。

3. 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p2)景观美学是研究人对景观的“客观”反应从而理解人与景观之间的关系;
4. (p6)现存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完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

5. (p8)清康熙帝为了避暑,在承德北郊热河泉源头处建造了离宫避暑山庄。

6. (p11)在一个景观系统中,至少存在着五处层次以上的生态关系。

第一是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

第二是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

第三种生态关系是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四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生命与环境之间。

第五种生态关系则存在于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

7. (p29)在现代景观设计领域,空间是一种物质的存在,由一些具体“内容”构成。

不同的空间之间还有“空间关系”而空间关系的构成可能是下意识的、长期的、有机的,也可能是理性的、被人为制造出来的。

8. 景观形态的具体内容由点、线,面,形,色彩和肌理构成。

内容形成了空间形式的主要视觉因素。

一个点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圆心、一条线的两端,多条线的交点或一个范围的视觉中心。

9. 线是纵横交错,便形成矩形,在景观设计中这是最基本的。

(p30)
10. 三角形显得坚挺而有力,有运动的趋势,能使空间富有动感,随着水平方向的变化和三角形垂直元素的加入,这种动感更加强烈。

(p33)
11. 圆有简洁,统一,整体的魅力,就情调而言,圆给人以完美,柔和的感觉,也具有运动和静止的双重特性,正如本杰明.霍夫说;圆规的双腿保持相对静止,却能绘出完美的图。

12. 圆形在美学上是极具向心性的图形。

13. 色彩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造型之一,它赋予形体鲜明的特征(p37)。

14. 研究色彩,就是研究它的对比;明度、色调、色度对比以及补色关系。

15. (p38)补色、对比关系的安排时常造成互相排斥的紧张感,致使整个景观色调陷于混乱。

因此在运用景观色彩的补色和对比关系时,必须从色彩设计的整体出发,以求得最佳的色彩和和谐效果。

材质与空间尺度的关系的设计的要点。

16. 景观环境由空间,路径,边界,节点,中心,五部分构成。

17. (p42)三边或两边围合能限制视线,拥有较好的私密性,起到批护的同时又有景观的作用。

18. (p48)总体景观的人性尺度是指环境的尺寸或组成环境部分的尺寸比列适宜,并且使人产生清晰、明确、适合人的身体尺寸的感觉。

19. (p49)三个基本的尺寸将景观空间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①创造景观空间感的尺度:20-25m见方的空间,人们感觉比较亲切,是朋友交往的最佳尺寸空间。

大家可以比较自由地交流,一旦超出这个范围,表情和声音将产、难以分辨。

②形成景观场所感的尺度:110m左右的空间就是我们常说的广场尺寸。

这个距离视觉只能分辨大略的人形和大致的动作,产生广阔的感觉。

③形成景观领域感的尺度:390m左右。

20. 当阻隔物达到1.2m到1.5m高度时,身体的大部分看不到了,人的心理会产生一种安全感。

同时,作为划分空间的隔断作用逐渐加强,在视觉上依然保持连续性。

当达到1.8m以上高度时,人就完成看不到了,产生相当的封闭感(p50)
21. (p51)路径可以定义为:用作交通的线形景观空间:在景观中创造环形网络的连接形式;区域中的线型面。

22. (p52)运动是景观中活跃的因素。

23. 景观中路径的设计应对不同的使用者,功能和交通模式综合分析。

24. 路径的平面类型可以分“向心型”“环绕型”“随意型”,立面类型可分为“平坦型”“凹型”“ 凸型”和“坡型”。

25. 在决定景观的物质形式的时候,私密性常常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来考虑。

(p59)
26. 边界的平面类型可以分为“单一型”、“双重型”、“多重型”;立面类型分为“墙型”、“列柱型”、“高差型”、“记号型”等。

27. (p93)景观美学原则主要包括最大绿色原则和健康原则,体现在景观中独特性、清洁性、愉悦性和可观赏性等方面
28. 景观美学原则促使了一种古老艺术的回归,即视觉生态,一种景观美学,它反映了人对土地的眷念,重新唤起人与自然过程的天然情感联系,在生态、文化与景观之间建起一座桥梁。

29. (p98)现代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是一个极为综合,面向户外环境建设的学科,是一个集艺术、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应用型专业。

30. 景观设计是城市空间视觉形象与建筑景观系统的综合设计。

31. (p99)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1)合理的土地利用
(2)(p100)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
(p101)a.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
b.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
(p102)c.溶解公园、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d.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
(3)维护和恢复河道和海岸的自然形态,与环境整治相结合
(4)生态保护与物种多样化
(5)建立无机动车“绿色交通通道”
32. (p106)所谓环境心理学是研究实质环境与人类行为及经验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以研究人体与环境关系的最适性(human-environment optimization)为主要课题。

33. 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特点
1、把环境一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2、强调环境----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

3、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

4、具有多学科性质。

5、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

34. 环境心理学中比较流行的三种环境知觉理论是“格式塔知觉理论”、“生态知觉理论”、“概率知觉理论”。

环境知觉可以通过两个过程完成,一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即概论驱动;另一个是自上而下的过程,即数据驱动。

(p107)
35. 景观空间使用方式与行为(p108)
(1)、个人空间
人际距离可分为密切距离(0-0.45M)个人距离(0.45-1.20M)
(2)拥挤感和密度,它又分为社会密度和空间密度。

(3)私密度,私密性是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

(4)领域性,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为的行为模式,是所以高等动物的天性。

领域可分为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和公共领域三类。

(5)场所,场所是有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