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震》教案设计
4.同学们的猜想真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3课 地震,来了解地震的奥秘。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结合微视频学习,了解地震的成因
1.同学们带来了哪些实验器材?准备怎样设计实验方案?
我们的猜想如何呢?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大家的猜想呢?
(预设)
生:做实验。
实验时我们研究科学的最好的方法。课前大家根据微视频已经准备好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你们组打算怎样利用这些材料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3.通过学习微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探索预测地震的方法并借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通过进行模拟地震演习,学生知道地震自救的方法,认识到用知识、技能守护自己的生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地震是由岩层断裂所产生的震波引起的。
2.技能目标:搜集处理有关地震的信息资料,了解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发生不可避免及地震灾害。通过微视频、模拟实验和推理想象,自行获取地震的成因的知识。了解地震自救的知识,学会地震自救的方法。
3.除了观察地震前兆,还有先进的测震仪对地震进行预测。人们对地震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
微视频播放: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比欧洲整整早了1700多年。
4.现在,人们预测地震的仪器越来越先进,日本发明制造的测震仪能在地震发生1分钟前测出,但是1分钟是何等的短暂!关于地震的预测人类还在不断探索中,这项研究任务就落在了我们同学们身上。
通过观看微视频,你又了解了什么?
(预设)
生:我国的地震分布非常广。
生:我国处在地球三大地震带的其中两条地震带上。
确实是这样的,现在老师想问,地震有什么好处吗?
生回答。
观看微视频
交流归纳:
(1)地震能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
(2)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
(3)地震还造就了无数奇山异水。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代、现代对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关注人类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对地震的成因进行推理、想象。Fra bibliotek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地震成因的微视频、课件资料(地震前兆、保护、实验探究、练习巩固、反馈矫正等),和学生共同准备实验探究材料。
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根据微视频修改实验方案。
生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大家设计的很好。不过在动手之前,老师有个小提示:a注意安全。b注意分工合作。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对优秀小组的做法及时拍照鼓励,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跟进指导。
3.整理实验器材,小组归纳总结。
4.汇报交流。
生汇报交流。
大家的发现可真多,那毛巾、竹条相当于地震中的什么?
《地震的成因》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科学
3、课时: 1课时
4、学情: 学生在第一课已经认识了地球构造,知道地球最外层的地壳由一层岩石构成,地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通过微视频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震的成因、危害及预防地震的方法。
二、教学课题
3.地震的成因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修订后的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内容,在学生认识了地球构造及火山的形成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微视频、自主探究地震的成因、种类、地震在我国的分布情况以及我国古人对地震探究所做的伟大贡献,掌握地震预测的方法。分为四个活动:
1.交流处理信息资料。
2.通过学习微视频,引导学生提出并确定研究问题:自主探究了解地震的成因。
2.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生: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生:地震为什么能造成那么大的人员伤害?
3.那么,地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是由地球的哪一部分引起的?请大家猜想一下。
(预设)
生:是地球内部产生的。
生: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地震应该是由地壳引起的。
生:是由地壳、上地幔的岩石断裂引起的吧。
5.既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该怎样做呢?
学生汇报。
教师补充:同学们谈到了很多,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地震发生时自救常识)
/v?word=%B5%D8%D5%F0%D7%D4%BE%C8%B3%A3%CA%B6&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生:岩层。
那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B5%D8%D5%F0%B5%C4%B7%A2%C9%FA&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三 实践运用,深入了解
1.尽管如此,地震的破坏力确实巨大,地震的发生也不可避免,我们怎样来对地震进行预测,减少灾难的发生呢?
学生汇报。
2.正如同学们所说,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天气都会出现异常现象。请看同学搜集92&cl=2&lm=-1&st=-1&fm=&fr=&sf=1&fmq=1331693354093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B5%D8%D5%F0%C7%B0%B5%C4%D4%A4%D5%D7&s=0
5.整理归纳:
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的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6.既然地震这种自然现象存在于地球上,它和人类的生活就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前面的了解来说一说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危害?
学生准备:
1.有关地震的文字资料。
2.毛巾(每组两条)、长30厘米、直径1厘米的干木棍(或旧筷子、牙签)。
3带好书包,以备逃生演习用。
七、教学方法:观察法、自主互助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一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播放微视频:我们每天能够快乐的学习、幸福的生活,但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的人、许多的孩子却遭受着这样、那样的灾难,播放:唐山大地震、汶川5.12地震、云南鲁甸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