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预防安全知识培训

传染病预防安全知识培训

传染病预防安全知识培训
传染病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常见的传染病类型
1、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特点是传染性很强,传播速度很快,流行广。

2、沙眼:是一种通过手指、手帕、毛巾、脸盆及其他公共物品传播的传染病。

3、水痘:主要发生于儿童身上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发病较多。

4、细菌性痢疾: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患上痢疾后,会有发烧、腹痛、腹泻、排脓血样大便等症状。

5、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来势凶猛、突然高热、体温超过39C,甚至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身血细胞减少、肾功能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 综合症、呼吸衰竭及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潜伏期,较流感、禽流感潜伏期长,具体时间暂不确定。

二、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

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

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三,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

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四,通过日常接触传染。

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第五,通过血液传播。

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三、预防传染病的环节:
1 、控制和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三、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及预防
1、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

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

一般在接触病毒后 10 天开始 发热、流涕、咳嗽。

病程可 7-18 天不等。

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 3- 7 天出现。

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 4 天内有传染性。

任 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 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 直到疹子出现后的 4 天。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
①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 隔离患者。

③ 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 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④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
生,
⑤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
苗。

2、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
性呼吸道传染病。

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
病, 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
度传染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 季节较多见。

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

流腮的预防主要有:
① 最佳的预防是在适当的年龄接种疫苗。

②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

③ 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

④ 药物预防
3、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
的感冒病。

流感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

流感与普通感有着区别。

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 高热、昏迷、 抽搐,有时能致人死亡。

普通感冒较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要弱得多,一 般人在受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接种后 12 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 由
凉、淋雨、过度疲劳后,因抵抗力下降,才容易得病。

流感的预防措施有:
①注意体育锻炼,保证休息,增强体质。

②流感流行期间暂停集会,暂不探亲访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出门戴口罩。

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喷洒漂白粉液消毒。

③时要保持营养均衡和避免过度劳累,这是预防流感的基础措施。

④预防流感的最好办法是接种疫苗.
4、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样大便。

中毒型急性发作时,可出现高热并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

该病常年散发,夏秋多见,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是我国的多发病之一。

预防:易感人群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5、猩红热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
发于
10 岁以下的儿童,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以春季为多。

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及脱屑为特征。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本病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

预防:①猩红热病人要严格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为止。

②猩红热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

③不要让孩子与猩红热患者接触。

6、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低热、畏寒、头痛、流涕、上呼吸道炎症、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当天全身可见以四肢为主的分布均匀的淡红色圆形或卵形点状充血性斑丘疹,24 小时可遍布全身。

防治措施:
①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

②②接触风疹病人后早期注射免疫球蛋白有预防效果
③发现病人后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

7、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

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

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 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

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普遍易感。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4 天。

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温》37.5 C)、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

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

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由于这种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发疾病,其特点仍待进一步观察总结。

防护措施:
①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②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③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④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⑤尽可能频繁开窗,增进居住空间的空气流动。

⑥如果戴口罩,必须正确使用和处置,以确保其效力,避免因不正确使用口罩增加传播风险。

正确做法:用口罩仔细遮盖嘴和鼻子并系牢,尽可能减少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空隙;在口罩受潮或沾染湿气后,换上新的清洁和干燥的口罩;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口罩在每次使用后应丢弃并在除下后立即处置。

在触摸用过的口罩后,用肥皂和水或使用酒精洁手液洗手。

四、传染病的预防:
1 、预防流感:
(1)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 病人。

(2)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 嚏后.
(3)
(4) (5) (6) 部温
度达
到,可杀死细菌和病毒。

2、其
他预防: (1) (2) (3)
(4) 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等等。

(5)强化教室卫生。

及时清扫,使教室、走廊整洁优雅,经常开窗, 保持教学和生活场所空气流通清新。

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食用处
理得当的熟猪肉和猪肉制品.烹制猪肉时将猪肉烹制内
早发现、早诊断、站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将病人的衣物、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对患有传染病的动物要及时处理,彻底消毒和
深埋。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尽量不到人群
拥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