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券投资学论文

证券投资学论文

论技术分析三大假设在证券交易中的应用摘要:技术分析三大假设,不仅是技术分析的理论前提,也是投资者运用技术分析的基本前提。

三大假设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理解技术分析三大假设的内容。

同时,三大假设也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在股市中持续获得盈利的投资者,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技术分析三大基本假设要求,其在证券交易中是具有实战应用意义的。

关键词:技术分析三大假设应用正文:技术分析是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为目的,以图表为主要手段对市场行为进行研究。

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基于三项合理的市场假设:(1)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2)价格沿趋势线移动;(3)历史会重演。

通过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下三大假设的内容、合理性以及它在证券交易中的实战应用意义。

1、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第一个假设是进行技术分析的基础。

该假设认为,影响证券价格变动的所有内外因素都将反映在市场行为中,没有必要对影响价格因素的具体内容给予过多的关心。

包容性是技术分析的基石。

技术分析者认为,能够影响证券市场的任何因素—经济的、政策的、心理的等等,实际上都反映到价格及其成交量上了,他们知道市场涨落肯定有原因,但他们认为这些原因对于分析预测无关痛痒。

这个假设的合理性在于,投资者关心的目标是市场中的价格是否会发生变化,而并不关心是什么因素引起变化,因为价格的变动才真正涉及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其合理性:首先,技术分析人员认为,在出入市具体时机的选择方面,技术分析更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市场总是不断地向前看,试图包含未来的趋势。

市场价格所反映的不仅仅是许多正统证券评估专家的不同价值观,同时还包括许许多多潜在买方和卖方的期望、恐惧、猜测及很多有理或者无理的情绪,以及他们的需求和资源——所有这些因素挑战我们的分析,并且许多因素是无法用统计数据加以衡量的。

但是,每当买卖双方通过其代理商达成一笔交易时,所有这些因素都已综合反映在其成交的价格上了,而这一价格则包含了一切。

总而言之,由市场自身不断演进的价格已经包容了所有基本信息。

其次,我们举个例子,1999年10月公布了允许保险基金入市的消息,这显然是个利好的消息,但市场并没有像大多数分析家所认为的那样上升,而是继续下降。

这个例子说明,市场的运动并不总是按照人们“正常的”思维进行。

如果某一消息一公布,股票价格较以前一样没有大的变动,这说明这个消息不是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

如果有一天我们看到,价格向上跳空很多,成交量急剧增加,那么一定是出了什么利多的消息,具体是什么消息没有必要过问,它已经体现在市场行为中了;反之,向下跳空,成交量大增,也一定出了什么利空消息,上述现象就是这个消息在股票市场行为中的反映。

技术分析这一假设在证券交易中具有实战应用意义,它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第一,我们可以不理会价格变动的原因,就可以对价格变动的方向分析和判断。

某只股票的价格持续上涨,无论背后有什么原因,至少说明投资者的买入意愿大于卖出意愿,只需跟进买入即可获利。

第二,市场常常超越现实状况而提前预知价格变动的原因。

价格的波动常常在原因出现之前就已存在,价格变动的原因常常落后于价格的变动,因此技术分析者通常不理会价格变动的原因。

趋势形成的早期或市场转折的关键时刻,往往找不到原因,而技术分析却能从价格中发现一切。

2、价格沿趋势线移动价格沿趋势线移动是进行技术分析最根本、最核心的因素。

该假设认为,价格的运动是按一定规律进行的,如果没有外力的影响,价格将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

通常一段时间内,股票价格如果一直是持续上涨或下跌,那么,今后一段时间,如果股价没有调头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股票价格也会按照这一方向继续上涨或下跌,轻易不会改变原有的运动方向。

这一假设也有其合理性,因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在市场经济中是普遍存在的,供求关系决定了证券价格的运动方向,供求关系一旦确定,证券价格的变化趋势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只要该供求关系不发生根本的改变,证券价格的走势就不会发生反转。

只有承认证券价格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动,运用各种方法发现揭示这些规律,并对证券投资活动进行指导的技术分析法才有存在的价值。

首先,“顺势而为”是证券市场中的一条名言,如果没有产生调头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没有必要逆大势而为。

例如,一个股票投资人之所以要卖掉手中的股票,是因为他认为目前的价格已经到顶,马上将往下跌,或者即使上涨,涨的幅度也有限。

他的这种悲观的观点是不会立刻改变的。

一小时前认为要跌,一小时后,在没有任何外在影响就改变自己的看法,认为会涨,这种现象是不合情理的。

这种观点会一直影响这个人,直到悲观的观点得到改变。

众多的悲观者就会影响股价的趋势,使其继续下跌。

这是第二个假设条件合理的一个理由。

其次,我们了解,股票市场是个双方买卖的市场,价格的变动每时每刻都受供需关系的约束。

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必然上涨;如果供给过于需求,价格必然下跌。

供求规律是所有经济预测方法的出发点,从这种必然的关系上,技术分析者逆推出这么一个结论:无论什么原因,如果价格上涨了,肯定是需求大于供给,也就是买的一定比卖的多,从经济基础上说必定看好;反之,价格下跌了,肯定是供给大于需求,也就是卖的一定比买的多,从经济基础上说必定看淡。

股票价格不断地变化以求达到买卖双方的平衡,股票价格的变动总是朝双方平衡的方向努力。

达到暂时平衡后,遇外部力量的影响就会打破这种平衡,价格继续变动,以达到新的平衡。

应该指出的是,这种外部的力量是无时不在的,区别只是大小的不同。

技术分析的第二条假设对我们证券交易也具有实战应用意义。

第一,趋势是技术分析的核心,研究价格图表的全部意义,就是要在一个趋势发生发展的早期,及时准确地把它揭示出来,从而达到顺着趋势交易的目的。

单日的股票上涨或者下跌不足以说明趋势的运行方向,必须把价格的涨跌连续起来看待,才能发现趋势运行的方向和特征。

我们要顺着趋势的方向交易,只在趋势明朗之后采取行动。

毕竟稳定、持续地获利才是证券市场投资者所要达到的目的。

第二,趋势具有惯性运动的特征,趋势一旦形成将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要相信并尊重趋势运动的规律。

在一个既定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之前,不要轻易对趋势的改变做出预测和判断。

在下降趋势尚未结束之前的买入行为,在上升趋势没有改变之前的卖出行为,都是违背了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这一技术分析的核心前提。

第三,在股票的下降方向买入,上升方向中卖出是典型的逆势操作行为,这是失败的根源。

下降趋势也会偶尔上涨,但通常持续时间都不会太长,否则就不是下降趋势了。

既然持续时间不长,也就是盈利空间不大,意味着如果没有把握抓住这些微小的机会,潜在的风险就可能很大;至于上升趋势则很少直线上涨,曲折向上才是正常的上升规律。

虽然股票在上涨的过程中也会下跌,幅度当然不会太大,既然调整的幅度不大,也就是持续下降的风险不大,如果此时卖出股票,很难再找到买回的机会。

3、历史会重演“历史会重演”是建立在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之上的,人的意志是买卖操作行为的最终决定者,其行为受到人类心理学中某些因素的制约。

在某种情况下,投资者按某种方法进行操作取得成功以后,今后当遇到相同或相似的情况时,他就会按照同一方法进行操作;反之,他就不会按照前一次的方法操作。

这一假设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会影响投资行为,进而影响价格。

历史会重演说的具体点就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隐藏在历史里。

由于人性的弱点,股市历史会重演,正如圣经所说“阳光底下无新鲜事”。

历史的重演表现为时间周期的再现与价格形态的重演。

比如美国华尔街两次股灾的惊人相似。

1929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大崩盘;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又一次暴跌。

这两次暴跌,在发生的季节、时间间隔和价格形态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从阳历上看,两次股灾高低点的时间差了11天;但从阴历上看,最多差1个月,考虑到1987年有闰6月,实际上两次股灾高低点的时间最多仅差1天。

股市历史是存在重演的现象,像1929年和1987年两次股灾那么惊人相似的例子是很少的。

股市历史经常会以改头换面的方式重演,因此许多投资者不能正确的予以识别,一次又一次地与股市大机会失之交臂,或一次又一次地被股市戏弄而套住。

股市是按照人性的弱点来设计的,人性弱点是很难改变的,所以股市历史会重演。

这一假设在证券交易中同样具有实战应用意义。

第一,历史会不断重演告诉我们,价格运动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在重复发生的,许多人不能很好地运用技术分析,并非技术分析本身有什么错误,而是对其理解出了错。

我们只要善于学习调研,努力战胜自身的人性弱点,就很有希望在股市上脱颖而出。

第二,股票的买卖要有根据,个人的市场感觉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捕捉到市场的先机,但发生错误的原因也恰恰由此产生。

按照技术分析买卖并非百战百胜,每一种技术分析方法都存在特有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但这并不能够否定技术分析的普遍应用价值。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三大假设构成了技术分析理论的坚实基础,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必须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进一步地用好技术分析的基础,从而做出正确的分析结论。

因此,我们在证券交易中进行技术分析时,需要正确理解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并学会加以应用,从而使我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

我们要善于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深地了解技术分析三大假设。

参考文献:[1]潘金生.《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年1月[2]吴晓东.《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年3月[3]普林格著;笃恒,王茜译.《技术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7月[4]约翰·墨菲著;丁圣元译.《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地震出版社. 2010年1月[5]王玉霞.《证券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年8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