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003过热器设备技术标准

G003过热器设备技术标准

Q 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DT-IPSPC1021.G003-2007过热器技术标准2007-11-05实施2007-10-20发布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引用文件和资料 (1)3概述 (1)4设备参数 (1)5零部件清册 (1)6检修专用工器具 (2)7检修特殊安全措施 (2)8维护保养 (3)9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 (3)10检修记录 (4)前言为实现企业设备技术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设备工程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设备工程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勇。

本标准主要审定人:张志刚。

本标准批准人:韩旭东。

本标准委托设备工程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过热器技术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过热器的概述、设备参数、零部件清册、检修专用工器具、检修特殊安全措施、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检修记录等相关的技术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大唐盘电锅炉过热器的技术管理工作。

2引用文件和资料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锅炉说明书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600MW HG-2023/17.6-YM4型3概述过热器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末级过热器、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分隔屏、立式低温过热器和水平低温过热器、顶棚过热器和后烟道包墙系统。

末级过热器位于后水冷壁排管后方的水平烟道内,共96片,管径为φ57,以190.5mm的横向节距沿整个炉宽方向布置。

过热器后屏位于炉膛上方折焰角前,共24片,管径为φ60,以762mm的横向节距沿整个炉膛宽度方向布置。

过热器分隔屏位于炉膛上方,前墙水冷壁和过热器后屏之间,沿炉宽方向布置六大片,每大片又沿炉深方向分为八小片。

管径为φ57,从炉膛中心开始,分别以2286mm,3048mm的横向节距沿整个炉膛宽度方向布置。

立式低温过热器位于尾部烟道转向室内,水平低温过热器上方,共130片,管径为φ63,以142mm 的横向节距沿路宽方向布置。

水平低温过热器位于尾部竖井烟道省煤器上方,共130片,管径为φ57,以142mm的横向节距沿路宽方向布置。

顶棚过热器和后烟道包墙系统部分由顶棚管、侧墙、前墙、后墙、后烟道延伸包墙组成。

形成一个垂直下行的烟道;后烟道延伸侧包墙形成一部分水平烟道。

4设备参数4.1技术规范5零部件清册序号名称物资编码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储备量1前顶棚过热器Φ63×715CrMo2后顶棚过热器Φ57×6.515CrMo13包墙过热器Φ57×720G44水平低温过热器Φ57×720G5水平低温过热器Φ57×820G6水平低温过热器Φ57×715CrMo7立式低温过热器Φ63×715CrMo8分隔屏Φ57×715CrMo9分隔屏Φ57×812Cr1MoV序号名称物资编码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储备量10分隔屏Φ57×912Cr1MoV11分隔屏Φ57×7TP304H12分隔屏Φ57×9TP304H13后屏过热器Φ60×915CrMoG14后屏过热器Φ63×7.512Cr2MoWVTiB15后屏过热器Φ60×912Cr1MoV16后屏过热器Φ60×1112Cr1MoV17后屏过热器Φ60×1212Cr1MoV18后屏过热器Φ60×8TP347H19后屏过热器Φ60×912Cr2MoWVTiB20后屏过热器Φ60×11TP347H21后屏过热器Φ63×11TP347H22后屏过热器Φ63×8.512Cr2MoWVTiB23末级过热器Φ57×1012Cr1MoV24末级过热器Φ57×812Cr2MoWVTiB25末级过热器Φ57×912Cr2MoWVTiB6检修专用工器具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坡口机台1 2磨光机台1 3旋转锉台1 4扳手12"只2 5盒尺只1 6手提砂轮机台1 7塑料堵只10 8小撬棍根2 9手拉葫芦2T个2 10钢丝绳、吊环、卡具套2 11对口卡个27检修特殊安全措施7.1检查阶段的风险分析7.1.1照明充足,炉内电源线绝缘必须良好。

7.1.2进入炉内,必须佩戴防尘口罩。

7.1.3进入炉内,炉外必须留监护人。

7.1.4在炉内正负压不合适时,与运行人员联系调整引风机出口挡板。

7.1.5炉内、外的联络方式必须安全可靠,尽量使用对讲机。

7.1.6检查入口联箱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7.1.7在炉内检修使用工具包。

7.1.8管子割下来以后,必须进行加装塑料堵。

7.1.9检修结束后,要将杂物全部清理到炉外。

7.2检修阶段的风险分析7.2.1每天开工前工作负责人向工作班成员及民工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工作结束后,总结当天的安全工作情况7.2.2在进行检修时做好协调工作,使用电动工器具必须用漏电保护器,照明灯要做到人走灯停。

7.2.3在进行修后水压试验时,检修人员应撤离现场,并作好协调工作,在不同地点设专人监护,必要时应设围栏。

7.2.4在检修中使用扁铲、铁丝、锯条等时要时刻注意不能将断头迸入管子内部。

7.2.5作业时,其他闲杂人员不得入内。

7.2.6现场设专职安全监护人。

7.2.7现场设专人协调指挥。

7.2.8对所发生的违章行为进行批评指正,行为严重的要进安全教育室学习。

7.2.9使用电动磨光机等器具时应戴防护眼镜。

7.2.10高空作业时要系好安全带或防坠器,工具要放在工具包内。

7.2.11工作现场明火作业时,专人监护,并配置灭火器。

7.2.12检查文明施工和检修,检修现场铺设胶皮、塑料布或石棉纸,保证三不落地,每天收工前认真清扫卫生,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7.2.13进入炉膛内部检修时,严格执行检修工艺规程和炉膛内部进出制度,保证检修工作顺利进行。

7.2.14检修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部里反映,以制定处理措施。

7.2.15严禁上下抛掷工具、材料,每天使用的工具必须装在工具带内。

7.2.16检修现场严禁吸烟,一经发现严格处理。

8维护保养8.1对过热器进行维护最重要的就是任何时候都要使其内外表面保持干净。

有效的利用吹灰器,选择合适的吹扫周期。

8.2利用检修机会对过热器外表进行检查。

发现过大的渣块堆积,就必须立即除去。

8.3对给水进行正确处理,控制蒸汽品质是保证过热器内表面洁净的根本手段。

9检修工序及质量标准9.1过热器清灰9.1.1管子表面和管排间的积灰用高压水冲洗或用压缩空气清灰。

9.1.2包覆过热器的管子表面以及鳍片积灰用高压水冲洗或压缩空气干除灰。

9.1.3进入过热器检修现场的所有电源线须架空,电气设备使用前应检查绝缘、触电和漏点保护装置。

9.2过热器外管检查9.2.1检查管子磨损a)检查吹灰器吹扫区域内管子或测量壁厚b)检查包覆过热器吹扫孔四周管子或测量壁厚c)检查蛇形管弯头或测量壁厚d)检查包覆过热器开孔四周管子e)检查屏式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的外圈向火侧和测量壁厚f)检查从管排或管屏出列的管子或测量壁厚g)检查屏式过热器自夹管h)检查屏式过热器与水平定位管的接触部位i)检查穿墙管与穿顶管j)检查水平布置蛇形管管夹和省煤器悬吊管附近管子9.2.2检查管子蠕胀a)检查蠕胀须使用专用的各类管径胀粗极限卡规或游标卡尺b)测量屏式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的外圈管管径c)测量低温过热器的引出管及其他可能发生蠕胀的蛇形管管径d)检查屏式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的管子外表,特别是向火侧管段表面氧化情况9.2.3检查包覆管和穿顶管的密封a)对包覆管的鳍片拼缝去灰、去污、检查b)对穿顶管的密封套管焊缝去绣、去污后,进行检查或无损探伤抽查9.2.4检查管排变形和整形a)检查管排横向间距。

消除横向间距偏差和变形的原因,并整形。

b)检查管排平整度,宜割除出列管段,消除变形点后再焊复。

c)检查管排的管夹和管排间的活动连接板及梳形板d)检查屏式过热器管排与水平定位冷却管的连接与定位e)检查顶棚过热器下垂9.3割管检查9.3.1金属监视管段的位置由金属监督部门确定9.3.2化学监督管段的位置由化学监督部门确定9.3.3监视管割下以后应标明管子的材质、部位、向火侧面和蒸汽流向9.3.4管子割开后现场的上下管口进行封堵9.3.5管子切割后监视管应保持原样和完整9.3.6严禁使用割炬切割监视管9.4管子焊缝检查9.4.1对联箱管座与管排对接焊缝去绣、去污、抽查9.4.2全面检查运行10万h后的高温过热器出口联箱管座与管排的对接焊缝,并由金属监督部门对焊缝进行探伤抽查9.4.3全面检查运行10万h后的异种钢焊缝,并由金属监督部门进行无损探伤抽查9.4.4打磨管座焊缝裂纹,彻底消除后进行补焊。

焊接时应采取必要的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措施9.5防磨装置检查9.5.1检查防磨装置,防磨装置磨损和烧损变形严重时应予以更换9.5.2检查防磨装置的固定位置9.6管子更换9.6.1割管a)参照水冷壁鳍片管的割管要求进行包覆过热器鳍片管割管b)管子切割后现场管排开口处进行封堵并贴上封条c)割点附近的管夹应在切割前与管子或所在管排脱离d)管子切割时不应损伤相邻的管子e)管子切割应采用机械切割,特殊部位而需采用割炬切割的,则应在开口处消除热影响区。

9.6.2新管检查a)新管检查外观1)检查管子表面裂纹2)检查管子表面压扁、凹坑、撞伤和分层3)检查管子表面腐蚀4)外表缺陷的深度超过管子壁厚的10%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5)检查弯管表面拉伤和波浪度6)检查管径及壁厚b)对管子进行光谱试验c)新管内部检查,对口前必要时用压缩空气吹扫9.6.3新管焊接a)管子对口应按照DL5031—1994的5.1和5.2进行b)管子焊接工艺按照DL5007—1992的5.0进行。

c)新管施工焊口须100%探伤10检修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