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行星的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行星的运动
C.地球是绕太阳运动的一颗行星 D.地球和其它行星都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例2:从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到银河系中有两颗
行星绕某恒星运行,两行星的轨道均为椭圆,
观察测量到它们的运转周期之比为8:1,则它
们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之比为(
A.2:1
B.4:1
B
)
C.8:1
D.1:4
例3:设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27天, 则地球的同步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
(3)开普勒定律是由行星运动的观察结果而总结出来的
规律,它们每一条都是经验定律,都是从观察行星运动
所取得的资料中总结出来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6.1行星的运动 (共13 张PPT)
C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及其 它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B.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它行星都 绕太阳运动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一节 行星的运动
一.古代关于天体运动的两种观点
1.地心说:
形成: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 多克斯在公元前三世纪提出,后来经托勒密(90-168)进一步发展
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代表人物:托勒密
基本观点: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
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它 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统治很长时间的原因:
①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 ②符合宗教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说法。
缺点 :描述天体的运动遇到了困难
2.日心说:
哥
形成: 约在公元前260年,古希腊 白
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最早提出了日心
尼
说的观点。但真正发展并完善日心说 的,是来自波兰的哥白尼(1473-
1543)。
观 测 用
代表人物: 哥白尼
与月球中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之比为:B
A: 1/3 B:1/9 C:1/27 D:1/18aT月2 T卫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6.1行星的运动 (共13 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6.1行星的运动 (共13 张PPT)
注意:
(1)开普勒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也适用于卫星,只不 过此时比值 k 是由行星质量所决定的另一恒量.
(2)行星的轨道都跟圆近似,因此计算时可以认为行星
是做匀速圆周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6.1行星的运动 (共13 张PPT)
a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6.1行星的运动 (共13 张PPT)
2.开普勒第二定律
(面积定律)
对于每一个行星而言,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在相 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若tAB= tCD = tEK ,则sAB= sCD = sEK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6.1行星的运动 (共13 张PPT)
V近>V远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6.1行星的运动 (共13 张PPT)
3.开普勒第三定律
(周期定律)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 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即:a3 / T 2 = k
K是一个只决定于被绕天体(中心天体)物理量
a
3 木
a
3 火
a
3 地
k
T木2 T火2 T地2
a
3 月
a
3 卫
k'
的
天
基本论点: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
它行星都绕太阳转动 。
文 仪
器
缺点: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行
星绕太阳的运动轨道不是圆
哥白尼雕像(加沙)
二.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6.1行星的运动 (共13 张PPT)
形成过程:
若是匀速圆 周运动……
怎么回事
开普勒(德国)
呢…… 第 谷(丹麦)
潜心研究
→
8分的误差
←
↓
二十年的精心观测
↓
四年多的刻苦计算
否定19 种假设
↓
行星轨道为椭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6.1行星的运动 (共13 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6.1行星的运动 (共13 张PPT)
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 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