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七律·长征》一课一研
时间:2016年4月13日
地点:五年级教室
参加人员:张莉莉袁晓敏韩小丽王晓娟
内容:冀教版五年级下册《七律·长征》
一、张莉莉教师授课、其他教师听课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对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即将到达陕北,胜利在望时,回首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历程,觉得一切困难都在掌控之中,都可以等闲视之,于是激情满怀,豪情万丈写下的一首气势磅礴,气壮山河的格律诗,再现了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
二、张莉莉教师说课
《七律·长征》说课稿
我今天讲课的内容是《七律·长征》,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教学过程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对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诗歌,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即将到达陕北,胜利在望时,回首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历程,觉得一切困难都在掌控之中,都可以等闲视之,于是激情满怀,豪情万丈写下的一首气势磅礴,气壮山河的格律诗,再现了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说学情分析。

本课相对于小学学生来说,距离他们的生活比较遥远,要如何让学生在课前能更多更好地对长征有一个较好的理解,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在上课前,通过阅读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交流他们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相关故事,老师在适当的补充一些相关资料,为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奠定基础。

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速度,提高教学效率,能增强理解和保持;能激发学习动机等。

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所出示的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材料主要是为了渲染文本内涵,增进学生感悟理解。

3、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五岭、逶迤、磅礴、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2)了解诗的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品读诗句的意思,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结合资料,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其所描绘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体会毛泽东的英雄气度与博大胸怀。

(3)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伟大领袖的思想感情。

4、说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说教法。

(1)为了突破难点,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呈现,进行情景设置,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文本赏析法,通过诵读、表述、感悟对文本进行解读,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二、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了四个环节,分别是: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首先由歌曲《十送红军》导入,让学生在听歌曲的同时把学生带到战火纷飞的年代,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长征的故事,更激发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兴趣。

(二)自学导读,感悟诗意
(1)播放朗读视频,听读。

(课件出示全诗)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文,你可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
指生读诗,读生词,注意正音,特别是“逶迤、磅礴、岷”。

???
(2)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划分的节奏自由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全文。

(三)品读诗歌,感悟诗情
在研读诗歌这一重要环节,我从概括全诗的句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入手,通过学习全诗概括中心的句子总结学习诗歌的方法“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来学习诗歌,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观看、补充资料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理解诗歌,体会出红军不怕艰难险阻和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也是对本文的一个补充。

三、板书设计
通过简单的板书设计,加深学生体会红军的英勇无畏和豪迈气概。

七律·长征
难只等闲
乐观英勇无畏
“一课一研”活动记录
2016年 4月13日
记录人:袁晓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