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 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
作用
决定作用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辨证关系
• 1、社会存在 • 2、社会意识 •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的重要意义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 物质方面,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 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


关 系
(4) 社会意识 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 且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辨证关系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 观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
唯心史观
决定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决定
唯物史观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 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将社会形态的 发展看作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社会发 展的规律,对于认识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存 (1)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 会 意
(2)
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
识 的 辩
(3)社存会在意的识反是映社会
唯 物 史 观

心 史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3)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的谋得方式,其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
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统一。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3)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第一,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 的基础,是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
词汇变化与社会发展

词汇是社会历史文化足迹的印记,从词汇的演变可以看到社会的演变和
时代的进步。通过词汇还可看到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不同层面的变异
• 1966年至1976年十年间 最流行的词汇是:走资派、当权派、 革命 造反派、红卫兵、 最高指示、 反动学术权威、 文攻武卫、 老三篇、抓革 命、促生产、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大串联、 ……1979年至1999年 二十年间中国最流行的词汇 :中国特色、改革、平反、 万元户、 国债、股 票、倒爷、奖金、打工、一国两制、赞助、 希望工程、下海、第三产业、生 猛海鲜、电脑、白领、大款、打假、商品房、市场经济、招商引资、资产重 组、软着陆、降息、年薪、知识经济、按揭、克隆、上网……
【教学要点】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 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什么是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
观点解释社会历史的观点。 唯心史观——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
观点解释社会历史的观点。
2.唯心史观的理论缺陷 (1)片面夸大人们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看到
隐藏在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根源。 (2)片面夸大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而没有
看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 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生产方式
决定
基本 制度
阶级 结构
政治 观点
法律 观点
道德 观点
第三,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资本主 义社会
封建 社会
• 3.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 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 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2010)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 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 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 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 从这两个时代流行的词汇中非常明显地看出:前者流行政治词汇,后者流行 经济词汇;前者流行革命词汇,后者流行改革词汇;前者以阶级斗争为纲, 后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前者流行封闭词汇,后者流行开放词汇;前者单从 文字可理解词汇,后者要从译音来了解外来词汇;前者单纯汉语词汇,后者 中英混合词汇。
• 老三件与新三件:70年代结婚时,流行家里必备“三转一响”:“三转”指 的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这也是很多父辈们公认的“老三件”;“一响” 指的是收音机。上世纪80年代的“新三件”是黑白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 九十年代中后期 电话,空调,计算机 ;二十一世纪房子\车子\票子流行
【关键词】
•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 生产力
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 社会形态
• 社会基本矛盾
• 人民群众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5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猜想5:女性整形整容需求减少,男性变性 需求增多
• 猜想6:针对适婚女性的政策倾斜,婚龄女 性不结婚,要被征收“单身”税,而已婚 女性将获得多项国家政策的保护。
• 俄罗斯一本名为《如何嫁给外国人——101条建 议》的书正在热销
• 韩国男女比例失调就引起了韩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 美国出版了一本书《光棍:亚洲男性人口过剩的 安全意义》
• 1985年:把你的爱交给我承包吧!我一定种好咱的自留地
• 2000年: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 2003年:卡拿去,尽管刷
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
思考:
歌中讴歌了哪三个不同时代? 各个时代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社会意识)是什么? 它们分别是根据什么样的国情(社会存在)制定的?
地理环境作用的性质
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 社会制度的更替。
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 式才能对于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 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人类面临的环境五大危机




















(2)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 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 【解析】本题考查人与自然的关系,气 候变暖给人类发出的警示是人在对于自 然的作用过程中,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 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保护自 然,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大势所趋, 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D.
世界人口密度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素质低下(中国4.08%的成人是文盲。)
• 正常的出生婴儿性别比通常都是男性略高于 女性,为106:100,
• 2000年人口普查出生性别比116.9 :100 , 超出国际公认正常范围约10个百分点。
• 2020年,中国将有上千万的男性找不上配偶。 “剩女”时代过去,“超男”时代到来。

各时代经典情话
• 1910年:有你陪我,让我做皇上都不干
• 1915年:都已经是民国了,还不让我亲一口
• 1930年:你放心的跟着红军去吧,俺等你一辈子
• 1935年:做我最亲密的战友吧!
• 1945年:抗日让你等了我八年,我就还你八十年的情
• 1950年:多生几个娃,为咱新中国添砖加瓦
• 1970年:咱俩的结合就是工农大联合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 发展不完全同步。
任何一种社会条 件下都有三种水 平的基本意识
超前意识 同步意识 落后意识
落后的社会意识
识 层次
社会意识形式

自觉反映特定或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与上层
并直接为之服务,属于 思想上层建筑,有阶级性
建筑 关系
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不反映特定经济基础、 不为特定经济基础服务,
不不具具有有阶阶级级性性
社会意识形态的内容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 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 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 2.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 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D. (2011)
• A. 社会形态 • B. 地理环境 • C. 人口因素 • D. 生产方式
相关主题